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兒童安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兒童防丟裝置。
背景技術:
兒童走丟問題是許多家長非常擔憂的社會問題,就比如兒童在超市內、在爸爸媽媽不注意的情況下、在兒童聽信他言的情況下及亂走的情況下都容易走丟。而這種走丟現象一旦發生,就會對家庭造成沉重的災難。
針對兒童走丟的問題,市面上出現了一些兒童防丟設備,這些兒童防丟設備大多為基于定位技術的防丟設備,比如兒童智能安全手表、兒童智能安全鞋等,這類設備智能解決平時場景的監管問題;除此之外,也有一類兒童防丟設備具有超范圍提醒和拆除提醒功能,其中拆除提醒功能主要基于感光元件的提醒,誤報率極高,而且只能提醒。
現有市面上還沒有一定范圍內使得兒童與監護人不分離的設備,由此兒童和家長出去,家長總是不放心。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兒童防丟裝置,通過該裝置將兒童手腕、大人手腕或大人攜帶的攜戴物之間連接在一起,進而避免走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兒童防丟裝置,包括彈簧、可套住手腕或攜戴物的兩個束腕帶套,所述兩個束腕帶套均通過旋轉連接結構與彈簧的對應末端固定連接;且每個束腕帶套均與對應的旋轉連接結構之間可旋轉。
其中,每個旋轉連接結構均包括連接桿和旋轉桿,所述彈簧的末端固定套接在連接桿的一端內,所述旋轉桿的一端活動套接在連接桿的另一端內,且兩者進行360度可旋轉連接;所述旋轉桿的另一端固定在束腕帶套上。
其中,所述束腕帶套包括腕帶、固定在腕帶一端外表面的連接帶和設置在連接帶上的連接環;所述腕帶另一端外表面上連接有延伸出粘接帶,所述粘接帶的上表面的一端設置有咬齒,且其另一端設置有與咬齒相適配粘接的粘毛;所述粘接帶設置咬齒的部分穿過連接環后,粘接帶彎折且咬齒粘接在粘毛上;所述咬齒與粘毛相粘接后,腕帶與粘接帶之間圍合成可套住兒童手腕的束腕圈。
其中,所述粘接帶一端的下表面上設置有粘毛,所述連接帶和粘接帶的連接處向外延伸有加強帶,所述加強帶的下表面設置有咬齒,所述粘接帶的咬齒與粘毛相粘接后,加強帶的咬齒粘合在粘接帶下表面粘毛上。
其中,所述腕帶包括柔軟布料和海綿墊,所述海綿墊縫合在柔軟布料內后形成該腕帶。
其中,所述旋轉桿的另一端上設置有扣環,鏈帶的一端縫合在連接帶上,且其另一端穿過扣環后再縫合在連接帶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兒童防丟裝置,該裝置僅包括彈簧、旋轉連接結構和兩個束腕帶套三個部分,在使用的時候,一個束腕帶套套住兒童的手腕,另一個束腕帶套套住大人的手腕或者大人攜帶的包包、皮帶、手推車或購物車上,進而將兒童、該裝置還有看護該兒童的人綁定在一起,因此兒童和大人在外出過程中不分開,因此兒童不會走丟;而且通過彈簧連接,使得具有彈簧,因此可拉開大人和小孩的距離,進而保證兩者自由活動的范圍。本實用新型具有設計合理、使用方便、攜帶方便及防兒童走丟的優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兒童防丟裝置的展開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兒童防丟裝置的局部結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兒童防丟裝置的使用狀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如下:
1、彈簧 2、束腕帶套
3、旋轉連接結構 21、腕帶
22、連接帶 23、連接環
24、粘接帶 25、粘毛
26、咬齒 27、加強帶
31、連接桿 32、旋轉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描述。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的兒童防丟裝置,包括彈簧1、可套住手腕或攜戴物的兩個束腕帶套2,兩個束腕帶套2均通過旋轉連接結構3與彈簧1的對應末端固定連接;且每個束腕帶套2均與對應的旋轉連接結構3之間可旋轉。攜戴物可以是大人攜帶的包包、皮帶、手推車或購物車等。通過旋轉連接,使得束腕帶套可隨著人的手腕改變方向。若是將該裝置一邊套在兒童手腕上,另一邊套在大人攜帶的物體上時,大人可以隨時解放雙手,以實現靈活工作。
相較于現有技術的情況,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兒童防丟裝置,該裝置僅包括彈簧1和兩個束腕帶套2三個部分,在使用的時候,一個束腕帶套2套住兒童的手腕,另一個束腕帶套2套住大人的手腕或者大人攜帶的包包、皮帶、手推車或購物車上,進而將兒童、該裝置還有看護該兒童的人綁定在一起,因此兒童和大人在外出過程中不分開,因此兒童不會走丟;而且通過彈簧連接,使得具有彈簧1,因此可拉開大人和小孩的距離,進而保證兩者自由活動的范圍。本實用新型具有設計合理、使用方便、攜帶方便及防兒童走丟的優勢。
在本實施例中,每個旋轉連接結構3均包括連接31和旋轉桿32,彈簧1的末端固定套接在連接桿31的一端內,旋轉桿32的一端活動套接在連接桿31的另一端內,且兩者進行360度可旋轉連接;旋轉桿32的另一端固定在束腕帶套2上。通過旋轉桿在連接桿上的旋轉,實現束腕帶套的旋轉。
在本實施例中,束腕帶套2包括腕帶21、固定在腕帶21一端外表面的連接帶22和設置在連接帶上的連接環23;腕帶21另一端外表面上連接有延伸出粘接帶24,粘接帶24的上表面的一端設置有咬齒26,且其另一端設置有與咬齒相適配粘接的粘毛25;粘接帶24設置咬齒的部分穿過連接環后,粘接帶彎折且咬齒粘接在粘毛上;咬齒與粘毛相粘接后,腕帶與粘接帶之間圍合成可套住兒童手腕的束腕圈。該結構通過咬齒與粘毛的粘合與否實現手腕是否形成手腕圈,若是兩者粘合,則可套住手腕;若兩者分開,則該束腕帶套2張開。該結構使用方便,且攜帶方便,在需要使用的時候,將咬齒與粘毛相粘接;若不粘接,則兩者打開。
在本實施例中,粘接帶24一端的下表面上設置有粘毛,連接帶22和粘接帶24的連接處向外延伸有加強帶27,加強帶27的下表面設置有咬齒,粘接帶的咬齒與粘毛相粘接后,加強帶的咬齒粘合在粘接帶下表面粘毛上。通過加強帶27的作用,可提高束腕帶套粘接處粘性的良好。因此保證在用力的拉扯之后也不會出現脫落的現象,更進一步保證使用的安全性。
在本實施例中,腕帶21包括柔軟布料和海綿墊,海綿墊縫合在柔軟布料內后形成該腕帶。該腕帶具有柔軟布料和海綿墊,由此保證不會傷害兒童及大人的接觸位置的皮膚。旋轉桿32的另一端上設置有扣環,鏈帶的一端縫合在連接帶上,且其另一端穿過扣環后再縫合在連接帶上。當然,本案中并不局限于旋轉桿與腕帶的連接方式,只要能實現兩者連接的實施方式,均落入本案的保護范圍內。
以上公開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幾個具體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