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裝飾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可調節間距的生態木門套。
背景技術:
門套用于固定門扇,裝飾和保護墻角,保護門免受刮傷、腐蝕、破損、臟污等。現有門套的生產加工及安裝受現場條件限制,由于現場的墻體厚度存在一定的誤差(約20-30mm),在生產加工及安裝時需要根據實際墻體厚度及門體厚度變動門套尺寸,這導致門套的生產加工及安裝的效率低下,尤其是大的工程項目,施工周期較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一種可調節間距的生態木門套,結構簡單,安裝方便,門套的寬度可進行自由調節,可與不同厚度的墻體及門體實現完美匹配,提高門套的生產及安裝的效率,縮短了施工周期。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用以固定在墻體門框上的門檔內套1和門檔外套2;所述門檔內套1與門檔外套2之間設置有用以調節門體寬度及墻體厚度的連接板4;所述連接板4的長度可調節;所述門檔內套1的左端和門檔外套2的右端分別設置有邊角套3;所述連接板4的左端設置有密封條5;所述連接板4的右端設置有封口套10;所述封口套10包括連接段1002,所述連接段1002的左端中部設置有插入段1003,所述連接段1002上端設置有遮蓋段1001;所述遮蓋段1001與插入段1003為間距設置;所述插入段1003上設置有第二柔性卡條1004。
進一步的,所述密封條5包括密封條端頭501和密封條插頭502;所述密封條插頭502上設置有第一柔性卡條503。
進一步的,所述門檔內套1包括內套主體101,所述內套主體101左側設置有卡槽104;所述內套主體101左上端設置有門體安裝面103;所述內套主體101右上端設置有內套卡座面102;所述內套卡座面102上端設置有二級卡條座8和三級卡條座9;所述三級卡條座9位于二級卡條座的左側。
進一步的,所述門檔外套2包括外套主體201,所述外套主體201的上端設置有外套卡座面204;所述外套卡座面204上設置有卡條6和一級卡條座7;所述卡條6的數量為3個,其中2個分別間距設置在一級卡條座7的左側,另外1個間距設置在一級卡條座7的右側;所述外套主體201的右上端和右下端分別設置有外套第一卡墊202和外套第二卡墊203;所述外套第一卡墊202和外套第二卡墊203的右端面為平齊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邊角套3包括對接插頭301,所述對接插頭301的左下端設置有擋邊304;所述擋邊304的為邊角套卡面306;所述邊角套卡面306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置有邊角套第一卡墊302和邊角套第二卡墊303;所述邊角套第一卡墊302和邊角套第二卡墊303的右端面為平齊設置;所述邊角套第一卡墊302上設置有邊角套內槽305。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板4包括連接板主體401,所述連接板主體401的下端設置有卡條6和一級卡條座7;所述卡條6與一級卡條座7之間為間距設置;所述卡條6與一級卡條座7的數量為兩對;所述連接板4上的卡條6以及一級卡條座7分別與門檔內套1和門檔外套2上的三級卡條座9、二級卡條座8、卡條6、一級卡條座7匹配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卡條6、一級卡條座7、二級卡條座8和三級卡條座9上分別設置有齒條;所述連接板4上的卡條6以及一級卡條座7分別與門檔內套1和門檔外套2上的三級卡條座9、二級卡條座8、卡條6、一級卡條座7之間通過齒條嚙合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板主體401的左右兩端分別設置有補償件402。
進一步的,所述門檔內套1左側邊角套3上的對接插頭301與卡槽104匹配連接,且所述邊角套3上的邊角套第一卡墊302接觸在門檔內套1的左側面上。
進一步的,所述門檔外套2右側邊角套3上的對接插頭301鑲嵌在連接板4與門檔外套2之間,所述外套第二卡墊203設置在邊角套內槽305內,所述外套第一卡墊202的右端面接觸在邊角套卡面306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是通過連接板的長度調節來實現,使門套與墻體及門體厚度相匹配,達到快速安裝的目的,提高施工效率。
2、連接板的左右兩端設置有補償件,通過增減補償件的數量即可實現連接板長度的調節,提高了安裝效率。
3、連接板上設置有卡條以及一級卡條座分別與門檔內套和門檔外套上的三級卡條座、二級卡條座、卡條、一級卡條座之間通過齒條嚙合連接,使門套整體結構更加牢固,不易松動。
4、邊角套上設置有邊角套第一卡墊、邊角套第二卡墊及邊角套內槽對邊角套的組裝啟動放松及防震的作用。
5、連接板左端設置有密封條,可以起到防震、隔音的效果。
6、密封條上的第一柔性卡條,對密封條的安裝起到放松作用,使密封條與連接板之間的連接更加牢固。
7、當連接板寬度過長時,可以通過切割的方法將連接板多余的部分去除,去除后會留下切痕,在連接板右端設置封口套,可以將切痕進行掩蓋,更加美觀。
8、封口套的插入段上設置有第二柔性卡條,其目的在于將封口套固定牢固,防止松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連接板與門檔外套及門檔內套對接時的主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邊角套與門檔外套之間的連接示意圖。
圖4為圖3中的局部放大視圖A。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邊角套與門檔內套之間的連接示意圖。
圖6為圖5中的局部放大視圖B。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中連接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中門檔內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中門檔外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中邊角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中密封條的結構示意圖。
