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休閑座具,尤其涉及一種休閑椅。
背景技術:
人們在戶內戶外休閑娛樂的時候,休閑椅是經常用到的;一般休閑椅的靠背架會向后傾斜,以提供最佳的放松姿勢。
目前很多休閑椅由于靠背與座面的人機尺寸匹配關系未經考究,用戶在傾仰過程中,座椅靠背特別是腰靠脫離人體腰部,二者直接形成懸空間隙,導致在傾仰狀態下座椅喪失對人體腰部的支撐,就是我們俗稱的“跑腰”,人體脊柱得不到有效支撐導致諸多久坐的健康問題,休息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放松;同時,用戶在傾仰過程中,臀部與座面相對固定,而座椅靠背相對人體背部向上摩擦,引起“搓背扯衣服”的不舒適性,也引起不雅觀感。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靠背和坐墊可聯動的健康休閑椅,通過靠背和座架的聯動設計,當人體坐在椅子上傾仰時,靠背和座架相對旋轉中心接近人體背部和腿部的相對旋轉中心,人在靠背起倒過程中,二者形成同心圓運動;即椅子靠背和座面始終貼合人體,不產生相對位移。椅子的腰部支撐一直貼合的人體腰部,有效避免“跑腰”情況的發生,有利于人體健康;更重要的是,本實用新型將座架傾斜設置,前高后低,使得靠背傾仰時可以將座架后端抬起,同時人的重量施加在傾斜的座架上,將人體的重力分成一個向下的壓力和一個向后的反作用力;人體施加在座架上的力,通過分力傳遞,可以反饋到靠背上,使靠背提供一個恰當好處的支撐,而不同體重的人靠背的支撐反饋是不一樣的,在提高舒適感的同時,達到一個靠背和座架兩者之間一個力的相對平衡,使靠背在任意一個角度都可以輕松停住;同時,在靠背傾仰過程中,加載于座架的重力傳導到靠背回復力的比率逐步增大,在整個過程中始終提供合理的靠背回復力,使得體重較輕或較重的人都能輕松地傾仰和回復起身。
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休閑椅,包括靠背、座架以及座架兩側的扶手架,所述靠背左右兩側分別與兩個扶手架鉸接,座架后端兩側分別與靠背左右兩側鉸接,靠背與扶手架的鉸接點和座架與靠背的鉸接點位置不同,座架前端與扶手架轉動連接的同時又滑動連接,所述的座架相對于水平面傾斜設置且座架前端高后端低,靠背向后轉動時帶動座架向前運動并將座架后端抬起。
作為優選,靠背與扶手架的鉸接點位于靠背腰點前方10~15cm位置處,靠背與扶手架的鉸接點相距座架的直線距離為15~20cm。腰點即人體背部與靠背相接觸的地方,通過這樣的位置設置,使得靠背與扶手架的鉸接點一直貼合人體的脊椎曲線,當人體坐在椅子上傾仰時,靠背和座架相對旋轉中心亦即靠背與扶手架的鉸接點接近人體背部和腿部的相對旋轉中心,人在靠背起倒過程中,二者形成同心圓運動;即椅子靠背和座面始終貼合人體,不產生相對位移。在任何角度,腰部都不會懸空,避免長期使用腰酸的情況出現。
作為優選,在座架兩側下方各設有一個相對于水平面傾斜設置的滑桿,扶手架上連接有用于對滑桿進行支撐并調節滑桿滑動摩擦力的阻尼調節機構。座架通過滑桿與扶手架滑動連接,使滑動更為順暢;滑桿為傾斜設置,且滑動時也是如此,可以使靠背倒起角度更大。
座架相對于水平面傾斜設置,座架后端低前端高,使得靠背傾仰時可以將座架后端抬起,同時人的重量通過座架施加在滑桿上,滑桿有傾斜的斜度,將人體的重力分成一個向下的壓力和一個向后的反作用力。向下的壓力施加在阻尼調節機構上,向后的反作用力傳導至靠背的回彈力度上;不同重量的人施加在阻尼調節機構上的分力不同,導致阻尼調節機構的摩擦力和向后的反作用力也不同;阻尼調節機構的松緊同時也可以調節這個摩擦力;向后的反作用力則傳導到靠背上,不同重量的人在靠背倒起的過程中,靠背回饋的推力也不同;同時通過彈性復位機構和阻尼調節機構的配合,使靠背倒起的力度和滑桿上向后的反作用力達到相對平衡,從而使靠背在任何角度都可以停住,且有一個恰到好處的力支撐背部,提高了舒適感。
