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跨置于杯子上,以沖入熱水方式濾泡而粹取咖啡液的沖濾式咖啡濾泡器。
背景技術:
居家制作咖啡的方式大致上有三種:速溶式、濾泡式與烹煮式。速溶式咖啡,大體上是將包含咖啡、奶精與糖三種成分的粉末(俗稱三合一咖啡)倒入杯中再沖泡而成,這種咖啡較無法帶出咖啡的香醇。烹煮式咖啡則是利用咖啡機來煮,所述咖啡機則依功能及烹煮的專業程度而在價格上有極大差異,所烹煮出來的咖啡口感也不相同,因此,大眾化的普通咖啡機是普遍被使用的機種;然而,即便再大眾化的咖啡機,在使用時也因為手續繁多,且使用過后清洗比較麻煩,因此有些人并不熱中于使用咖啡機。
濾泡式咖啡則是介于咖啡機與速溶式咖啡之間的選擇,其特征是提供一種成型為具有內空間的錐狀形體的濾泡式咖啡器本體,該咖啡器本體的底部或周圍側壁則設置洞孔;使用時,將咖啡器本體直接跨置在杯子的杯口上,再于咖啡器本體的內空間中放入濾紙,以及將研磨后的咖啡粉置入該濾紙中,然后將煮沸的開水倒入咖啡器本體中的濾紙內,使熱水緩緩通過咖啡粉,熱水流出本體底部或側壁的洞孔而滴入杯子內,即萃取出咖啡內合成分,最終得到濃、醇、香的濾泡式咖啡。
另外一種濾泡式咖啡器本體則是以薄片狀的不銹鋼材料先以蝕刻技術制造出復數極細的孔洞,然后再將該具有無數孔洞的不銹鋼薄片成型出圓錐狀的漏斗形態;使用時,直接將咖啡粉置入咖啡器本體內,再倒入熱水緩緩通過咖啡粉,熱水流出本體的孔洞而萃取出咖啡液滴入杯子內。
無論是前述哪一種濾泡式咖啡器,其在沖濾咖啡時,開水是沖入咖啡器本體內而通過咖啡粉后立即通過下方的洞孔而漏出,致使開水停留在咖啡粉中的時問較為不足,無法更好地粹取出咖啡的全部精華,因此濾泡式咖啡往往在口感上仍稍遜于烹煮式咖啡。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背景中的不足,現提供了一種咖啡濾泡器,其以沖濾方式濾泡咖啡時,可以很方便地控制沖入的開水停留在咖啡粉的時間,從而該開水可以更好地粹取出咖啡的全部精萃,該濾泡式咖啡也能得到如同烹煮式咖啡般的香醇口感。
其實現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咖啡濾泡器,包括容器本體、底座、控制組件與至少一彈簧;其中,容器本體具有一內空間,所述的內空間的底面設有一貫穿孔;所述底座設于容器本體的底部,所述底座設有一上下貫通的通孔;所述控制組件設有位于相對兩端的一操作部與一密封座,所述操作部與密封座之間設有一轉軸,所述轉軸活動組合于所述底座,使控制組件位于容器本體底部下方與該底座上方之間;所述彈簧設于容器本體底部下方與所述底座上方之間。
作為對上述一種咖啡濾泡器的進一步描述,容器本體的貫穿孔的內徑設有一軟質的密封圈,所述的密封圈具有一軸向對應該貫穿孔的中心孔,密封座抵住所述中心孔下端而密封該貫穿孔。
作為對上述一種咖啡濾泡器的進一步描述,密封圈和容器本體形成的貫穿孔的組合結構,貫穿孔的內徑形成第一凸緣,以及在該密封圈的外徑形成有一環溝,所述環溝組合于第一凸緣而將所述密封圈固定于該貫穿孔。
作為對上述一種咖啡濾泡器的進一步描述,所述的密封圈為硅膠密封圈。
作為對上述一種咖啡濾泡器的進一步描述,所述的容器本體的底部周圍形成有往下方突出一側壁的下座,所述下座設有一缺口,以及在該下座的對稱位置設有兩個上凹槽;底座上面的通孔周圍形成有一往上方突起的凸座,該凸座的對稱位置設有兩個對應所述上凹槽的下凹槽,所述下座條組合于該上座的外圍,使上凹槽與下凹槽交錯組合成一轉軸槽,使得控制組件的轉軸活動組合于該轉軸槽內。
作為對上述一種咖啡濾泡器的進一步描述,所述底座的上面側邊形成有一突起部,該突起部的下方形成一連通底座外側與所述通孔的槽道,控制組件的操作部位于該槽道內。
作為對上述一種咖啡濾泡器的進一步描述,在控制組件的密封座上方設有一硬質的密封件,該密封件的直徑大于密封圈的中心孔內徑,密封件抵住密封圈的中心孔下端而密封該中心孔。
