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塑料制品,具體是一種兩用型溫度警示塑料茶杯。
背景技術:
目前,大多數的塑料茶杯為了更加美觀都選用割舍裝儲容量來換取;而茶杯的第一個功能就是用于裝儲茶水的,而大多數人所使用的茶杯不能夠滿足其飲水的量需求;而且一般玻璃杯掉落容易損毀,表面光滑不容易握持;一般塑料杯不能夠警示溫度,不能夠提醒使用的人現在杯中茶水的大概溫度,容易造成喝水燙傷等后果;因此,我們需要一種兩用型溫度警示塑料茶杯。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兩用型溫度警示塑料茶杯,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兩用型溫度警示塑料茶杯,包括茶杯蓋、第一茶水室、杯身、第二茶水室、握持凹槽、把手、印制圖案和夾持鉗;所述茶杯蓋設置在第一茶水室的正上方,且茶杯蓋與第一茶水室水平螺旋鎖緊;所述茶杯蓋設置有橡膠墊圈和透明玻璃;所述橡膠墊圈設置在茶杯蓋的內側頂部;所述透明玻璃設置在茶杯蓋的頂部;所述第一茶水室設置在杯身的正上方,且第一茶水室與杯身水平無縫焊接固定;所述杯身設置在第二茶水室的正上方;所述杯身設置有溫度感應器;所述溫度感應器設置在杯身的外表,且溫度感應器與警示燈通過電線連通;所述第二茶水室設置在杯身的正下方;所述第二茶水室設置有警示燈、茶葉放置室、固定扣和防滑凸塊;所述警示燈設置在第二茶水室的圓周面外壁上;所述茶葉放置室設置在第二茶水室內的固定扣上,且茶葉放置室與固定扣順時針鎖合;所述茶葉放置室設置有旋蓋;所述旋蓋設置在茶葉放置室的上表面上,且旋蓋與茶葉放置室逆時針螺旋鎖緊固定;所述固定扣設置在第二茶水室的底部表面中央位置;所述防滑凸塊設置在第二茶水室的正下方;所述握持凹槽設置在杯身的外側,且握持凹槽與杯身間設計有隔熱腔;所述隔熱腔設置在第一茶水室、杯身和第二茶水室的外側四周;所述把手設置在右側握持凹槽的外側,且把手垂直外壁無縫焊接固定;所述印制圖案設置在第二茶水室的外表面上;所述夾持鉗設置在茶葉放置室上旋蓋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橡膠墊圈設置在茶杯蓋的內側頂部,且橡膠墊圈與茶杯蓋水平凹槽固定并能夠拆卸清洗設計。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杯身設置在第二茶水室的正上方,且杯身與第二茶水室水平無縫焊接固定,杯身的內徑小于第一茶水室的內徑。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茶水室設置在杯身的正下方,且第二茶水室水平無縫焊接在防滑凸塊上,且第二茶水室第一茶水室內徑相等。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警示燈設置在第二茶水室的圓周面外壁上,且警示燈均勻分布在第二茶水室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印制圖案設置在第二茶水室的外表面上,且印制圖案與第二茶水室無縫粘接并能夠起到防滑作用。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夾持鉗設置在茶葉放置室上旋蓋上,且夾持鉗能夠夾持旋蓋順時針旋轉將茶葉放置室取出。