作為優選,所述的阻尼調節機構包括調節傳動桿、第一夾塊、第二夾塊以及對阻尼調節機構及滑桿起到支撐作用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與扶手架相連,第一夾塊、第二夾塊套設于固定支架上,滑桿穿設于第一夾塊、第二夾塊之間,且第一夾塊、第二夾塊相對的內側面上設有與滑桿配合的滑槽,調節傳動桿穿過固定支架、第一夾塊、第二夾塊后連接有調節頭,調節頭與調節傳動桿同步轉動,調節頭朝一方向轉動進而壓迫第二夾塊使第一、第二夾塊夾緊滑桿,調節頭朝反方向轉動則使第一、第二夾塊松開。第一、第二夾塊之間的間距亦即松緊程度決定了滑桿的摩擦力大小,當摩擦力足夠大時,將滑桿鎖定,使滑桿不再滑動。
作為優選,第二夾塊的外側面上帶有與調節頭配合的定位塊,定位塊與調節頭相對的這一面上設有由淺到深的呈螺旋形分布的多個定位臺階,調節頭具有螺旋式端面且在螺旋式端面上設有與定位臺階配合的凸臺,調節頭旋轉使凸臺卡入相應的定位臺階。凸臺在調節頭旋轉時卡入不同的定位臺階使得第一、第二夾塊之間的間距產生變化,進而使第一、第二夾塊對滑桿的夾緊力大小產生變化,定位臺階有定位作用,使凸臺可以保持在相應的位置;此外,凸臺與定位臺階的配合可以增加調節手感,使得兩個螺旋面貼合時形成自鎖。
作為優選,固定支架與滑桿為垂直設置,所述的固定支架為中空的套管,且套管分為粗管與細管兩段,粗管與細管的交界處形成臺階,第一夾塊、第二夾塊套設在細管上,且第一夾塊與臺階相抵。固定支架與滑桿為垂直設置,使得第一、第二夾塊在固定支架圓周方向保持固定,調節頭可以任意旋轉卡入不同的檔位;固定支架分為粗細兩段,使得第一、第二夾塊卡在臺階處,在固定支架長度方向進行固定。
作為優選,第一、第二夾塊的一端通過螺絲相連,第一、第二夾塊的另一端之間設有壓簧。定位塊在調節頭旋轉作用下卡入較深的定位臺階向內擠壓第二夾塊,而第二夾塊又進一步擠壓滑桿,而當調節頭松開也就是凸臺卡入較淺的定位臺階時,則第二夾塊在壓簧彈力作用下復位。
作為優選,在滑桿上套設有襯套,所述的襯套卡在第一夾塊、第二夾塊之間,且襯套外壁上設有沿襯套長度方向設置的貫穿整個襯套的缺口。襯套的設置可以增加與滑桿的接觸面,襯套開有缺口可以在受到擠壓時發生形變,從而增加對滑桿的包覆力度。
通常休閑椅設計的較為寬大,通過拉簧進行復位很大程度上會增加座架部分的體積,空間不夠節約,使整體不美觀,因此,作為優選,在靠背與扶手架的鉸接點位置或是座架與靠背的鉸接點位置處設有彈性復位機構。
彈性復位機構設置在靠背與扶手架的鉸接點位置或是座架與靠背的鉸接點位置處,采用了隱藏式設計,在不額外占用空間的前提下為靠背、座架運動提供回復力,即使在空載狀態下,翻轉靠背也可以使其復位,使整體設計更加簡潔,且節約體積。
作為優選,所述的彈性復位機構包括卷簧、設置在相應鉸接點位置處的固定銷以及與靠背相連的凸柱,卷簧的一端與固定銷相連,卷簧的另一端與凸柱抵接,靠背轉動時帶動凸柱促使卷簧發生形變進而產生彈力。彈性復位機構采用卷簧,同心設置在鉸接點位置處,為隱藏式設計,設計巧妙,不額外占用空間,靠背轉動時促使卷簧產生變形,產生回復力。
作為優選,還包括對稱設置在靠背左右兩側的L形連接板,所述座架后端兩側對稱設有兩個支架,L形連接板的一臂與靠背固定相連,L形連接板的另一臂與支架鉸接,L形連接板兩臂的相交處與扶手架鉸接。靠背與扶手架、座架之間通過L形連接板中轉連接,方便角度、力臂等參數的優化設計,使靠背和座架相對旋轉中心接近人體背部和腿部的相對旋轉中心,人在靠背起倒過程中,二者形成同心圓運動。
作為優選,固定銷作為轉動支點設置在L形連接板的另一臂與支架的鉸接位置處,凸柱設置在L形連接板的另一臂上,在固定銷上開有插槽,卷簧的一端插在插槽內,卷簧的另一端形成彎鉤,所述的彎鉤鉤在凸柱上。固定銷是指其本身不發生旋轉,從而使可以保持卷簧的一端保持固定,不作旋轉;卷簧的一端直接卡在插槽內,安裝更方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思想及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通過靠背和座架的聯動設計,使得用戶在傾仰過程中,座架隨之同步運動,座椅始終能起到支撐人體腰部的效果,有效避免“跑腰”情況的發生,有利于人體健康;同時這樣的設計,由于坐墊與靠背同步運動,使得用戶在傾仰過程中,靠背始終緊貼人體背部不發生位移,保證舒適性。
