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門體結構,尤其涉及一種新型雙面暗門結構。
背景技術:
在大中型的室內空間設計中,隔墻都需要考慮門體結構的處理,為了達到墻面一致性的設計目的,都會采用類似暗門或者推拉門的做法。目前來看,一般都會采用暗門做法,常規暗門都是單方向開啟,需要做門套和收邊,保證了其中一側墻面的整體設計效果,卻往往疏忽了另一側背面門的做法,因此無法達到雙面裝飾暗門的效果。
鑒于此,如何設計一種能防眩光且照射均勻的室內天花燈帶結構,是業界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新型暗門結構。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暗門結構,包括:預設在隔墻結構上的通口以及設于通口內的門扇,所述門扇包括與通口大小相對應的矩形角鋼架以及干掛包裹在角鋼架上的飾面板,所述通口上下邊的同一側天花和地面上嵌裝有地彈簧,所述角鋼架的頂部和底部分別對應連接在地彈簧的傳動凸輪上,所述通口左右兩邊的墻體面板端部向內凹入進行圓弧邊處理,形成凹弧邊,門扇左右兩邊的飾面板向外突出形成有能與凹弧邊相互配合的凸弧邊。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地彈簧相對的門扇另一側以及地面上設有配套的門碰門吸。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門碰門吸選用按壓彈跳式門碰門吸。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角鋼架是由上下左右四條角鋼焊接而成的邊框結構,角鋼架的邊框內部增設有加固角鋼。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加固角鋼可水平設置連接于左右角鋼,也可豎直設置連接于上下角鋼,或者斜向設置連接在角鋼架邊框的對角線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式暗門安裝結構處理方式,其安裝施工方便,門扇是由角鋼架及干掛固定在角鋼架上的飾面板所構成,角鋼架的頂部和底部同一側分別通過上下地彈簧連接于天花和地面,從而能夠實現暗門的雙面開啟效果,相比現有的門套轉軸連接方式,本實用新型增強了結構穩定性;且暗門的兩側都具有裝飾面,能夠與墻面達到一致性的設計效果;飾面板上也無需安裝門把手,通過按壓彈跳式門碰門吸進行開關,門的開啟方式更為簡便,關閉時亦閉合緊密無縫隙,更好地達到設計目的。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較佳實施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等用語,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疇。
請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設計的一種新型暗門結構,其主要包括:角鋼架1、飾面板2、地彈簧3以及門碰門吸4,角鋼架1和飾面板2構成了門扇結構,地彈簧3用于支撐安裝門扇,門碰門吸4則用作門扇的啟閉開關。
具體地,在隔墻結構6上要先開設一個用于安裝暗門門扇的通口,隔墻結構6也主要是由墻體角鋼架以及利用干掛件固定在墻體角鋼架的墻體面板所構成,該通口左右兩邊的墻體面板端部都向內凹入進行圓弧邊處理,形成凹弧邊7。該通口上下兩邊的同一側天花和地面上分別嵌入安裝地彈簧3,地彈簧3的傳動凸輪伸出于天花和地面。
角鋼架1是由上下左右四條角鋼兩端依次相互焊接而成的矩形邊框結構,角鋼架1的邊框大小相對于通口的大小。角鋼架1上也是通過干掛固定方式覆蓋著飾面板2,飾面板2呈平面板體結構,飾面板2的外側面圖案設計風格與隔墻結構6的相一致。角鋼架1的頂部和底部同一側分別相對應連接在上下地彈簧3的傳動凸輪上,從而使得門扇能夠以地彈簧3的傳動凸輪為轉軸進行雙面翻轉,以達到雙面暗、雙面開啟的效果。位于門扇左右兩邊的飾面板2都向外突出形成有凸弧邊5,凸弧邊與通口左右兩側的凹弧邊7相互配合,采用圓弧處理達到開啟方便及避光效果。本實用新型的門扇采用和隔墻相同的厚度設計。
進一步地,在與地彈簧3相對的門扇另一側以及地面上還設置有配套的門碰門吸4,門碰門吸4使門扇開啟時容易,關閉時閉合緊密無縫隙,達到墻面一致性的設計目的。本實用新型的門碰門吸4擇優選用按壓彈跳式門碰門吸。
進一步地,角鋼架1的邊框內部還增設有加固角鋼8,加固角鋼8可以水平設置連接于左右角鋼,加固角鋼8也可以豎直設置連接于上下角鋼,加固角鋼8還可以斜向設置連接在角鋼架邊框的對角線上。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安裝處理步驟是:首先在擱淺施工中,預留暗門的通口位置,將隔墻的角鋼架固定好,再安裝墻體面板;然后根據隔墻位置尺寸,制作門扇,左右門邊采用圓弧處理;最后天花、地面安裝地彈簧,門扇上下安裝于地彈簧上,從而完成施工。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介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