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餐桌椅,更確切的說是一種座椅可收于桌子下的餐桌椅。
背景技術:
座椅與桌子連接為一體式結構的餐桌椅是大型飯店或者食堂里一種常見的設備,但是現有技術中的餐桌椅中的座椅與桌子通過固定結構的連接桿連接在一起,用餐的人進入內側的座位極不方便;而且座椅在無人用餐時也占用較大的空間,使兩個餐桌椅之間的空間較小,行人較難通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技術問題,從而提供一種各個座位都較方便用餐的人進入,座椅在不用時可以收于桌子下方,減少其空間占用,有利于提高兩個餐桌椅間的空間方便行人通過,座椅可以轉動、高度可以調節,使用方便的座椅可收于桌子下的餐桌椅。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技術問題:
一種座椅可收于桌子下的餐桌椅,包括一桌子本體和四個座椅組件,所述的桌子本體為“冂”形、包括兩個布置在左右兩端的支撐板,所述的座椅組件包括一座板、一螺桿和一連接板,所述的座板為圓形結構、下側的中心與所述的螺桿的上端相互垂直連接組成圖釘形結構,所述的連接板的一端設置有一豎直布置的內螺紋筒,所述的螺桿與所述的內螺紋筒的螺紋連接組成高度調節結構,所述的連接板的另一端與所述的支撐板的端部的鉸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所述的連接板的另一端與一角鋼鉸接,所述的角鋼與所述的支撐板的拐角通過螺栓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所述的座椅組件還包括一螺母,所述的螺母與所述的螺桿螺紋連接且布置在所述的內螺紋筒的上方。
作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所述的內螺紋筒的外表面為六角形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座椅可收于桌子下的餐桌椅的優點是:各個座位都較方便用餐的人進入,座椅在不用時可以收于桌子下方,減少其空間占用,有利于提高兩個餐桌椅間的空間方便行人通過,座椅可以轉動、高度可以調節,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座椅可收于桌子下的餐桌椅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座椅可收于桌子下的餐桌椅的俯視圖;
圖3為圖1中的座椅組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其中:
1、桌子本體;11、支撐板;
2、座椅組件;21、座板;22、螺桿;23、連接板;231、內螺紋筒;24、角鋼;25、螺母。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本實用新型的座椅可收于桌子下的餐桌椅的優點是:各個座位都較方便用餐的人進入,座椅在不用時可以收于桌子下方,減少其空間占用,有利于提高兩個餐桌椅間的空間方便行人通過,座椅可以轉動、高度可以調節,使用方便。
如圖1、圖2所示,一種座椅可收于桌子下的餐桌椅,包括一桌子本體1和四個座椅組件2,該桌子本體1為“冂”形、包括兩個布置在左右兩端的支撐板11,采用支撐板11作為該桌子本體1的支撐件,使該桌子本體1的重量較重,不容易被壓翻;
如圖3所示,該座椅組件2包括一座板21、一螺桿22和一連接板23,該座板21為圓形結構、下側的中心與該螺桿22的上端相互垂直連接組成圖釘形結構,該連接板23的一端設置有一豎直布置的內螺紋筒231,該螺桿22與該內螺紋筒231的螺紋連接組成高度調節結構,這一結構使該座板21可以旋轉又能夠調節高度,坐在其上時舒適度較高;該連接板23的另一端與該支撐板11的端部的鉸接,這一結構使該座椅組件2可以收于該桌子本體1的下方,當該座椅組件2閑置時,可以增加兩個座椅可收于桌子下的餐桌椅之間的過道的寬度,方便行人通過;在清潔工清理該桌子本體1時,也可以避免飯菜的汁液或者清洗液滴在該座板21上。
如圖1、圖3所示,該連接板23的另一端與一角鋼24鉸接,該角鋼24與該支撐板11的拐角通過螺栓連接。這一結構使該座椅組件2與該支撐板11之間的連接面積較大,結構更為可靠。
如圖3所示,該座椅組件2還包括一螺母25,該螺母25與該螺桿22螺紋連接且布置在該內螺紋筒231的上方。餐廳或者食堂的管理人員可以通過調節該螺母25的位置來調節該座板21的升降范圍,也可以將該螺母25擰緊在該內螺紋筒231的頂端,使該螺桿22與該內螺紋筒231固定連接,防止該座板21旋轉和升降。
如圖3所示,該內螺紋筒231的外表面為六角形結構。這一結構可以方便餐廳管理人員將該螺母25擰緊在該內螺紋筒231的上端。
以上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部分實施方式的設計思路,在系統允許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可以擴展為同時外接更多的功能模塊,從而最大限度擴展其功能。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