同時座架為傾斜式,使靠背倒起的角度變大,使人可以更為放松的休息;人體施加在座架上的力,分成一個向下的壓力和一個向后的反作用力,通過分力傳遞,可以反饋到靠背上,使靠背提供一個恰當好處的支撐,而不同體重的人靠背的支撐反饋是不一樣的,在提高舒適感的同時,達到一個靠背和座架兩者之間一個力的相對平衡,使靠背在任意一個角度都可以輕松停住;同時,在靠背傾仰過程中,加載于座架的重力傳導到靠背回復力的比率逐步增大,在整個過程中始終提供合理的靠背回復力,使得體重較輕或較重的人都能輕松地傾仰和回復起身。而其他種類的休閑椅為達到這個效果采用鎖定機構或者使用電動機構,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設置就達到了同等效果,節約了成本,簡化了結構。
再進一步說,同時因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局限性滿足不了超重人群的需求,特別增加了阻尼調節機構,使可以滿足體重超過100KG的需要;座架下方設有傾斜設置的滑桿,人的重量通過座架施加在滑桿上,滑桿將人體的重力分成一個向下的壓力和一個向后的反作用力;向下的壓力施加在阻尼調節機構上,向后的反作用力傳導至靠背的回彈力度上;不同重量的人施加在阻尼調節機構上的分力不同,導致阻尼調節機構的摩擦力和向后的反作用力也不同;阻尼調節機構的松緊同時也可以調節這個摩擦力;向后的反作用力則傳導到靠背上,不同重量的人在靠背倒起的過程中,靠背回饋的推力也不同;同時通過彈性復位機構和阻尼調節機構的配合,使靠背倒起的力度和滑桿上向后的反作用力達到相對平衡,從而使靠背在任何角度都可以停住,且有一個恰到好處的力支撐背部,提高了舒適感;阻尼調節機構調節休閑椅在倒起時候的摩擦力,以便適合不同體重的人群。
更進一步說,彈性復位機構設置在靠背與扶手架的鉸接點位置或是座架與靠背的鉸接點位置處,采用了隱藏式設計,在不額外占用空間的前提下為靠背、座架運動提供回復力,即使在空載狀態下,翻轉靠背也可以使其復位,使整體設計更加簡潔,且節約體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休閑椅在初始狀態時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休閑椅在靠背傾仰狀態時的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休閑椅在初始狀態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的A部放大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休閑椅在靠背傾仰狀態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休閑椅的爆炸圖;
圖7是彈性復位機構的爆炸圖;
圖8是彈性復位機構的局部剖視圖;
圖9是阻尼調節機構與滑桿的配合結構示意圖;
圖10是阻尼調節機構與滑桿相配合的局部剖視圖;
圖11是阻尼調節機構與滑桿的爆炸圖;
圖12是阻尼調節機構與滑桿另一角度的爆炸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一個詳細的說明。
首先定義本實用新型各部件的參考方位,本實用新型將休閑椅在正常使用時,休閑椅的前方為前端,休閑椅的后方包括靠背所在的區域為后端,人坐在休閑椅上向后靠時,靠背轉動帶動座架向休閑椅前方移動。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如圖1~圖8所示的一種休閑椅,也可以稱作一種座具,包括靠背1、座架4以及座架4兩側的扶手架2,兩個扶手架2通過椅身支撐架3相連,所述靠背1左右兩側分別與兩個扶手架2鉸接,座架4后端兩側分別與靠背1左右兩側鉸接,靠背1與扶手架2的鉸接點和座架4與靠背1的鉸接點位置不同,座架4與靠背1的鉸接點位置處在靠背1與扶手架2的鉸接點的下方,所述的所述的座架4相對于水平面傾斜設置且座架4前端高后端低,座架4前端與扶手架2轉動連接的同時又滑動連接,靠背1向后轉動時帶動座架4向前運動并將座架4后端抬起,在靠背1與扶手架2的鉸接點位置或是座架4與靠背1的鉸接點位置處設有彈性復位機構6。
