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枕頭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改進的頸枕。
背景技術:
一些辦公室白領午休時,趴在辦公桌上睡覺,手臂壓迫酸痛,眼球和臉部神經壓迫,都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長途旅行的旅客經過顛簸,很容易疲勞,時間一長極易打瞌睡,幾乎所有的乘坐火車硬座和長途汽車的旅客都會遇到一個共同的大難題-睡覺難,頭頸部沒有東西墊著靠在座椅背上睡覺,容易打滑,時間長了脖子酸疼,極其難受;于是U型頸枕出現了,U型頸枕,顧名思義就是形狀像英文字母U字的枕頭。它可緩解人體壓力,抵消反作用力,放松頸肩部所受的外界的壓力,從而避免頸肩部架空彎曲產生的疲勞感,U型護頸椎枕能有效勞的促進血液循環,不易使得頸椎與肩部產生疲勞和酸痛。
經檢索,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U型頸枕【專利號:ZL201220567674.6;授權公告號:CN202950407U】。這種U型頸枕,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頸枕包括頸枕和鎖扣,所述頸枕包括布條、芯套和填充內芯,所述布條設置在所述頸枕的中部,所述填充內芯容納設置在所述芯套內,所述芯套包括上芯套和下芯套,所述鎖扣由支架、支撐軸和卡扣配合而成,所述支架的兩側壁設置有配合孔,所述支撐軸的兩端設置有與所述配合孔配合的軸,所述支撐軸的中部設置有圓形孔,所述卡扣上設置有與所述支撐軸圓形孔配合的連接軸,所述卡扣還包括弧形扣以及與所述弧形扣抵接配合的彈性片,所述布條與所述支架連接。但是這種U型枕頭沒有條件左右兩端距離的功能,無法滿足不同人群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改進的頸枕,本改進的頸枕具有調節頸枕左右間距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改進的頸枕,包括呈U型狀的枕芯和套在枕芯外面的枕套,枕芯具有左工作部和右工作部,左工作部和右工作部之間形成用于放置頸部的通道,其特征在于,在左工作部上固定有拉繩一,右工作部固定有拉繩二,拉繩一和拉繩二之間設置有能調節左工作部和右工作部之間間距的調節機構,調節機構包括滑動設置在拉繩一上的調節件一和滑動設置在拉繩二的調節件二,所述的調節件一包括第一主體,所述的第一主體內部具有空腔一,第一主體外壁開設有兩個相對設置的圓孔一,空腔一內設置有調節按鈕一,所述的調節按鈕一上開設有圓孔三,調節按鈕一的一端與空腔一之間通過彈簧一彈性連接,上述拉繩一同時穿設在圓孔一和圓孔三中;所述的調節件二包括第二主體,所述的第二主體內部具有空腔二,所述的第二主體外壁開設有兩個相對設置的圓孔二,空腔二內設置有調節按鈕二,所述的調節按鈕二上開設有圓孔四,調節按鈕二的一端與空腔二之間通過彈簧二彈性連接,上述拉繩二同時穿設在圓孔二和圓孔四中;所述的調節件一和調節件二之間設有能連接調節件一和調節件二的連接結構。
本改進的頸枕的工作原理大致是這樣的,通道放置在頸部,頸枕的左工作部和右工作部分別放在人的左右肩膀上,通過連接調節件一和調節件二使頸枕能穩定的放置在頸椎上,通過按下調節按鈕一和調節按鈕二,使調節件一和調節件二對應在拉繩一和拉繩二上滑動,根據每個人的需要調節到適當位置。
所述的連接結構包括設置在第一主體一端的凸出件和開設在第二主體一端的連接槽,所述的凸出件呈圓柱狀,凸出件的中部沿周向開設有一卡槽,所述的連接槽直徑大于凸出件直徑,所述的調節件二的外壁上還開設一解鎖孔,解鎖孔與連接槽相連通,所述的解鎖孔中設置有一能將凸出件從連接槽中解鎖出來的解鎖按鈕。當需要使用時,凸出件插入連接槽中,使調節件一和調節件二連接在一起;當不需要使用時,按下解鎖孔,凸出件會自動從連接槽中彈出。
所述的拉繩一和拉繩二另一端均固定有限位件。限位件的設置防止調節件一滑出拉繩一,調節件二滑出拉繩二。
所述的枕芯的材料為慢回彈材料和棉花的混合物。慢回彈材料具有記憶功能使枕頭在使用后能恢復原有的形狀,棉花的混合物使枕芯具有很好彈性。
所述的枕套的材料為純棉質地的布料。純棉有吸水性好、清洗方便、柔軟舒適的特點。
所述枕套上開設有供枕芯進入的開口,在開口處還設置有能將所述開口封閉住的拉鏈。拉鏈的設置方便枕套的更換清洗。
所述的枕套的表面具有凹凸不平的網格。網格具有一定的防滑功能,放置頸椎出現左右滑動。
