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美容美發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前后擺美容器。
背景技術:
人們通常還是采用傳統的方式進行臉部清洗,但是隨著環境的逐漸惡化,還有對于經常需要化妝的人來說,傳統的臉部清潔方式已經不能徹底清除臉上的有害物質、多余的油脂、殘留的化妝品,因此往往造成皮膚的毛孔堵塞。現有的電動洗臉刷,通常包括外殼、設于外殼內的控制電機,所述的控制電機通過傳動機構與設于外殼上的轉動盤相連,所述的轉動盤上設有刷毛,通常情況下洗臉刷工作時,轉動盤旋轉,帶動刷毛轉動清洗人的臉部。但是現有的洗臉刷刷臉時,刷毛容易掉落以及刺入毛孔,而且不能進行面部按摩,用戶進行面部皮膚的按摩時,必須用雙手親自按摩,對于工作了一天的人們來說,很是勞累。
而現有自動潔面刷,多是利用電機驅動刷盤轉動或者左右擺動,將洗面奶能夠均勻涂抹在使用者的面部,并產生豐富的泡沫,但是,潔面刷的功能比較單一,只能實現對面部的清潔,若使用者在潔面后需要在面部拍打爽膚水,或者對面部進行按摩放松時,則只能選擇其他設備或者用雙手完成,比較繁瑣。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背景技術的缺點與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可模擬人手拍打臉部的前后擺美容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前后擺美容器,其包括上蓋和下蓋,兩者可拆卸連接,蓋和后的上蓋和下蓋外套設有軟膠套,所述上蓋內設有控制線路板以及電機,所述電機的傳動軸上設有偏心件,所述偏心件與傳動桿聯動配合,所述傳動桿與偏心件構成偏心件轉動傳動桿上下滑移配合,且所述傳動桿頂端與軟膠套接觸,所述傳動桿上下滑移帶動軟膠套上下浮動。
所述上蓋內設有滑槽,所述傳動桿置于滑槽內,所述滑槽頂端設有穿孔,所述傳動桿穿過穿孔與軟膠套接觸。
所述傳動桿包括頂部、滑移部以及聯動部。
所述聯動部為一長條孔,所述偏心件上設有圓柱,所述圓柱置于長條孔內,且可滑移配合。
所述偏心件為偏心輪。
所述的軟膠套上設有多根按摩柱,所述的多根按摩柱構成按摩部。
所述的軟膠套采用PPE、PPU、橡膠或者硅膠一體注塑成型。
所述下蓋底部還設有底蓋,所述底蓋與下蓋卡接配合。
本實用新型通過偏心件帶動傳動桿實現上下滑移,同時作用在軟膠套上,使得美容器與皮膚接觸面,實現前后運動,模擬人的手拍打皮膚效果,輕微拍打皮膚可以使毛孔放大,加快吸收營養,擴大毛孔,使毛孔里面的異物容易排出,內部通過產生上下震動,實現模擬拍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部分爆炸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為上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電機、偏心件以及傳動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偏心件的平面示意圖。
圖7為傳動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針對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前后擺美容器,其包括上蓋1和下蓋2,兩者可拆卸連接,蓋和后的上蓋1和下蓋2外套設有軟膠套4,所述上蓋1內設有控制線路板5以及電機6,所述電機6的傳動軸上設有偏心件9,所述偏心件為偏心輪。所述偏心件與傳動桿10聯動配合,所述傳動桿與偏心件構成偏心件轉動傳動桿上下滑移配合,且所述傳動桿頂端與軟膠套接觸,所述傳動桿上下滑移帶動軟膠套上下浮動。所述上蓋內設有滑槽7,所述傳動桿置于滑槽7內,所述滑槽頂端設有穿孔8,所述傳動桿穿過穿孔與軟膠套接觸。所述傳動桿包括頂部12、滑移部13以及聯動部14。所述聯動部14為一長條孔,所述偏心件上設有圓柱,所述圓柱置于長條孔內,且可滑移配合。電機在轉動時,通過傳動軸帶動偏心件旋轉,而偏心件上設置的圓柱11置于長條孔內,故其會沿長條孔滑移,又由于傳動桿被限定在上蓋的滑槽內,使其不能橫向移動,故偏心件的轉動作用在傳動桿上,使傳動桿上下滑移,同時傳動桿在上下滑移的過程中,會頂壓軟膠套,從而產生上下的震動,從而模擬人手拍打的效果。而輕微拍打皮膚可以使毛孔放大,加快吸收營養,擴大毛孔,使毛孔里面的異物容易排出。
所述的軟膠套上設有多根按摩柱,所述的多根按摩柱構成按摩部,所述的軟膠套采用PPE(聚亞苯基氧化物或聚苯撐醚Polypheylene ether)、PPU(熱塑性聚氨酯)、橡膠或者硅膠一體注塑成型。這樣的結構使用者使用時更舒服,加工也更方便,在清洗臉部的同時,由于偏心件的轉動使得殼體震動,軟膠套上的按摩柱震動按摩人臉部,功能更強大。
所述的殼體上設有弧形槽,這樣的結構增加了摩擦力,避免軟膠套在工作中相對殼體滑動
所述下蓋底部還設有底蓋3,所述底蓋3與下蓋2卡接配合,當軟膠套套在上蓋和下蓋上時,其末端由底蓋蓋住,使該軟膠套的固定更加緊固。
實施例不應視為對實用新型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改進,都應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