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茶杯,具體地說是防燙茶杯。
背景技術:
國人喜歡飲用熱茶水,但一般水杯為方便保溫而采用隔熱材料,因此茶水在泡好之后冷卻較慢,另外,由于一般的水杯采用隔熱材料,人們手持水杯時往往無法感受到茶水溫度,因此,人們飲用熱茶水時往往容易燙傷嘴唇及口腔粘膜,嚴重的甚至燙傷消化道。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防燙茶杯。
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防燙茶杯,包括杯體,杯體一側上端開設開口,杯體另一側設置把手,開口上安裝篩網,杯體上端安裝上部開口的橫向牛角形的延長嘴,延長嘴上部沿長度方向開設容納槽,容納槽的低端位于開口下方,延長嘴的大直徑端安裝在開口外周,延長嘴的小直徑端高于大直徑端。
為進一步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所述的杯體底部設置固定座,固定座內開設儲水腔,固定座側壁上端安裝進水口,固定座側壁下端安裝出水口,儲水腔分別與進水口和出水口相通,固定座內設置電加熱裝置,電加熱裝置一側上下兩端均設置擋板,兩個擋板、電加熱裝置和杯體內壁形成密閉的空腔,空腔內設置電源接口,電源接口與電加熱裝置連接;所述的空腔內設置控制芯片,把手上設置開關,控制芯片分別與電源接口、電加熱裝置和開關連接;所述的固定座頂部開設與杯體底部相配合的固定槽。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能夠使杯體中的水沒有完全盛滿時,由于容納槽位置較高,杯體內的熱水不會進入容納槽。喝水前,先將杯體內的水倒入容納槽,容納槽內的熱水冷卻速度快,便于飲用。喝水時,將杯體內的水倒入容納槽與之前冷卻的水混合,使水溫迅速降低,喝水時可以有效防止燙傷口唇,使客人盡快喝到溫度適口的茶水,及時解除口渴狀態。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A向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杯體 2開口 3篩網 4延長嘴 5把手 6固定座 7電加熱裝置 8隔板 9儲水腔 10進水口 11出水口 12擋板 13控制芯片 14電源接口 15開關 16固定槽 17容納槽。
具體實施方式
防燙茶杯,如圖1所示,包括杯體1,杯體1一側上端開設開口2,杯體1另一側設置把手5,開口2上安裝篩網3,杯體1上端安裝上部開口的橫向牛角形的延長嘴4,延長嘴4上部沿長度方向開設容納槽17,容納槽17的低端位于開口2下方,延長嘴4的大直徑端安裝在開口2外周,延長嘴4的小直徑端高于大直徑端。這種結構能夠使杯體1中的水沒有完全盛滿時,由于容納槽17位置較高,杯體1內的熱水不會進入容納槽17。喝水前,先將杯體1內的水倒入容納槽17,容納槽17內的熱水冷卻速度快,便于飲用。喝水時,將杯體1內的水倒入容納槽17與之前冷卻的水混合,使水溫迅速降低,喝水時可以有效防止燙傷口唇,使客人盡快喝到溫度適口的茶水,及時解除口渴狀態。通過這種結構可以初步判斷水溫是否適合飲用。篩網3能夠將茶葉等沖泡的漂浮物進行過濾。
所述的杯體1底部設置固定座6,固定座6內開設儲水腔9,固定座6側壁上端安裝進水口10,固定座6側壁下端安裝出水口11,儲水腔9分別與進水口10和出水口11相通,固定座6內設置電加熱裝置7,電加熱裝置7一側上下兩端均設置擋板12,兩個擋板12、電加熱裝置7和杯體1內壁形成密閉的空腔,空腔內設置電源接口14,電源接口14與電加熱裝置7連接。杯體1底部由方便導熱的材料制成。這種結構可以通過向儲水腔9內注入涼水,用以對杯體1內的水降溫,方便人們飲用,避免燙傷嘴唇。這種結構還能夠向儲水腔9注入熱水或通過電加熱裝置7對儲水腔9內的水進行加熱,并由儲水腔9內的水對杯體1進行保溫,方便人們使用。電加熱裝置7可以是電熱絲、電熱管、電熱板等。電加熱裝置7通過電源接口14能夠與家用電源連接,方便使用。
所述的空腔內設置控制芯片13,把手5上設置開關15,控制芯片13分別與電源接口14、電加熱裝置7和開關15連接。這種結構方便人們對電加熱裝置7的開啟和關閉進行控制,從而方便控制杯內水溫。
所述的固定座6頂部開設與杯體1底部相配合的固定槽16。這種結構使杯體1固定穩定,還增大了杯體1與固定座6的接觸面積,方便固定座6內的水對杯體1調節溫度。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實施例的范圍內。本實用新型未詳盡描述的技術內容均為公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