具體的說,還包括對稱設置在靠背1左右兩側的L形連接板10,所述座架4后端兩側對稱設有兩個支架8,L形連接板10的一臂16與靠背1固定相連,L形連接板10的另一臂17與支架8鉸接,L形連接板10兩臂的相交處18與扶手架2后端鉸接。
如圖6、7、8所示,所述的彈性復位機構6設置在座架4與靠背1的鉸接點位置處,也就是設置在L形連接板10的另一臂17與支架8鉸接位置處,如圖7、圖8所示,彈性復位機構6包括卷簧12、設置在L形連接板10的另一臂17與支架8鉸接位置處且作為轉動支點的固定銷19以及與靠背1相連的凸柱20,具體的說,凸柱20固定設置在L形連接板10的另一臂17上;卷簧12的一端與固定銷19相連,卷簧12的另一端與凸柱20抵接,靠背1轉動時帶動凸柱20促使卷簧12發生形變進而產生彈力;再進一步說,在固定銷19上開有插槽21,卷簧12的一端插在插槽內,卷簧12的另一端形成彎鉤22,所述的彎鉤22鉤在凸柱20上;固定銷19的端部通過螺母13及R銷14鎖定;為避免金屬間摩擦,在卷簧12兩側各設有一塑料墊片9,在支架8上設有限制靠背1轉動角度或座架4運動行程的限位腰槽23,凸柱20同時插置在限位腰槽23內。
如圖2、3、5所示,在座架4兩側下方各設有一個相對于水平面傾斜設置的滑桿7,扶手架2上連接有用于對滑桿7進行支撐并調節滑桿7滑動摩擦力的阻尼調節機構5。滑桿7前端與座架4固定相連,滑桿7后端折彎后與座架4固定相連。
如圖9~12所示,所述的阻尼調節機構5包括調節傳動桿24、第一夾塊26、第二夾塊27以及對阻尼調節機構5及滑桿7起到支撐作用的固定支架28,調節傳動桿24的一端帶有調節手柄25,固定支架28與扶手架2相連,第一夾塊26、第二夾塊27套設于固定支架28上,滑桿7穿設于第一夾塊26、第二夾塊27之間,且第一夾塊26、第二夾塊27相對的內側面上設有與滑桿7配合的滑槽29,調節傳動桿24另一端穿過固定支架28、第一夾塊26、第二夾塊27后連接有調節頭30,調節頭30與調節傳動桿24同步轉動,調節傳動桿24另一端扁平,且調節頭30對應設有與調節傳動桿24另一端形狀、大小相匹配的安裝槽31,調節傳動桿24另一端插在安裝槽31內并通過螺絲固定,調節頭30朝一方向轉動進而壓迫第二夾塊27使第一、第二夾塊26、27夾緊滑桿7,調節頭30朝反方向轉動則使第一、第二夾塊26、27松開。
具體的說,固定支架28與滑桿7為垂直設置,所述的固定支架28為中空的套管,且套管分為粗管32與細管33兩段,粗管32與細管33的交界處形成臺階34,第一夾塊26、第二夾塊27套設在細管33上,且第一夾塊26與臺階34相抵。
再進一步說,第二夾塊27的外側面上帶有與調節頭30配合的定位塊35,定位塊35與調節頭30相對的這一面上設有由淺到深的呈螺旋形分布的多個定位臺階36,調節頭30具有螺旋式端面37且在螺旋式端面37上設有與定位臺階36配合的凸臺38,調節頭30旋轉使凸臺38卡入相應的定位臺階36。
第一、第二夾塊26、27的一端通過螺絲相連,第一、第二夾塊26、27的另一端之間設有壓簧39。
在滑桿7上套設有襯套40,所述的襯套40卡在第一夾塊26、第二夾塊27之間,且襯套40外壁上設有沿襯套40長度方向設置的貫穿整個襯套40的缺口41;當襯套40受到第二夾塊27擠壓時,會發生收縮,增加對滑桿7的包覆力度。
靠背1向后傾仰時,座架4及滑桿7向前移動,同時座架4后端向上抬起,使得座架4及滑桿7前端產生小角度的轉動,帶動第一、第二夾塊26、27及調節頭30、調節傳動桿24進行同步轉動,因此處轉動角度較小,因此不影響定位臺階36對凸臺38的定位。
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實用新型說明書的內容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