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杯體,尤指一種榨汁攪拌杯。
背景技術:
水是構成人體的重要成分,人體內的水分會通過汗水、排泄、呼吸及蒸發等不同方式排出體外,尤其是外出工作、郊游或運動時,體內水分的流失更快,故許多人為了方便,會選擇購買瓶裝水來飲用,但常購買瓶裝水除了成本高外,所產生的空瓶更是資源浪費。
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現今許多人出門活動時,都會隨身攜帶水壺,以隨時隨地進行補水,水壺是攜帶飲用水、飲料等的最佳容器,以減少瓶裝水的使用量。水壺主要結構包括有水壺主體及蓋體,而水壺主體內部能容裝飲料,蓋體則能蓋合至水壺主體上,以防止外界灰塵及臟物等落入水壺內。
然而,每個人每天想喝的飲料不盡相同,有的時候想喝開水,有時候卻想喝自榨的果汁,或者是必須要攪拌的速溶飲品等飲料,因此,若是想喝果汁原汁,則必須另外用榨取果汁的設備,來收集一定程度的果汁量后,再倒入水壺內,又,若是想利用速溶包來沖泡咖啡或奶茶時,則勢必要用筷子等細長的棒狀物進行攪拌,而上述情形若是沒有相應的道具,對于使用者而言都頗為不便。
鑒于此,如何提供一種能兼具榨汁與攪拌功能的榨汁攪拌杯,便成為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所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兼具榨汁與攪拌功能,以獲得實用性效果的榨汁攪拌杯。
為解決上述問題及達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榨汁攪拌杯,其包括:一杯體、一榨汁盤、一蓋體、一攪拌件、及一轉動裝置;所述杯體,其內部設有一容納空間,頂部設有一開口,所述杯體位于所述容納空間的側面設有一卡掣結構;所述榨汁盤,其設于所述容納空間處、并具有一能組設于所述卡掣結構處的組設部,所述榨汁盤凸設有一錐體,且表面設有多個孔洞;所述蓋體,其能與所述杯體連接、且覆蓋住所述開口;所述攪拌件,其設于所述容納空間的底面處,所述攪拌件包括有一磁鐵棒;所述轉動裝置,其設于所述杯體的底部,所述轉動裝置包括:一頂面具有一對應所述杯體的凹陷部的殼體,一設于所述殼體內、且具有一轉軸的馬達,一設于所述殼體內、且與所述馬達電連接的電源部,一設于所述殼體的外側面、用以控制所述電源部供電與否的電源開關,及一設于所述凹陷部處、且與所述轉軸連接以由所述馬達帶動旋轉的連桿件,所述連桿件具有至少一個能磁力吸引所述攪拌件的磁鐵棒的磁吸塊。
更優選的是,所述卡掣結構,其由多個環設于所述容納空間側面周圍的凸條所組成;所述組設部的底部周緣處,環設有多個對應且插置于所述凸條處的卡掣槽。
更優選的是,所述卡掣結構,其由一鄰近于所述開口處的階梯部,及多個位于所述階梯部上、且呈環狀設置的凸塊所組成;所述組設部的側面周圍處,環設有多個對應于所述凸塊、以供所述組設部的底緣抵于所述階梯部處的凹槽。
更優選的是,所述殼體,其位于所述凹陷部的底面凸設有一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外的側面周圍處,環設有一第一螺紋;所述杯體,其底部設有一能與該第一螺紋呈螺設接合的螺紋孔。
更優選的是,所述殼體,其位于所述凹陷部的側面周圍處,設有一第二螺紋;所述杯體,其底部側面周圍處,設有一能與該第二螺紋呈螺設接合的外螺紋。
更優選的是,所述電源部,其由一電池座、及至少一置于該電池座的干電池所組成;所述殼體,其外側面設有一可供拿取以更換所述干電池的第一底蓋。
更優選的是,所述電源部,其由一電路板、一端與所述電路板電連接且另一端裸露于所述殼體的外側面的充電埠、及至少一與所述電路板電連接的鋰電池所組成。
更優選的是,所述殼體,其一側面設有一呈開放式、用以容納所述攪拌件的容置槽;所述殼體,其外側面設有一用于閉合所述容置槽的第二底蓋。
更優選的是,所述攪拌件,其包括有一與所述磁鐵棒連接的造型部。
更優選的是,所述杯體,其一側處設有一供繩線穿過的凸環部。
根據上述可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點:本實用新型中,與現有茶壺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一,在杯體的容納空間中設有榨汁盤,以便臨時想喝果汁原汁時,能直接利用榨汁盤榨取水果,讓果汁能直接流入容納空間,其二,在杯體的容納空間底面設置攪拌件,以便臨時想用速溶包來沖泡咖啡或奶茶時,能直接啟動轉動裝置進行攪拌,故本實用新型是將榨汁與攪拌的功能整合,大大增加了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性,借此讓消費者的購買意愿更為提升,符合市場需求。