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茶杯蓋用于蓋緊防止異物掉落進茶杯中;第一茶水室、杯身和第二茶水室用于裝儲茶水和造型設計使用;杯身外側的溫度感應器用于感應杯中茶水的溫度,繼而將感應溫度信號傳輸到警示燈中,而警示燈通過發出不同顏色的燈光來反映此時的杯中溫度;第二茶水室內的茶葉放置室用于放置茶葉或者泡片等物品;夾持鉗用于夾持茶葉放置室上的旋蓋將茶葉放置室取出,清洗和重新裝儲茶葉使用;把手用于方便使用者攜帶或端著使用;握持凹槽用于使用者手指握持使用;隔熱腔用于隔熱保溫作用,有益于使用端持而不被燙傷使用;印制圖案用于增加美觀和防滑設計;茶杯蓋上的透明玻璃采用鋼化玻璃設計,用于觀察茶葉形狀以及茶水色澤使用;本實用新型兩用型溫度警示塑料茶杯具有結構簡單,使用壽命長,能夠穩固放置在桌面上;能夠警示杯中水溫,防止燙傷;能夠添加茶葉、泡片等;能夠防止掉落摔壞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兩用型溫度警示塑料茶杯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兩用型溫度警示塑料茶杯剖視圖。
圖3為兩用型溫度警示塑料茶杯中夾持鉗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茶杯蓋,2-橡膠墊圈,3-第一茶水室,4-隔熱腔,5-握持凹槽,6-溫度感應器,7-杯身,8-警示燈,9-夾持鉗,10-第二茶水室,11-防滑凸塊,12-固定扣,13-茶葉放置室,14-旋蓋,15-把手,16-印制圖案,17-透明玻璃。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3,一種兩用型溫度警示塑料茶杯,包括茶杯蓋1、第一茶水室3、杯身7、第二茶水室10、握持凹槽5、把手15、印制圖案16和夾持鉗9;所述茶杯蓋1設置在第一茶水室3的正上方,且茶杯蓋1與第一茶水室3水平螺旋鎖緊;所述茶杯蓋1設置有橡膠墊圈2和透明玻璃17;所述橡膠墊圈2設置在茶杯蓋1的內側頂部,且橡膠墊圈2與茶杯蓋1水平凹槽固定并能夠拆卸清洗設計;所述透明玻璃17設置在茶杯蓋1的頂部;所述第一茶水室3設置在杯身7的正上方,且第一茶水室3與杯身7水平無縫焊接固定;所述杯身7設置在第二茶水室10的正上方,且杯身7與第二茶水室10水平無縫焊接固定,杯身7的內徑小于第一茶水室3的內徑;所述杯身7設置有溫度感應器6;所述溫度感應器6設置在杯身7的外表,且溫度感應器6與警示燈8通過電線連通;所述第二茶水室10設置在杯身7的正下方,且第二茶水室10水平無縫焊接在防滑凸塊11上,且第二茶水室10第一茶水室3內徑相等;所述第二茶水室10設置有警示燈8、茶葉放置室13、固定扣12和防滑凸塊11;所述警示燈8設置在第二茶水室10的圓周面外壁上,且警示燈8均勻分布在第二茶水室10上;所述茶葉放置室13設置在第二茶水室10內的固定扣12上,且茶葉放置室13與固定扣12順時針鎖合;所述茶葉放置室13設置有旋蓋14;所述旋蓋14設置在茶葉放置室13的上表面上,且旋蓋14與茶葉放置室13逆時針螺旋鎖緊固定;所述固定扣12設置在第二茶水室10的底部表面中央位置;所述防滑凸塊11設置在第二茶水室10的正下方;所述握持凹槽5設置在杯身7的外側,且握持凹槽5與杯身7間設計有隔熱腔4;所述隔熱腔4設置在第一茶水室3、杯身7和第二茶水室10的外側四周;所述把手15設置在右側握持凹槽5的外側,且把手15垂直外壁無縫焊接固定;所述印制圖案16設置在第二茶水室10的外表面上,且印制圖案16與第二茶水室10無縫粘接并能夠起到防滑作用;所述夾持鉗9設置在茶葉放置室13上旋蓋14上,且夾持鉗9能夠夾持旋蓋14順時針旋轉將茶葉放置室13取出;茶杯蓋1用于蓋緊防止異物掉落進茶杯中;第一茶水室3、杯身7和第二茶水室10用于裝儲茶水和造型設計使用;杯身7外側的溫度感應器6用于感應杯中茶水的溫度,繼而將感應溫度信號傳輸到警示燈8中,而警示燈8通過發出不同顏色的燈光來反映此時的杯中溫度;第二茶水室10內的茶葉放置室13用于放置茶葉或者泡片等物品;夾持鉗9用于夾持茶葉放置室13上的旋蓋14將茶葉放置室13取出,清洗和重新裝儲茶葉使用;把手15用于方便使用者攜帶或端著使用;握持凹槽5用于使用者手指握持使用;隔熱腔4用于隔熱保溫作用,有益于使用端持而不被燙傷使用;印制圖案16用于增加美觀和防滑設計;茶杯蓋1上的透明玻璃17采用鋼化玻璃設計,用于觀察茶葉形狀以及茶水色澤使用。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