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旋轉式玻璃清洗設備,屬于清潔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針對玻璃清洗方面,由于玻璃自身的結構原因,基本只需要通過擦拭即可進行高效地清理。
但是針對處于室外而且無法在外面進行清理的情況,現有技術中大部分都是通過簡易地磁鐵結構,將兩只相互吸引的帶有抹布的磁鐵放置在玻璃兩側進行擦拭,并通過人力進行擦拭。這種結構雖然成本低,但是相對浪費人力資源,同時效率不高,需要工作人員進行不同的擦拭。而且一旦遇到較為厚的玻璃就很難吸附住。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旋轉式玻璃清洗設備,通過加入齒輪結構實現自動旋轉擦拭的工作方式,大大地降低了人力資源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旋轉式玻璃清洗設備,其特征是,包括控制部件和兩組清洗組件;所述清洗組件包括底座、電磁鐵和清洗布;所述底座采用圓柱體,其內部設置有第一旋轉齒輪、第二旋轉齒輪和第三旋轉齒輪;所述第一旋轉齒輪和第三旋轉齒輪同軸心分布,且第一旋轉齒輪位于第三旋轉齒輪內部;所述第二旋轉齒輪設置在第一旋轉齒輪和第三旋轉齒輪之間;所述第一旋轉齒輪上設置有動力源;
所述清洗布包括內圈清洗布和外圈清洗布,均采用圓環形分布;所述內圈清洗布通過連接件與第一旋轉齒輪相連接,外圈清洗布通過連接件與第三旋轉齒輪相連接;所述電磁鐵設置在底座的中心;所述電磁鐵和動力源均與控制部件通過連接線連接;所述控制部件的另一端與電源線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旋轉齒輪設置有若干個且隨機分布。
進一步地,其特征是,所述控制部件內部設置有兩個獨立的控制模塊,分別各自控制一個清洗組件的電流大小。
進一步地,所述電磁鐵的高度低于清洗布的高度。
進一步地,所述動力源采用馬達。
進一步地,每組所述連接線上均設置有自動收放線裝置。
進一步地,所述清洗組件還包括手持部;所述手持部與清洗布分別在底座的兩側。
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本裝置通過電磁鐵作為相互吸附的載體,可以通過控制模塊進行吸附力大小的調節;通過底座內部三個齒輪的結構,清洗布形成兩個方向的旋轉,有利于清洗掉玻璃上的污漬,大大提高清潔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底座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附圖標記的含義:
1-底座,2-電磁鐵,301-第一旋轉齒輪,302-第二旋轉齒輪,303-第三旋轉齒輪,401-內圈清洗布,402-外圈清洗布,5-手持部,6-連接線,7-自動收放線裝置,8-控制部件,9-電源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本裝置涉及一種旋轉式玻璃清洗設備,包括控制部件和兩組清洗組件。
清洗組件包括底座1、電磁鐵2和清洗布。如圖2所示,底座1采用圓柱體,其內部設置有第一旋轉齒輪301、第二旋轉齒輪302和第三旋轉齒輪303,其中第一旋轉齒輪301、第二旋轉齒輪302和第三旋轉齒輪303的齒輪并沒有具體體現出來,但是其結構與市場上常見的齒輪無異。第一旋轉齒輪301和第三旋轉齒輪303同軸心分布,且第一旋轉齒輪301位于第三旋轉齒輪303內部。第二旋轉齒輪302設置在第一旋轉齒輪301和第三旋轉齒輪303之間,第一旋轉齒輪301上設置有動力源,本實施例中動力源采用馬達。
清洗布包括內圈清洗布401和外圈清洗布402,均采用圓環形分布。內圈清洗布401通過連接件與第一旋轉齒輪301相連接,外圈清洗布402通過連接件與第三旋轉齒輪303相連接。這里的連接件可以直接設置在底座1上,形成底座1的一個面。這樣當第一旋轉齒輪301順時針旋轉時,內圈清洗布401就會順時針旋轉,同時,第二旋轉齒輪302采用固定位置的結構,這就使得其自身是逆時針旋轉,從而帶動了第三齒輪逆時針旋轉,最終使得外圈清洗布402逆時針旋轉。
經過測試,在兩個反向旋轉方向的作用下,玻璃上的污漬更加容易去掉,因此只需要挪動本裝置的位置就可以實現對玻璃上的污點進行反向和正向的擦拭,從而去污能力更強。
本實施例中,第二旋轉齒輪302設置有若干個且隨機分布,這樣可以減小第二旋轉齒輪302的損耗。
本設備中電磁鐵2設置在底座1的中心,電磁鐵2和動力源均與控制部件通過連接線6連接,控制部件的另一端與電源線9相連接。
此外,控制部件8內部可以設置有兩個獨立的控制模塊,分別各自控制一個清洗組件的電流大小,從而有效地調節吸附力的大小,根據不同玻璃的厚度進行電流的調節,使得兩個清洗組件之間的吸附力能夠滿足當前玻璃的要求。
每組連接線6上均設置有自動收放線裝置7,以適用于各種大面積玻璃的使用。
本裝置中的控制部件可以采用滑動電阻器的結構來改變電流的大小,從而使得馬達的轉速以及電磁鐵2之間的吸引力發生改變。
本裝置能夠滿足自動化清理的要求,只需要工作人員在一面通過手持部5改變清洗組件的位置,清洗組件可以完成自動的擦拭工作,大大地降低了操作成本和人力的投入。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形,這些改進和變形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