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升降床,具體來說,涉及一種動力源行程更短,提升速度更快的基于推桿和滑輪組的新型升降床。
背景技術:
目前,房價居高不下,在一些大城市里面,一平方米的放假動輒幾萬元,寸土寸金,很多多居室的房間非常狹小,會讓住戶感覺非常壓抑,如何提高房間的空間利用率成為未來關注的話題。
目前,一些居室的床采用升降床,即晚上睡覺的時候,將床降到地面,而白天則將床升到天花板處,便于住戶在原床位出活動,可以極大的提高房間的空間利用率,目前的升降床都是通過滑軌和滑槽配合的方式,在利用動力源和牽引繩實現(xiàn)床的升高和降低,由于床具有移動的重量,此時對動力源的輸出功率要求非常高,另外,床整體升高的高度一般在3-4米,牽引繩的形成與床的高度位移一致,因此,動力源的工作時間過長或者轉速過快,設計不夠合理。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以上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動力源行程更短,提升速度更快的基于推桿和滑輪組的新型升降床,它包括機架、床體、滑動組件、安裝座、牽引繩和驅動件,機架固定連接地板、墻體或者天花板,滑動組件設置在床體與機架之間,以使得床體相對于機架上下滑動,安裝座固定安裝在機架、地板、墻體或者天花板之上,驅動件固定安裝在安裝座之上,還包括滑輪組和推桿,所述滑輪組的一端連接機架,滑輪組的另一端連接推桿,所述推桿滑設在安裝座之上,所述牽引繩的一端連接床體,牽引繩的另一端繞過滑輪組而連接至滑輪組的動滑輪的支架,驅動件驅動推桿相對安裝座作伸縮運動。
為了進一步實現(xiàn)本發(fā)明,所述驅動件為電機,所述推桿的一端設置有與電機的輸出軸的螺紋嚙合的螺孔,所述安裝座上設置有可供推桿作伸縮運動的滑孔,設置有螺孔的推桿的一端經(jīng)由安裝座的滑孔深入到安裝座內,且推桿的螺孔套接電機的輸出軸。
為了進一步實現(xiàn)本發(fā)明,所述滑動組件包括至少一組相互配合的滑塊和滑桿,所述滑塊設置在床體的一側,滑塊上設置一個上下貫通的滑孔,所述滑桿套設在滑塊的滑孔內,滑桿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機架。
為了進一步實現(xiàn)本發(fā)明,所述滑塊與床體之間鉸接。
為了進一步實現(xiàn)本發(fā)明,所述滑動組件包括至少兩組相互配合的滑塊和滑桿。
為了進一步實現(xiàn)本發(fā)明,各滑塊之間設置有同步鋼絲繩。
為了進一步實現(xiàn)本發(fā)明,所述滑動組件包括至少一組相互配合的外套筒和內套筒,所述外套筒呈縱向設置,外套筒固定設置在床體的一側,所述內套筒滑設在外套筒的套孔內,內套筒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機架。
為了進一步實現(xiàn)本發(fā)明,所述機架采用框架式結構,由數(shù)條橫梁和數(shù)條縱梁拼接而成,所述橫梁與床體之間設置有防墜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基于推桿和滑輪組的新型升降床的牽引繩與驅動件之間設置有滑輪組和推桿,在床體上升到同樣的高度的時候,驅動件的驅動行程更短,驅動件的輸出功率更小,驅動件的工作時間更短,從而設計更加人性化,更加節(jié)能環(huán)保。
2、本實用新型的基于推桿和滑輪組的新型升降床的橫梁與床體之間設置有防墜器,可以阻止床體急速下降,從而避免因為床體的下降而誤傷床體下方的人員,安全性更好。
3、本實用新型的滑塊與床體之間鉸接,床體在上升的過程中,滑塊與滑桿之間自適應平行,可以減小滑塊與滑桿之間的阻力,避免因為工程安裝或者材料形變之類的因素而影響床體正?;小?/p>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基于推桿和滑輪組的新型升降床的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安裝座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基于推桿和滑輪組的新型升降床的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闡述,其中,本實用新型的方向以圖1為標準。
實施例一: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基于推桿和滑輪組的新型升降床包括機架1、床體2、兩塊滑塊3、兩根滑桿4、滑輪組5、推桿6、安裝座7、牽引繩8、電機9和防墜器10,其中:
機架1采用框架式結構,即它由數(shù)條橫梁11和數(shù)條縱梁12拼接而成,利用橫梁11固定連接地面或者天花板之上,以實現(xiàn)整體架構的承重和定位;