作為對上述一種咖啡濾泡器的進一步描述,在密封座設有一在垂直方向延伸的安裝孔,該安裝孔的周邊形成復數鏤空孔,該安裝孔內形成有第二凸緣,該密封件的下方向下延伸一軸桿,軸桿的外徑形成有突環,該密封件通過軸桿插入安裝孔,且突環卡住第二凸緣而將密封件固定于密封座。
作為對上述一種咖啡濾泡器的進一步描述,該轉軸與操作部之間的控制組件上面設有一凹孔,以及在容器本體的底部設有一對應該凹孔位置的突柱,所述彈簧的兩端分別組合于該凹孔與突柱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者沖濾咖啡時,在不需要操作的情況下可以藉由彈簧的彈力作用于控制組件而自動地將容器本體底部的貫穿孔封閉,因此沖人開水后可以使開水完全停留在容器本體內以和咖啡粉充分作用而粹取出咖啡更多甚至是全部的精華成分,使用者認為粹取的時間足夠后,則可隨時操作控制組件來開敢容器本體底部的貫穿孔,讓咖啡液通過貫穿孔漏下,其操作十分方便。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咖啡濾泡器的外觀結構的實施例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咖啡濾泡器組合結構的立體分解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咖啡濾泡器的立體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咖啡濾泡器的密封圈中心孔被控制組件封閉狀態的平面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咖啡濾泡器的密封圈中心孔被控制組件打開狀態的平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圖及組件標號對本實用新型之實施方式做更詳細的說明,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閱讀本說明書后能以此實施。
圖1為顯示本實用新型所述咖啡濾泡器的外觀結構立體圖,其中,容器本體1用來盛裝研磨后的咖啡粉,容器本體1的上方覆蓋一具有貫通孔51的容器蓋5;容器本體1的下方則組合一底座4;以及在底座4設有一控制組件2,用戶可以操作控制組件2的操作部21來控制容器本體1內的咖啡液是否可以漏下。
如圖2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咖啡濾泡器的較佳實施例包括:一容器本體1、一底座4、一控制組件2與一彈簧3;其中,容器本體1具有一錐形的內空間10,內空間10的內側壁面設有復數突出的凸肋11,該內空間10用來盛裝濾紙,進而在濾紙內盛裝研磨后的咖啡粉,所述復數凸肋11可用來使濾紙和內空間10的內壁面之間保持空隙,讓粹取后的咖啡液得以順利流出。所述內空間10的底面具有一貫穿孔13,貫穿孔13的內徑設有一軟質的密封圈14,而為了維護食品衛生安全,本實用新型較佳地采用食品級的硅膠材料制造該密封園14。該密封圈14具有一軸向對應貫穿孔13的中心孔141。密封圈14和容器本體1的貫穿孔13的組合結構,其為在貫穿孔13的內徑形成第一凸緣131,以及在密封圈14的外徑形成有一環溝142,將軟質的密封圈14壓迫變形后再將密封圈14的環溝142套合于第一凸緣131而將密封圈14組合于貫穿孔13。此外,容器本體1的底部周圍形成有往下方突出一側壁的下座12,下座12的朝向后方的一位置設有一缺口121,以及在該下座12左右兩側的對稱位置設有2個往上方延伸一深度的上凹槽122。
