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攝影領域,屬于光學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尤其涉及一種具有裸眼3D效果的相框.
背景技術:
隨著3D顯示技術的不斷發展,帶裸眼3D功能的電視、手機、平板、游戲機等設備在市面上相繼出現,但是到目前為止,用于顯示相片的相框大多數仍舊延續2D平面顯示,市場很少出現3D相框,即使偶爾存在一些3D相框,其產生的立體效果也不怎么好,雖然成本較低,但是缺乏動感且不能更換圖片,無法滿足人們的需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具有裸眼3D效果的相框,可以產生更好的動態效果,并能隨時更換相片,以滿足人們對圖片的欣賞需要。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具有裸眼3D效果的相框,包括相框本體和底座,所述相框本體底部固定有支撐柱,底座上設有與所述支撐柱相配合的圓形支撐管,所述底座內部設有驅動所述支撐管轉動的小電機和進行供電的微型蓄電池;所述相框本體的正面和背面均開設有方形的相片安裝槽,所述相片安裝槽內由內至外依次安裝有離型膜、膠粘層、PET基材、柱透鏡、保護膜和玻璃板;所述相框底座和相框本體上設有多個LED燈芯。
進一步的,所述相框本體的側面設有兩個與兩個相片安裝槽相連通的開口,所述開口處裝有密封蓋。
進一步的,相框底座上的LED燈芯為彩色燈芯,彩色燈芯設有至少四個且均布在所述相框底座的上表面。
進一步的,相框本體上的LED燈芯為白色燈芯,白色燈芯設置在兩個相片安裝槽的左右側邊。
進一步的,所述玻璃板表面涂覆有透明防污層。
進一步的,所述相框底座的側面設有與所述微型蓄電池相連通的充電接口。
進一步的,所述相框底座上設有用于控制LED燈芯和小電機開關的控制按鈕。
進一步的,兩個相片安裝槽之間的隔板采用不透光材料支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緊湊,生產成本低,能夠產生更好的裸眼3D效果,且通過LED燈芯的設置使得本相框不僅可以在白天欣賞,也可以在晚上欣賞,且相框本體在控制按鈕按下后,能夠進行轉動,不僅可以同時欣賞相框本體前后的兩張相片,而且使得相片的3D效果更強,具有更好的視覺沖擊力,滿足了現代人們追求3D的立體效果;LED燈芯的設置使得相片的展示更加清晰、更加美觀;打開密封蓋能夠隨時進行相片的更換,解決了現有相框適中采用同一相片的問題,方便了人們隨時更換相片的需求。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中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具有裸眼3D效果的相框的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具有裸眼3D效果的相框的主視圖。
圖中,1-相框本體、2-底座、3-相片安裝槽、4-支撐柱、5-圓形支撐管、6-密封蓋、7-彩色燈芯、8-白色燈芯、9-控制按鈕。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說明:
參閱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有裸眼3D效果的相框,包括相框本體1和底座2,所述相框本體1底部固定有支撐柱4,底座2上設有與所述支撐柱4相配合的圓形支撐管5,所述底座2內部設有驅動所述支撐管轉動的小電機和進行供電的微型蓄電池;所述相框本體1的正面和背面均開設有方形的相片安裝槽3,所述相片安裝槽3內由內至外依次安裝有離型膜、膠粘層、PET基材、柱透鏡、保護膜和玻璃板;所述相框底座2和相框本體1上設有多個LED燈芯。
所述相框本體1的側面設有兩個與兩個相片安裝槽3相連通的開口,所述開口處裝有密封蓋6。密封蓋6打開后露出開口,可以將相片安裝槽3內的相片去除,以便隨時更換相片。
相框底座2上的LED燈芯為彩色燈芯7,彩色燈芯7設有至少四個且均布在所述相框底座2的上表面。彩色燈芯7能產生彩色的光線,彩色燈芯7內嵌在相框底座上,彩色燈芯7直接照射到相對應的相框本體1的表面上產生彩色效果,從而更好的提高相片的觀賞效果。
相框本體1上的LED燈芯為白色燈芯8,白色燈芯8設置在兩個相片安裝槽3的左右側邊。白色燈芯8用于黑暗環境下對相片進行補光,從而使相片能夠更好的展示。
所述玻璃板表面涂覆有透明防污層。透明的防污層可以有效的防止玻璃片表面落塵和油污,也便于玻璃表面的擦洗。
所述相框底座2的側面設有與所述微型蓄電池相連通的充電接口。充電接口為USB充電接口,充電機口連接充電器后能夠對相框底座2內的微型蓄電池進行充電。
所述相框底座2上設有用于控制LED燈芯和小電機開關的控制按鈕9。控制按鈕有三種模式,分別為關閉模式、補光模式和彩光模式,關閉模式下LED燈芯和小電機均處于關閉狀態,補光模式下小電機和白色燈芯8打開,彩光模式下小電機和彩色燈芯7打開。
兩個相片安裝槽3之間的隔板采用不透光材料支撐。兩個相片安裝槽3相互獨立,分別放置一張相片,從而更好的增加了相框的展示效果。
以上所舉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僅用來方便說明本實用新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提技術特征的范圍內,利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技術內容所作出局部更動或修飾的等效實施例,并且未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內容,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特征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