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食堂自動化供餐機電設備,尤其涉及一種自動打湯機。
背景技術:
目前,企業、學校、快餐店等食堂在提供餐食時大都有湯供應,食堂打湯普遍采用人工打湯,開放式容器。這種傳統的打湯方式不僅浪費時間,打湯效益低,盛出的湯羹不均勻;而且進入灰塵及飛蟲等,不衛生。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干凈衛生、出湯均勻的自動打湯機。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動打湯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封閉容器、攪拌器、控制器和出湯龍頭,所述封閉容器安裝在底座頂部,所述攪拌器設置在封閉容器內并與控制器信號連接,在底座上設有盛湯器具放置位,所述出湯龍頭位于盛湯器具放置位上方并與封閉容器的底部連通。
作為改進地,在出湯龍頭上設有自動開關閥,在盛湯器具放置位設有感應器;所述自動開關閥根據感應器提供的信號自動開關出湯龍頭。
作為改進地,所述自動開關閥為電動閥或電磁閥,所述電磁閥或電動閥與控制器連接,所述控制器根據感應器提供的信號自動開關。
作為改進地,所述感應器為紅外傳感器、光線傳感器或攝像頭。
作為改進地,在出湯龍頭上設有手動開關閥。
作為改進地,在封閉容器內設有加熱器和溫度傳感器,在底座上設有與加熱器和溫度傳感器連接的操作顯示器,在操作顯示器上設有加熱器啟停按鍵。
作為改進地,所述加熱器、溫度傳感器和操作顯示器都與控制器信號連接。
作為改進地,所述操作顯示器為觸摸顯示屏。
作為改進地,所述操作顯示器由操作器和顯示器構成,在操作器上設有操控按鍵。
作為改進地,在底座上設有滾輪和推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通過設置封閉容器、攪拌器、控制器等,利用封閉容器存儲湯羹,保溫、衛生;同時,利用控制器控制攪拌器攪動,使得盛出的湯羹均勻,并且當有人盛湯時,攪拌器進行攪動10秒,沒有人盛湯時,攪拌器自動停止。
二、通過設置感應器、自動開關閥實現湯羹的自動取出,盛湯高效、定量。
三、通過設置加熱器、溫度傳感器和操作顯示器,方便用戶實時了解封閉容器內的湯羹溫度,并便于自主加熱控溫。
四、通過設置推手和滾輪,方便用戶根據實際需要移動整個自動打湯機。
附圖說明
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自動打湯機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底座,2:封閉容器,3:攪拌器,4:出湯龍頭,5:控制器,6:盛湯器具放置位。
具體實施方式
為方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實質,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闡述。
如圖1所示,一種自動打湯機,包括:底座1、封閉容器2、攪拌器3、出湯龍頭4和控制器5,所述封閉容器2安裝在底座1頂部,所述攪拌器3設置在封閉容器2內、并與控制器5信號連接,在底座1上設有盛湯器具放置位6,所述出湯龍頭4位于盛湯器具放置位6上方并與封閉容器2的底部連通。
其中,在出湯龍頭4上設有自動開關閥,在盛湯器具放置位6設有感應器;當盛湯器具放置到盛湯器具放置位6時,感應器給自動開關閥一個開啟指令,自動開關閥根據感應器提供的信號開啟出湯龍頭一段時間后自動關閉。
本實施例中,所述自動開關閥為電動閥,所述感應器為紅外感應器,所述電動閥與控制器5連接,所述控制器5根據紅外感應器提供的信號自動開關。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電動閥用電磁閥代替,所述感應器用光線傳感器或攝像頭代替。作為本實施例的一種變換實施方案,所述自動開關閥還可改為手動閥,盛湯時用戶通過操作手動閥實現出湯龍頭的開啟、關閉時機,不限于本實施例。
進一步地,在封閉容器2內還設有與控制器5連接的加熱器和溫度傳感器,在底座1上設有與控制器5連接的操作顯示器,在操作顯示器上設有加熱器啟停按鍵。用戶通過操作顯示器實時觀察封閉容器2內的儲存的湯羹溫度,當湯羹溫度低于某一溫度值時,通過加熱器啟停按鍵開啟加熱功能;當湯羹溫度被加熱到高于某一溫度值時或加熱一段預定時間后,關閉加熱功能。本實施例中,優選操作顯示器為觸摸顯示屏,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操作顯示器由操作器和顯示器構成,在操作器上設有操控按鍵。
更進一步地,在底座1上還設有滾輪和推手,以便用戶根據實際需要移動整個自動打湯機。
以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實質進行了詳細說明,但并不能以此來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進行限制。顯而易見地,在本實用新型實質的啟示下,本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還可進行許多改進和修飾,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改進和修飾都落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