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嬰幼兒用品,尤其涉及一種新生兒襁褓包巾式睡袋。
背景技術:
隨著育齡女性的增多和二胎政策的開放,近幾年新生兒的數量大大增多,嬰幼兒的各種用品種類也越來越多,其中,睡袋是一種使用較多的嬰幼兒用品,現有技術的新生兒睡袋結構簡單,包裹不方便,給新生兒的睡眠帶來不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種新生兒襁褓包巾式睡袋,更加方便媽媽包裹新生兒,并提高新生兒的睡眠質量。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新生兒襁褓包巾式睡袋,包括睡袋本體、襁褓包巾及魔術貼;所述的睡袋本體為上端開口的半封閉形睡袋,所述的襁褓包巾的下端中部與所述的睡袋本體的上端開口處連接,位于所述的睡袋本體的后端面上,所述的魔術貼設置在所述的襁褓包巾的兩端,所述的襁褓包巾包裹新生兒,并通過所述的魔術貼粘貼固定。
上述的新生兒襁褓包巾式睡袋,其中,所述的睡袋本體的前端面頂部通過魔術貼與所述的襁褓包巾活動粘貼。
上述的新生兒襁褓包巾式睡袋,其中,所述的睡袋本體與所述的襁褓包巾連接成“T”形結構,形成一對護翼結構。
上述的新生兒襁褓包巾式睡袋,其中,所述的魔術貼的橫向直徑長約16cm。
本實用新型能模擬媽媽子宮壞境及懷抱感,增強新生兒的安全感,提高嬰幼兒睡眠時的舒適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新生兒襁褓包巾式睡袋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請參見附圖1所示,一種新生兒襁褓包巾式睡袋,包括睡袋本體1、襁褓包巾2及魔術貼3;所述的睡袋本體1為上端開口的半封閉形睡袋,所述的襁褓包巾2的下端中部與所述的睡袋本體1的上端開口處連接,位于所述的睡袋本體1的后端面上,所述的魔術貼3設置在所述的襁褓包巾2的兩端,所述的襁褓包巾2包裹新生兒,并通過所述的魔術貼3粘貼固定。
所述的睡袋本體1的前端面頂部通過魔術貼3與所述的襁褓包巾2活動粘貼,可通過魔術貼3向下拉開睡袋本體1的前端面,便于更換尿布。
所述的睡袋本體1與所述的襁褓包巾2連接成“T”形結構,形成一對護翼結構,給新生兒媽媽般的擁抱感,防止新生兒因莫洛反射(驚跳)而驚醒。
所述的魔術貼3的橫向直徑長約16cm,可根據實際使用需求調節松緊。
使用時,將新生兒平放在睡袋本體1內,四肢自然伸展,襁褓包巾2的左側翼向右包裹,右側翼向左包裹,并通過魔術貼3固定。更換尿布時,只需將睡袋本體1向下拉開即可,無需打開包裹的襁褓包巾2,使用更方便,換尿布更便捷,也避免了新生兒受涼。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端”、“下端”、“中部”、“后端”、“兩端”、“橫向”、“上”、“下”、“左側”、“右側”、“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包裹”、“粘貼”、“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能模擬媽媽子宮壞境及懷抱感,增強新生兒的安全感,提高嬰幼兒睡眠時的舒適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附屬在其他相關產品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