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護理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床邊護理桌。
背景技術:
目前,在醫院病房中可用于護理的設備,大體有三大類,一類是布置在病床床邊傳統的床頭柜,一類是可調節高度的移動式床邊桌,另一類是醫院用的傳統的大型護理車。床邊傳統的床頭柜功能單一,能夠有效的利用空間較小,一般作為護理人員和看護人員私人物品的存放用。床邊桌一般用于需要長期臥床的患者在床上用餐和看書。護理車則主要用于醫務工作人員開展工作時用。醫院為了方便護理人員更好的照顧患者,給現有病房中每個床位都提供了床頭柜和床邊桌,通過搭配使用實現儲物和照顧的雙結合,但實際使用過程中發現,雖然解決了儲物和使用不便的問題,但床頭柜和床邊桌擠占了大量的活動空間,使得本來就狹小的病房空間更加是寸步難行。
因此,十分需要一種節省空間,同時更加靈活的床邊護理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床邊護理桌,解決現有設備繁多、占用空間大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床邊護理桌,包括柜體,所述的柜體底部設置有伸縮腳架,所述的伸縮腳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的第一支架上表面與柜體底面固定連接,所述的第一支架右側壁開設有非貫穿的活動孔,所述的第二支架左端活動連接于活動孔內,所述的第一支架右端對應活動孔固定連接有止口環,所述的第二支架左端固定連接有止口栓,所述的止口環上表面開設有貫穿的固定孔,所述的第二支架左端和右端對應固定孔均開設有貫穿鎖止孔,所述的柜體右側壁固定連接有豎支架,所述的豎支架上端設置有橫支架,所述的柜體右側設置有折疊面板,所述的折疊面板底面與橫支架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的橫支架左端與豎支架上端活動連接,所述的豎支架側壁近中部開設有定位孔,所述的橫支架側壁近中部活動連接有斜支架。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為“T”形結構。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豎支架和橫支架均為“H”形結構。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止口環外直徑與止口栓直徑相等。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止口環內直徑與第二支架直徑相等。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第一支架左端底面和第二支架右端底面均連接有萬向輪。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床邊護理桌,通過在柜體的底面設置伸縮腳架、側面設置折疊面板實現了護理桌伸展開后可方便患者用餐看書,折疊后減少占用空間,同時還擁有儲物功能,提高現有護理桌功能的同時極大的增加了病房的活動空間。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折疊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柜體,2.第一支架,3.第二支架,4.活動孔,5.止口環,6.止口栓,7.固定孔,8.鎖止孔,9.豎支架,10.橫支架,11.折疊面板,12.定位孔,13.斜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床邊護理桌,包括柜體1,柜體1底部設置有伸縮腳架,伸縮腳架包括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第一支架2上表面與柜體1底面固定連接,第一支架2右側壁開設有非貫穿的活動孔4,第二支架3左端活動連接于活動孔4內,第一支架2右端對應活動孔4固定連接有止口環5,第二支架3左端固定連接有止口栓6,止口環5上表面開設有貫穿的固定孔7,第二支架3左端和右端對應固定孔7均開設有貫穿的鎖止孔8,柜體1右側壁固定連接有豎支架9,豎支架9上端設置有橫支架10,柜體1右側設置有折疊面板11,折疊面板11底面與橫支架10上表面固定連接,橫支架10左端與豎支架9上端活動連接,豎支架9側壁近中部開設有定位孔12,橫支架10側壁近中部活動連接有斜支架13。
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均為“T”形結構,豎支架9和橫支架10均為“H”形結構,止口環5外直徑與止口栓6直徑相等,止口環5內直徑與第二支架3直徑相等,第一支架2左端底面和第二支架3右端底面均連接有萬向輪。
實施例1:使用護理桌方便患者進餐看書時,一種床邊護理桌,包括柜體1,柜體1底部設置有伸縮腳架,伸縮腳架包括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第一支架2上表面與柜體1底面固定連接,第一支架2右側壁開設有非貫穿的活動孔4,第二支架3左端活動連接于活動孔4內,第一支架2右端對應活動孔4固定連接有止口環5,第二支架3左端固定連接有止口栓6,止口環5上表面開設有貫穿的固定孔7,第二支架3左端和右端對應固定孔7均開設有貫穿的鎖止孔8,柜體1右側壁固定連接有豎支架9,豎支架9上端設置有橫支架10,柜體1右側設置有折疊面板11,折疊面板11底面與橫支架10上表面固定連接,橫支架10左端與豎支架9上端活動連接,豎支架9側壁近中部開設有定位孔12,橫支架10側壁近中部活動連接有斜支架13。
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均為“T”形結構,豎支架9和橫支架10均為“H”形結構,止口環5外直徑與止口栓6直徑相等,止口環5內直徑與第二支架3直徑相等,第一支架2左端底面和第二支架3右端底面均連接有萬向輪。
拔開固定孔7內設置的插銷,使得第二支架3可相對第一支架2移動,此時使用者腳踩住第二支架3,同時推動柜體1,使得伸縮腳架伸展開,當固定孔7與第二支架3左端鎖止孔8對其時插入插銷使得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相對固定。抬高折疊面板11,將斜支架13底端對準定位孔12,通過螺栓配合固定斜支架13和豎支架9相對位置,此時折疊面板11保持水平。伸縮腳架的設置是為了避免折疊面板11展開后整體重心向右偏移導致傾倒的現象發生。
實施例2:不使用時,一種床邊護理桌,包括柜體1,柜體1底部設置有伸縮腳架,伸縮腳架包括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第一支架2上表面與柜體1底面固定連接,第一支架2右側壁開設有非貫穿的活動孔4,第二支架3左端活動連接于活動孔4內,第一支架2右端對應活動孔4固定連接有止口環5,第二支架3左端固定連接有止口栓6,止口環5上表面開設有貫穿的固定孔7,第二支架3左端和右端對應固定孔7均開設有貫穿的鎖止孔8,柜體1右側壁固定連接有豎支架9,豎支架9上端設置有橫支架10,柜體1右側設置有折疊面板11,折疊面板11底面與橫支架10上表面固定連接,橫支架10左端與豎支架9上端活動連接,豎支架9側壁近中部開設有定位孔12,橫支架10側壁近中部活動連接有斜支架13。
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均為“T”形結構,豎支架9和橫支架10均為“H”形結構,止口環5外直徑與止口栓6直徑相等,止口環5內直徑與第二支架3直徑相等,第一支架2左端底面和第二支架3右端底面均連接有萬向輪。
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