所述的左工作部和有工作部內側分別設有耳機,耳機的另一端接口放置在拉鏈內側。可將手機連接接口,手機放置在拉鏈內側,根據不同人的需求,可在睡眠時播放音樂。
所述的拉鏈中心一側還設有一掛環。當不使用時可將頸枕通過掛環掛在掛鉤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具改進的頸枕有以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調節件一和調節件二,左工作部和右工作部之間的距離能進行調節,頸枕適合各年齡端人群使用。
2、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凸出件、連接槽和解鎖按鈕,左工作部和右工作部能連接在一起,使頸枕在人睡眠是不會掉落的優點。
3、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耳機,使頸枕具有播放音樂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圖。
圖中,1、左工作部;2、右工作部;3、拉繩一;4、拉繩二;5、調節件一;5a、第一主體;5b、調節按鈕一;5c、彈簧一;5d、凸出件;6、調節件二;6a、第二主體;6b、調節按鈕二;6c、彈簧二;6d、連接槽;6e、解鎖按鈕;7、限位件;8、掛環。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圖2所示,一種改進的頸枕,包括呈U型狀的枕芯和套在枕芯外面的枕套,枕芯的材料為慢回彈材料和棉花的混合物。慢回彈材料具有記憶功能使枕頭在使用后能恢復原有的形狀,棉花的混合物使枕芯具有很好彈性,枕套的材料為純棉質地的布料,枕套的表面具有凹凸不平的網格。純棉有吸水性好、清洗方便、柔軟舒適的特點,網格具有一定的防滑功能,放置頸椎出現左右滑動,枕芯具有左工作部1和右工作部2,左工作部1和右工作部2之間形成用于放置頸部的通道,在左工作部1上固定有拉繩一3,右工作部2固定有拉繩二4,拉繩一3和拉繩二4另一端均固定有限位件7;限位件7的設置防止調節件一5滑出拉繩一3,調節件二6滑出拉繩二4。
拉繩一3和拉繩二4之間設置有能調節左工作部1和右工作部2之間間距的調節機構,調節機構包括滑動設置在拉繩一3上的調節件一5和滑動設置在拉繩二4的調節件二6,調節件一5包括第一主體5a,第一主體5a內部具有空腔一,第一主體5a外壁開設有兩個相對設置的圓孔一,空腔一內設置有調節按鈕一5b,調節按鈕一5b上開設有圓孔三,調節按鈕一5b的一端與空腔一之間通過彈簧一5c彈性連接,拉繩一3同時穿設在圓孔一和圓孔三中;調節件二6包括第二主體6a,第二主體6a內部具有空腔二,第二主體6a外壁開設有兩個相對設置的圓孔二,空腔二內設置有調節按鈕二6b,調節按鈕二6b上開設有圓孔四,調節按鈕二6b的一端與空腔二之間通過彈簧二6c彈性連接,拉繩二4同時穿設在圓孔二和圓孔四中;調節件一5和調節件二6之間設有能連接調節件一5和調節件二6的連接結構,連接結構包括設置在第一主體5a一端的凸出件5d和開設在第二主體6a一端的連接槽6d,凸出件5d呈圓柱狀,凸出件5d的中部沿周向開設有一卡槽,連接槽6d直徑大于凸出件5d直徑,調節件二6的外壁上還開設一解鎖孔,解鎖孔與連接槽6d相連通,解鎖孔中設置有一能將凸出件5d從連接槽6d中解鎖出來的解鎖按鈕6e。當使用時,凸出件5d插入連接槽6d中,使調節件一5和調節件二6連接在一起;當不使用時,按下解鎖孔,凸出件5d會自動從連接槽6d中彈出。
枕套上開設有供枕芯進入的開口,在開口處還設置有能將開口封閉住的拉鏈,拉鏈中心一側還設有一掛環8。拉鏈的設置方便枕套的更換清洗,當不使用時可將頸枕通過掛環8掛在掛鉤上。
左工作部1和有工作部內側分別設有耳機,耳機的另一端接口放置在拉鏈內側。可將手機連接接口,手機放置在拉鏈內側,根據不同人的需求,可在睡眠時播放音樂。
本改進的頸枕的工作原理大致是這樣的,通道放置在頸部,頸枕的左工作部1和右工作部2分別放在人的左右肩膀上,通過連接調節件一5和調節件二6使頸枕能穩定的放置在頸椎上,通過按下調節按鈕一5b和調節按鈕二6b,使調節件一5和調節件二6對應在拉繩一3和拉繩二4上滑動,根據每個人的需要調節到適當位置。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左工作部1;右工作部2;拉繩一3;拉繩二4;調節件一5;第一主體5a;調節按鈕一5b;彈簧一5c;凸出件5d;調節件二6;第二主體6a;調節按鈕二6b;彈簧二6c;連接槽6d;解鎖按鈕6e;限位件7;掛環8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