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拼裝式廚房臺面。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的廚房臺面都是用普通的板材制作,先將原材料板材按照所需的尺寸切割成為臺面板、下掛邊條、擋水邊條,然后將切割好的臺面板和下掛邊條用膠水粘接在一起,等待固化后,根據客戶的要求分別對粘好下掛的臺面板和擋水條進行磨邊。在制作和安裝時,存在以下問題:1:花型邊的制作難度較大,原有的工藝基本上都處于手工制作,粉塵污染及制作品質都很難達到較高的要求。2、先粘后磨需要一定時間的固化,且一般短時間固化達不到膠水最大的強度,進行磨邊后容易產生脫落。3、拼裝難度較大。4、由于制作的難度,客戶可選的邊型范圍很小,只能被迫選用集中固定的邊型。4、制作和安裝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實現安裝標準化,方便快捷,整體牢固,不易脫落的新型拼裝式廚房臺面。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拼裝式廚房臺面,其特征在于:包括擋水型材、臺面和下掛型材,所述擋水型材固定在臺面的后端上表面,所述下掛型材的上表面與臺面的前端下表面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下掛型材的上表面與臺面的前端下表面通過膠水粘接固定。
優選的,所述下掛型材的內側面設置有凹槽,在所述凹槽內等間距設置有連接片,在所述臺面的前端下表面固定設置有連接條,所述連接片伸出所述凹槽的部分通過螺釘固定在連接條上。進一步優選的,所述連接條為管狀,且連接條的橫截面為方形。作為另一種優選方式,所述連接條為方形木條。
進一步的,在所述臺面的后端上表面設置有與所述擋水型材寬度相等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深度為1mm-3mm。
進一步的,在所述臺面的前端下面表設置有與所述下掛型材上表面寬度相等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為1mm-3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的下掛型材設置有凹槽,通過連接片和連接條實現下掛型材的二次加固連接,有效防止在下掛型材長時間使用或人為碰撞造成的脫落。而且,連接片與連接條的連接方便快速。在臺面上設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能使下掛型材和擋水型材迅速定位,實現安裝標準化,方便快捷。它將下掛和擋水在安裝前打磨成型材,安裝時直接根據尺寸裁切后固定連接即可,非常方便。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下掛型材結構示意圖。
圖中:1擋水型材、2臺面、21第一凹槽、22第二凹槽、3下掛型材、31凹槽、4連接片、5連接條、6螺釘。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包括擋水型材1、臺面2和下掛型材3。擋水型材1和下掛型材3是預先加工成型的,使用時直接裁切后與臺面連接即可,省時省力。
所述擋水型材1固定在臺面2的后端上表面,所述下掛型材3的上表面與臺面2的前端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下掛型材3的內側面設置有凹槽31,在所述凹槽31內等間距設置有連接片4,在所述臺面2的前端下表面固定設置有連接條5,所述連接片4伸出所述凹槽31的部分通過螺釘6固定在連接條5上。當然,所述下掛型材3的上表面與臺面2的前端下表面還可以通過膠水直接粘接固定,不需要開設凹槽31。
為了方便連接片4與連接條5連接,且節省材料降低成本,所述連接條5設計為管狀,且連接條5的橫截面為方形,這樣,在連接片4上設置通孔后,通過螺釘直接釘在連接條5上即可。作為另一種優選方式,所述連接條5為方形木條。
為了快速準確的實現擋水型材1的定位,進一步的,在所述臺面2的后端上表面設置有與所述擋水型材1寬度相等的第一凹槽21,所述第一凹槽21深度為1mm-3mm,優選的采用1mm。同理,在所述臺面2的前端下面表設置有與所述下掛型材3上表面寬度相等的第二凹槽22,所述第二凹槽22的深度為1mm-3mm,優選的采用1mm。
以上所述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和實施例作了詳述,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和實施例,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其它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