第二點:本實用新型中,其攪拌件具有磁鐵棒,轉動裝置設有連桿件,而連桿件具有磁吸塊以利用磁力來吸引磁鐵棒,供啟動轉動裝置的電源開關時,能通過馬達來間接帶動攪拌件旋轉,故磁吸的設計不僅在不使用時方便拿出,而且在清潔上能使容納空間不會藏污納垢,更好清洗。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
圖3:本實用新型的剖視示意圖。
圖4:本實用新型進行榨汁的立體實施示意圖。
圖5:本實用新型進行攪拌的立體實施示意圖。
圖6: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立體示意圖。
圖7:為圖6的立體分解圖。
圖8:為圖6的剖視示意圖。
符號說明
1 杯體 511 凹陷部
11 開口 512 凸出部
12 卡掣結構 513 第一螺紋
121 凸條 514 第二螺紋
122 階梯部 515 第一底蓋
123 凸塊 516 容置槽
13 螺紋孔 517 第二底蓋
14 外螺紋 52 馬達
15 凸環部 521 轉軸
2 榨汁盤 53 電源部
21 組設部 531 電池座
211 卡掣槽 532 干電池
212 凹槽 533 電路板
22 錐體 534 充電埠
23 孔洞 535 鋰電池
3 蓋體 54 電源開關
4 攪拌件 55 連桿件
41 磁鐵棒 551 磁吸塊
42 造型部 100 榨汁攪拌杯
5 轉動裝置 10 容納空間
51 殼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依據圖面所示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圖3所示,一種榨汁攪拌杯100,其包括有一杯體1、一榨汁盤2、一蓋體3、一攪拌件4、及一轉動裝置5;所述杯體1,其內部設有一容納空間10,頂部設有一開口11,杯體1位于容納空間10的側面設有一卡掣結構12;所述榨汁盤2,其設于容納空間10處、并具有一組設于卡掣結構12處的組設部21,榨汁盤2凸設有一錐體22,且表面設有多個孔洞23;所述蓋體3,其與杯體1連接、且覆蓋住開口11;所述攪拌件4,其設于容納空間10的底面處,該攪拌件4包括有一磁鐵棒41;所述轉動裝置5,其設于杯體1的底部,該轉動裝置5包括:一頂面具有一對應杯體1的凹陷部511的殼體51,一設于該殼體51內、且具有一轉軸521的馬達52,一設于該殼體51內、且與馬達52電連接的電源部53,一設于該殼體51的外側面、且用以控制電源部53供電與否的電源開關54,及一設于凹陷部511處、且與轉軸521連接以由馬達52帶動旋轉的連桿件55,該連桿件55具有至少一能磁力吸引攪拌件4的磁鐵棒41的磁吸塊551。
其中,通過杯體1、榨汁盤2、蓋體3、攪拌件4及轉動裝置5所組成的榨汁攪拌杯100,與現有所隨身攜帶的茶壺相比,其不同的地方之一是,在杯體1的容納空間10中設有榨汁盤2,請參照圖4所示,若臨時想喝果汁原汁時,能方便水果在切半后,由榨汁盤2的錐體22的位置榨取果汁,讓果汁從孔洞23直接流至容納空間10,而不需另外用榨取果汁的設備另外倒入,不僅操作方便,且榨汁盤2使用完也能放置在容納空間10中晚些清洗,或者再次使用以添加新鮮的果汁,以達到節省時間的效果。
其次,本實用新型榨汁攪拌杯100與現有所隨身攜帶的茶壺相比,其不同的地方之二是,在杯體1的容納空間10的底面設置攪拌件4,以及在杯體1下設有轉動裝置5,若是臨時想用速溶包來沖泡咖啡或奶茶時,首先將速溶粉隨著開水放入容納空間10后,請參照圖5所示,啟動轉動裝置5的電源開關54,以通過馬達52來間接帶動攪拌件4旋轉,而不須另外用使用棒狀工具來進行攪拌。
此外,攪拌件4與轉動裝置5的連接關系,請參照圖3所示,攪拌件4具有磁鐵棒41,轉動裝置5設有連桿件55,連桿件55還設有磁吸塊551,以便利用磁力來吸引磁鐵棒41來間接帶動旋轉,磁吸的設計不僅方便在不使用時拿出,而且在清潔上能使容納空間10不會藏污納垢,更好清洗。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是將榨汁與攪拌的功能整合,借此大大增加了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性,讓消費者的購買意愿更為提升,符合市場需求。
