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廚房電器領域,尤其涉及蒸蛋器。
背景技術:
蒸蛋器已經成為人們常用的廚房小家電,以其輕巧方便快捷深受歡迎,現有的蒸蛋器均為電加熱結構的蒸蛋器,包括托盤座、盛液桶、蛋隔層以及上蓋,在使用時需要在盛液桶內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連接電源進行加熱,從而對放置在蛋隔層上的蛋進行加熱,蒸蛋后的水通常直接倒掉,造成了一定的浪費,且蒸蛋器內需要設置加熱模塊,使得蒸蛋器的尺寸較大,且重量較重。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不需要電加熱從而更加節能的蒸蛋器。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蒸蛋器,包括外殼以及上蓋,外殼內設置有盛液桶,盛液桶的頂部設置有卡槽,盛液桶通過卡槽與外殼的頂部相連,盛液桶內設置有隔蛋層,隔蛋層設置有提手,隔蛋層還設置有多個放蛋孔,外殼內設置有保溫層。
在盛液桶倒入開水,在隔蛋層的放蛋孔上放置蛋,手持提手將隔蛋層放入外殼內,蓋上上蓋,保持10~20分鐘,蛋即可被蒸熟。本實用新型的蒸蛋器結構簡單,操作攜帶方便,且不需要電加熱,節省了能源。
進一步的是:所述提手設置有通孔。
進一步的是:所述上蓋與盛液桶密封連接。
進一步的是:所述放蛋孔的數量為1~5個。
進一步的是:所述上蓋的頂部設置有凹槽,凹槽內設置有手柄。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盛液桶倒入開水,在隔蛋層的放蛋孔上放置蛋,手持提手將隔蛋層放入外殼內,蓋上上蓋,保持10~20分鐘,開水熱量上升,蛋吸收開水的熱量,被蒸熟,將上蓋打開,手持提手即可將隔蛋層取出,然后將蛋取出。本實用新型的蒸蛋器結構簡單,操作攜帶方便,且不需要電加熱,節省了能源。
附圖說明
圖1為蒸蛋器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外殼1,上蓋2,凹槽21,手柄22,盛液桶3,卡槽4,隔蛋層5,提手51。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加以說明。
如圖1所示,蒸蛋器,包括外殼1以及上蓋2,外殼1內設置有盛液桶3,盛液桶3的頂部設置有卡槽4,盛液桶3通過卡槽4與外殼1的頂部相連,盛液桶3內設置有隔蛋層5,隔蛋層5設置有提手51,隔蛋層5還設置有多個放蛋孔,外殼1內設置有保溫層;盛液桶3倒入開水,在隔蛋層5的放蛋孔上放置蛋,手持提手51將隔蛋層5放入外殼內,蓋上上蓋2,保持10~20分鐘,開水熱量上升,蛋吸收開水的熱量,被蒸熟。本實用新型的蒸蛋器結構簡單,操作攜帶方便,且不需要電加熱,節省了能源。
所述提手51設置有通孔;當放蛋孔上放置滿蛋時,隔蛋層5下方的開水熱氣上升,隔蛋層5下方的空間內壓力較大,可能將蛋頂起,通孔將隔蛋層5的上方與下方的空間連通,使得隔蛋層5的上方與下方的壓力差不會過大,不會發生蛋被頂起的現象。
所述上蓋2與盛液桶3密封連接;為了增強密封效果,減小蒸蛋器內的開水的熱量散發,在盛液桶3與上蓋2之間設置密封圈進行密封連接。
所述放蛋孔的數量為1~5個;可以一次放1個或者2個或者3個或者4個或者5個或者蛋,根據需要選擇。
所述上蓋2的頂部設置有凹槽21,凹槽21內設置有手柄22;手柄22方便將上蓋2打開,在上蓋2的頂部設置凹槽21,再在凹槽21內設置手柄22,使得上蓋2的整體尺寸較小,從而蒸蛋器的整體結構小巧,攜帶與打開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蒸蛋器在使用時,在盛液桶倒入開水,在隔蛋層的放蛋孔上放置蛋,手持提手將隔蛋層放入外殼內,蓋上上蓋,保持10~20分鐘,開水熱量上升,蛋吸收開水的熱量,被蒸熟,將上蓋打開,手持提手即可將隔蛋層取出,然后將蛋取出。本實用新型的蒸蛋器結構簡單,操作攜帶方便,且不需要電加熱,節省了能源。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