圖12為本實用新型中封口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所述文字標注表示為:1、門檔內套;2、門檔外套;3、邊角套;4、連接板;5、密封條;6、卡條;7、一級卡條座;8、二級卡條座;9、三級卡條座;10、封口套;101、內套主體;102、內套卡座面;103、門體安裝面;104、卡槽;201、外套主體;202、外套第一卡墊;203、外套第二卡墊;204、外套卡座面;301、對接插頭;302、邊角套第一卡墊;303、邊角套第二卡墊;304、擋邊;305、邊角套內槽;306、邊角套卡面;401、連接板主體;402、補償件;501、密封條端頭;502、密封條插頭;503、第一柔性卡條;1001、遮蓋段;1002、連接段;1003、插入段;1004、第二柔性卡條。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本部分的描述僅是示范性和解釋性,不應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圖1-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為:它包括用以固定在墻體門框上的門檔內套1和門檔外套2;所述門檔內套1與門檔外套2之間設置有用以調節門體寬度及墻體厚度的連接板4;所述連接板4的長度可調節;所述門檔內套1的左端和門檔外套2的右端分別設置有邊角套3;所述連接板4的左端設置有密封條5;所述連接板4的右端設置有封口套10;所述封口套10包括連接段1002,所述連接段1002的左端中部設置有插入段1003,所述連接段1002上端設置有遮蓋段1001;所述遮蓋段1001與插入段1003為間距設置;所述插入段1003上設置有第二柔性卡條1004。
優選的,所述密封條5包括密封條端頭501和密封條插頭502;所述密封條插頭502上設置有第一柔性卡條503。
優選的,所述門檔內套1包括內套主體101,所述內套主體101左側設置有卡槽104;所述內套主體101左上端設置有門體安裝面103;所述內套主體101右上端設置有內套卡座面102;所述內套卡座面102上端設置有二級卡條座8和三級卡條座9;所述三級卡條座9位于二級卡條座的左側。
優選的,所述門檔外套2包括外套主體201,所述外套主體201的上端設置有外套卡座面204;所述外套卡座面204上設置有卡條6和一級卡條座7;所述卡條6的數量為3個,其中2個分別間距設置在一級卡條座7的左側,另外1個間距設置在一級卡條座7的右側;所述外套主體201的右上端和右下端分別設置有外套第一卡墊202和外套第二卡墊203;所述外套第一卡墊202和外套第二卡墊203的右端面為平齊設置。
優選的,所述邊角套3包括對接插頭301,所述對接插頭301的左下端設置有擋邊304;所述擋邊304的為邊角套卡面306;所述邊角套卡面306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置有邊角套第一卡墊302和邊角套第二卡墊303;所述邊角套第一卡墊302和邊角套第二卡墊303的右端面為平齊設置;所述邊角套第一卡墊302上設置有邊角套內槽305。
優選的,所述連接板4包括連接板主體401,所述連接板主體401的下端設置有卡條6和一級卡條座7;所述卡條6與一級卡條座7之間為間距設置;所述卡條6與一級卡條座7的數量為兩對;所述連接板4上的卡條6以及一級卡條座7分別與門檔內套1和門檔外套2上的三級卡條座9、二級卡條座8、卡條6、一級卡條座7匹配連接。
優選的,所述卡條6、一級卡條座7、二級卡條座8和三級卡條座9上分別設置有齒條;所述連接板4上的卡條6以及一級卡條座7分別與門檔內套1和門檔外套2上的三級卡條座9、二級卡條座8、卡條6、一級卡條座7之間通過齒條嚙合連接。
優選的,所述連接板主體401的左右兩端分別設置有補償件402。
優選的,所述門檔內套1左側邊角套3上的對接插頭301與卡槽104匹配連接,且所述邊角套3上的邊角套第一卡墊302接觸在門檔內套1的左側面上。
優選的,所述門檔外套2右側邊角套3上的對接插頭301鑲嵌在連接板4與門檔外套2之間,所述外套第二卡墊203設置在邊角套內槽305內,所述外套第一卡墊202的右端面接觸在邊角套卡面306上。
具體的,如圖1-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是通過連接板的長度調節來實現,使門套與墻體及門體厚度相匹配,達到快速安裝的目的,提高施工效率。
2、連接板的左右兩端設置有補償件,通過增減補償件的數量即可實現連接板長度的調節,提高了安裝效率。
3、連接板上設置有卡條以及一級卡條座分別與門檔內套和門檔外套上的三級卡條座、二級卡條座、卡條、一級卡條座之間通過齒條嚙合連接,使門套整體結構更加牢固,不易松動。
4、邊角套上設置有邊角套第一卡墊、邊角套第二卡墊及邊角套內槽對邊角套的組裝啟動放松及防震的作用。
5、連接板的左端設置有密封條,可以起到防震、隔音的效果。
6、密封條上的第一柔性卡條,對密封條的安裝起到放松作用,使密封條與連接板之間的連接更加牢固。
7、當連接板寬度過長時,可以通過切割的方法將連接板多余的部分去除,去除后會留下切痕,在連接板右端設置封口套,可以將切痕進行掩蓋,更加美觀。
8、封口套的插入段上設置有第二柔性卡條,其目的在于將封口套固定牢固,防止松動。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可調節間距的生態木門套,結構簡單,安裝方便,門套的寬度可進行自由調節,可與不同厚度的墻體及門體實現完美匹配,提高門套的生產及安裝的效率,縮短了施工周期。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哪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由于文字表達的有限性,而客觀上存在無限的具體結構,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潤飾或變化,也可以將上述技術特征以適當的方式進行組合;這些改進潤飾、變化或組合,或未經改進將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