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在整體結構上,除了能如圖1所示的實施方式外,也能如圖6所示的方式實施,不管是何種結構均不影響榨汁與攪拌的功能,因此能夠在制造上具有多樣化的選擇,不局限于圖面所示。至于上述兩個實施方式在細部結構上的差異,下面將會另做說明。
優選地,所述卡掣結構12,其由多個環設于容納空間10側面周圍的凸條121所組成;所述組設部21的底部周緣處,環設有多個能對應且插置于凸條121處的卡掣槽211。
優選地,所述卡掣結構12,其由一鄰近于開口11處的階梯部122,及多個位于該階梯部122上、且呈環狀設置的凸塊123所組成;所述組設部21的側面周圍處,環設有多個能對應于凸塊123、以供組設部21的底緣抵于階梯部122處的凹槽212。
其中,榨汁盤2具有一組設部21,以便能定位于杯體1的卡掣結構12處,其一種實施方式如圖3所示,卡掣結構12由多個凸條121所組成,而組設部21的底部周緣環設有多個卡掣槽211,以對應并插設置凸條121處,另一種則如圖8所示,卡掣結構12由階梯部122及凸塊123所組成,組設部21的側面周圍環設多個凹槽212,凹槽212對應于凸塊123,同時組設部21的底緣能抵于階梯部122。
其次,以上實施方式均能使榨汁盤2定位在容納空間10中,在使用上能方便使用者施力榨取果汁,而若是蓋體3在制造時所設計的高度較矮,即如圖7所示,一般不使用時將榨汁盤2的錐體22朝向容納空間10,使用時再將榨汁盤2翻面即可。
優選地,所述殼體51,其位于凹陷部511的底面處凸設有一凸出部512,該凸出部512的外側面周圍處,環設有一第一螺紋513;所述杯體1,其底部設有一能與該第一螺紋513呈螺設接合的螺紋孔13。
優選地,所述殼體51,其位于凹陷部511的側面周圍處,設有一第二螺紋514;所述杯體1,其底部側面周圍處,設有一能與該第二螺紋514呈螺設接合的外螺紋14。
其中,杯體1與轉動裝置5的連接方式,一種連接方式如圖3所示,在轉動裝置5中,殼體51的凹陷部511底面設置凸出部512,并在凸出部512周圍設置第一螺紋513,杯體1底部則設置螺紋孔13,另一種連接方式則如圖8所示,在轉動裝置5中,殼體51的凹陷部511側面周圍設置第二螺紋514,杯體1底部側面周圍則設置外螺紋14,通過上述設置,均能使杯體1與轉動裝置5呈螺設接合,以使本實用新型在制造上具有更多樣化的選擇。
優選地,所述電源部53,其由一電池座531、及至少一能置于該電池座531的干電池532所組成;所述殼體51,其外側面設有一可供拿取以更換該干電池532的第一底蓋515。
優選地,所述電源部53,其由一電路板533、一端與該電路板533電連接且另一端裸露于殼體51外側面的充電埠534、及至少一與該電路板533電連接的鋰電池535所組成。
其中,轉動裝置5的電源部53為供電部分,其一種如圖2所示,由電池座531及干電池532所組成,而殼體51對應于電源部53的位置設有第一底蓋515,在干電池532無電力時,能將第一底蓋515拿起以做更換,另一種則如圖7所示,由電路板533、充電端口534、鋰電池535所組成,在鋰電池535無電力時,能通過充電埠534外接市電以進行充電。
優選地,所述殼體51,其一側面設有一呈開放式、用以容納攪拌件4的容置槽516;所述殼體51,其外側面設有一用于閉合容置槽516的第二底蓋517。
其中,當攪拌件4不使用時,若是從杯體1拿出后隨意放置容易造成遺失,如圖7所示,在殼體51內設置容置槽516,以便攪拌件4放置后,再由第二底蓋517將容置槽516的開口處閉合,即完成收納。
優選地,所述攪拌件4,其包括有一與磁鐵棒41連接的造型部42。
其中,造型部42是呈環狀設置,不僅方便拿取,還凹折出圖樣以兼具美觀性、趣味性。
優選地,所述杯體1,其一側處設有一供繩線穿過的凸環部15。
其中,通過凸環部15的設置,其能方便系上繩線直接掛在身上,或者是腳踏車把手等能供掛置的地方,讓消費者不需用手抓取杯體1或是另外自備攜帶提袋放置在內,以便消費者隨身攜帶。
以上依據圖示所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了本實用新型的構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不以圖面所示限定實施范圍,凡是依照本實用新型的構想所作的改變,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仍未超出說明書與圖示所涵蓋的精神時,均應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