床體2采用具有一定的強度的材質制成;
兩塊滑塊3間隔設置在床體的一側或者兩側(床頭),每塊滑塊3上分別設置一個上下貫通的滑孔;
兩根滑桿4呈平行設置,每根滑桿4分別套設在兩個滑塊3的滑孔,每根滑桿4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機架1的橫梁11;
滑輪組5包括動滑輪51和定滑輪52,動滑輪51呈縱向設置,動滑輪51的底端固定連接推桿6,定滑輪52呈縱向設置,且與動滑輪51同軸,定滑輪52的頂端固定連接機架1的橫梁11;
推桿6呈縱向設置,推桿6的底端設置有螺孔61;
安裝座7固定連接位于機架1下側的橫梁11,安裝座7的中間設置有容腔71,安裝座7的頂端設置有上下貫通的滑孔,推桿6的底端經(jīng)由安裝座7的滑孔向下伸入至容腔71內,推桿6僅可沿著安裝座7的滑孔上下滑動(安裝座7的滑孔與推桿6為多邊形或者非中心對稱的形狀);
牽引繩8的一端固定連接床體,其另一端繞過滑輪組5而連接至動滑輪51的支架;
電機9固定安裝在安裝座7的容腔71內,電機7呈縱向設置,其輸出軸朝上,電機7的輸出軸伸入到推桿6的螺孔61內,且與推桿6的螺孔61嚙合。
防墜器10設置在位于機架1上側的橫梁11與床體2之間,以防止床體2急劇下降,而誤傷床體2下面的操作者或者其它人。
實施例二:
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基于推桿和滑輪組的新型升降床包括機架1、床體2、兩根外套筒01、兩根內套筒02、滑輪組5、推桿6、安裝座7、牽引繩8、電機9和防墜器10,其中:
機架1采用框架式結構,即它由數(shù)條橫梁11和數(shù)條縱梁12拼接而成,利用橫梁11固定連接地面或者天花板之上,以實現(xiàn)整體架構的承重和定位;
床體2采用具有一定的強度的材質制成;
兩塊外套筒01呈平行設置,兩塊外套筒01固定設置在床體的一側或者兩側(床頭),每根外套筒01呈縱向設置;
兩根內套筒02呈平行設置,每根內套筒02分別套設在對應外套筒01的套孔內,且可沿著對應外套筒01的套孔上下滑動,每根內套筒02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機架1的橫梁11;
滑輪組5包括動滑輪51和定滑輪52,動滑輪51呈縱向設置,動滑輪51的底端固定連接推桿6,定滑輪52呈縱向設置,且與動滑輪51同軸,定滑輪52的頂端固定連接機架1的橫梁11;
推桿6呈縱向設置,推桿6的底端設置有螺孔61;
安裝座7固定連接位于機架1下側的橫梁11,安裝座7的中間設置有容腔71,安裝座7的頂端設置有上下貫通的滑孔,推桿6的底端經(jīng)由安裝座7的滑孔向下伸入至容腔71內,推桿6僅可沿著安裝座7的滑孔上下滑動(安裝座7的滑孔與推桿6為多邊形或者非中心對稱的形狀);
牽引繩8的一端固定連接床體,其另一端繞過滑輪組5而連接至動滑輪51的支架;
電機9固定安裝在安裝座7的容腔71內,電機7呈縱向設置,其輸出軸朝上,電機7的輸出軸伸入到推桿6的螺孔61內,且與推桿6的螺孔61嚙合。
防墜器10設置在位于機架1上側的橫梁11與床體2之間,以防止床體2急劇下降,而誤傷床體2下面的操作者或者其它人。
晚上睡覺的時候,通過控制電機9的開關(下降),牽引繩8慢慢向下放下床體2,直至床體2靠近地面的位置;而白天的時候,則控制電機9的另一個開關(上升),此時電機9反轉,牽引繩8慢慢向上抬高床體2,直至靠近天花板的位置。
另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在上述兩個實施例的基礎之上,在床體2上設置重量傳感器,方便使用者每天掌握自己的體重信息。
還有,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在上述兩個實施例的基礎之上在床體2的下表面的四個邊角的位置設置四個縱向的螺孔,每個螺孔內套設一個螺桿,床體2使用的時候,利用四根螺桿制成地面,利用螺孔與螺桿的配合,即使地面出現(xiàn)局部的不平整,也不會影響床體2的平穩(wěn),在未使用狀態(tài),螺桿可以完全縮進螺孔內,以避免螺桿突出床體而誤傷操作者。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方式,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局部微小的結構改動,如果對本發(fā)明的各種改動或變型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且屬于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和等同技術范圍之內,則本發(fā)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