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家具生活用品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到一種多功能桌椅折疊組合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對生活的舒適性有著更高的需求。人們在外出購物旅游休息的過程中,有時候想躺下休息一下,而有時候人們想坐下休息。然而現有的用于人們休息的桌椅其各自都是分開的,沒有很好地將其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有鑒于此,對于如何尋找到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且使用靈活方便的桌椅組合結構就顯得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且使用靈活方便的多功能桌椅折疊組合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多功能桌椅折疊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架、與所述立架構成在豎直平面內轉動連接的桌板、一對分別設置在所述立架兩端并與之構成水平面內轉動的連接的座椅、用于保證所述桌板上翻到位后處于水平位置的上限位鎖緊機構以及用于保證所述桌板下翻到位后與所述立架相貼合的下限位鎖緊機構。
進一步地,一對所述座椅分別沿著所述立架相向向內轉動靠攏時,當一對所述座椅轉動到位后,一對所述桌椅相貼合拼接成一長凳,同時一對所述桌椅其一側與處于下翻到位后的所述桌板相貼合,使得所述桌板形成靠背。
優選地,所述下限位鎖緊機構為設置在所述立架底端兩端之間的擋板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桌板上分布有多個圓形通孔。
進一步地,所述座椅上分布有多個圓形通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方案通過將桌椅巧妙的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其根據不同的組合使用狀態來滿足消費者不同的使用需求,具體的,當桌板上翻處于水平狀態時,此時的桌板起到桌面的功能;而當桌板下翻處于豎直狀態時,其與相向向內轉動到位的一對座椅配合形成一個帶有靠背的長椅結構,供消費者躺臥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桌板上翻到位后的結構狀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桌板下翻到位后與座椅配合使用的結構狀態示意圖。
圖中:1-立架,2-擋板結構,3-座椅,4-桌板,5-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參見附圖1和2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多功能桌椅折疊組合結構,其包括立架1、與立架1構成在豎直平面內轉動連接的桌板4、一對分別設置在立架1左右兩端并與之構成水平面內轉動的連接的座椅3、用于保證桌板4上翻到位后處于水平位置的上限位鎖緊機構以及用于保證桌板4下翻到位后與立架1相貼合的下限位鎖緊機構。上述一對座椅3分別沿著立架1相向向內轉動靠攏時,當一對座椅3轉動到位后,一對桌椅相貼合拼接成一長凳,同時一對桌椅其一側(內側)與處于下翻到位后的桌板4板面相貼合,使得桌板4形成靠背,即形成一個帶有靠背的長凳座椅結構。
優選地,本實施例中的上述下限位鎖緊機構為設置在立架1底端兩端之間的擋板結構2。在此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的上述上限位機構可以采用常見的插銷鎖緊機構、螺栓鎖緊機構或掛鉤等常用的鎖緊機構。另外,也可以在座椅3和立架1之間設置有用于對座椅3轉動進行限位的限位機構。
同時,為了使得桌面和座椅3都具備更加優異的使用和美觀效果,本實施例中上述桌面和座椅3其都采用不銹鋼材質制作而成且各自其上還分別有多個圓形的通孔5。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子只為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之形狀、原理所作的變化,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