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垃圾鏟,具體地是指一種擺放平穩的塑料垃圾鏟。
背景技術: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或者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視為生活垃圾的固體廢物。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集市貿易與商業垃圾、公共場所垃圾、街道清掃垃圾及企事業單位垃圾等。以塑料垃圾鏟來說,現有塑料垃圾鏟一般采用塑料制成,其整體單薄、質輕,擺放不夠平穩,容易受到外力作用而偏移,甚至被打倒掉,使用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擺放平穩的塑料垃圾鏟,其目的在于主要克服現有塑料垃圾鏟結構設計不理想,擺放不夠平穩的缺點。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擺放平穩的塑料垃圾鏟,包括帶有手柄的連接桿和與連接桿連接的鏟本體,該鏟本體由底面板以及設置在底面板上的后側板、左側板和右側板組成;還包括形狀相同的左抵觸塊和右抵觸塊,該左抵觸塊和右抵觸塊的底面均與底面板的底面大體持平,所述左、右抵觸塊分別可豎直折起地連接于左、右側板的外側壁上,并且該左、右抵觸塊的底面上均設有防滑條紋。
所述左抵觸塊的頂面設有一個左凸耳,所述左側板的外側壁上設有一個與左凸耳相扣接的左凹槽,所述左抵觸塊的頂面一側邊通過第一合頁與左側板的外側壁可豎直折起地連接,并且左凸耳扣接在左凹槽內;所述右抵觸塊的頂面設有一個右凸耳,所述右側板的外側壁上設有一個與右凸耳相扣接的右凹槽,所述右抵觸塊的頂面一側邊通過第二合頁與右側板的外側壁可豎直折起地連接,并且右凸耳扣接在右凹槽內。
所述底面板為內外兩層結構,外層為塑料層,內層為具有負重效果的鋼板層。
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塑料垃圾鏟結構新穎,實用性強,設計簡潔和大方同時又具備靈巧,采用左、右抵觸塊以及其底面上設有防滑條紋的設計,使得塑料垃圾鏟不使用的時候,擺放更加的平穩,不容易受到外力作用而偏移,更不容易被打倒掉,使用方便。人們使用塑料垃圾進行清理作業時,用手向上拉動左、右抵觸塊一側邊,使得左抵觸塊和右抵觸塊處于豎直折起狀態即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其中右抵觸塊處于豎直折起狀態。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其中右抵觸塊處于水平展開狀態。
圖3為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1和圖2。一種擺放平穩的塑料垃圾鏟,包括帶有手柄2的連接桿1和與連接桿1連接的鏟本體3,該鏟本體3由底面板以及設置在底面板上的后側板31、左側板32和右側板33組成;還包括形狀相同的左抵觸塊(圖中未標出)和右抵觸塊4,該左抵觸塊(圖中未標出)和右抵觸塊4的底面均與底面板的底面大體持平,所述左抵觸塊(圖中未標出)和右抵觸塊4分別可豎直折起地連接于左側板32、右側板33的外側壁上,并且該左抵觸塊(圖中未標出)和右抵觸塊4的底面上均設有防滑條紋5。所述底面板為內外兩層結構,外層為塑料層300,內層為具有負重效果的鋼板層301。該底面板為內外兩層結構(即外層為塑膠層300,內層為具有負重效果的金屬層301)的設計,使得鏟本體比較重,進一步地提高了塑料垃圾鏟的平穩度。
參照附圖1、圖2和圖3。所述左抵觸塊(圖中未標出)的頂面設有一個左凸耳(圖中未標出),所述左側板32的外側壁上設有一個與左凸耳(圖中未標出)相扣接的左凹槽(圖中未標出),所述左抵觸塊(圖中未標出)的頂面一側邊通過第一合頁(圖中未標出)與左側板32的外側壁可豎直折起地連接,并且左凸耳(圖中未標出)扣接在左凹槽(圖中未標出)內。所述右抵觸塊4的頂面設有一個右凸耳40,所述右側板33的外側壁上設有一個與右凸耳40相扣接的右凹槽330,所述右抵觸塊4的頂面一側邊通過第二合頁41與右側板33的外側壁可豎直折起地連接,并且右凸耳40扣接在右凹槽330內。由于左抵觸塊(圖中未標出)與左側板32之間的連接方式和右抵觸塊4與右側板32之間的連接方式相同,附圖中塑料垃圾鏟由于擺放角度的原因,在此未標出被遮擋的左抵觸塊、左凹槽、第一合頁以及左凸耳的附圖標號。
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