作為對上述一種咖啡濾泡器的進一步描述,底座4用來設于容器本體1的底部,該底座4的中央設有一上下貫通的長形通孔412;底座4上面的通孔412周圍形成有一往上方突起的凸座41,且凸座41的外徑略小于下座12的內徑;該凸座41的左右兩側對稱位置設有對應該二個上凹槽122的二個下凹槽411;容器本體1與底座4相互套合,使下座12組合于上座41的外圍,進而使對應的上凹槽122與下凹槽411交錯組合成一轉軸槽。較佳者,本實用新型在底座4的上面朝向后方的側邊形成有一高于底座4的上表面的突起部42,該突起部42的下方形成一連通底座4外側與通孔412的槽道421,當底座4組合于下座12后,使該突起部42容納于該缺口121內。
作為對上述一種咖啡濾泡器的進一步描述,控制組件2為用來控制容器本體1底部的貫穿孔是否被封閉,進而控制能否讓咖啡液漏下的組件;該控制組件2為一長形體,其具有位于相對兩端的一操作部21與一密封座24,操作部21與密封座24之間具有一轉軸23,該轉軸23的軸向垂直于控制組件2兩端中心的連線,即控制組件2的兩端之間的連線為縱向,而該轉軸23為橫向配置。轉軸23的外徑略小于上凹槽122與下凹槽411的內徑,因此,在容器本體1尚未與底座4組合之前,可以將轉軸23直接放入下凹槽411內,并且使操作部21延伸至底座4的槽道421,然后再將容器本體1組合于底座4,使上凹槽122和下凹槽411交錯組合成一轉軸槽,讓轉軸23位于轉軸槽內而可以自由轉動。在容器本體1組合于底座4后,控制組件2位于容器本體1底部下方與底座4上方之間。
作為對上述一種咖啡濾泡器的進一步描述,控制組件2的密封座24設有一在垂直方向延伸的安裝孔241,該安裝孔241的周邊形成復數鏤空孔242,安裝孔241內的適當高度位置形成有第二凸緣243。密封座24上面則設置一硬質的密封件25,該密封件25具有直徑大于密封圈14的中心孔141內徑的圓盤,在密封件25的下方向下延伸有一軸桿251,軸桿251的外徑適當高度位置形成有突環252,該密封件25藉由軸桿251插入安裝孔241,并使突環252卡住第二凸緣243而將密封件25固定在密封座24。在轉軸23與操作部21之間的控制組件2上面設有一凹孔22,以及在容器本體1的底部設有一向下延伸一適當長度且對應該凹孔22位置的突柱15,藉此可以將彈簧3的兩端分別組合于凹孔22與突柱15而使彈簧3定位,進而使彈簧3的彈力作用于控制組件2。作為較佳的方案,該彈簧3為一壓縮彈簧。
作為對上述一種咖啡濾泡器的進一步描述,容器本體1的上方可以覆蓋一容器蓋5,容器蓋5中央具有一貫通孔51,可方便添加咖啡粉與沖入開水。
作為對上述一種咖啡濾泡器的進一步描述,當控制組件2的操作部21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情況下,藉由彈簧3的彈力作用于控制組件2,使控制組件2以轉軸23為圓心旋轉而使密封座24往上移動致使密封件25堵住密封圈14的中心孔141,即使容器本體1的貫穿孔13密封(如圖4所示),此時,使用者可以將開水沖入容器本體1內,使開水在預先置入內空間10中的咖啡粉中保留一段適當時間,以粹取出足夠的咖啡成分,然后再控制粹取后的咖啡漏下。
如圖5所示,操作容器本體1內的咖啡漏下的方式如下:用戶將手指從控制組件2的操作部21下方往上方按壓該操作部21,使控制組件2以轉軸23為圓心轉動,進而使密封座23與密封件25一起脫離密封圈14下方,密封圈14的中心孔141被解除了堵塞,容器本體1內的咖啡液即可通過中心孔141漏下,而滴落于密封座24上的咖啡液則可以通過鏤空孔242漏下,整體操作上十分方便。
以上所述者僅為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以對本實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有在相同創作精神下所作出的,有關本實用新型的任何修飾或變更,仍應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疇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