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家用電器領域,更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豆漿機。
背景技術:
目前,有網豆漿機已成市場發展趨勢,但是目前的有網豆漿機的網罩的內表面非常不便于用戶清洗,因此,用戶反響非常不好。
因此,如何設計出一種可便于用戶清洗網罩的豆漿機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
為此,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豆漿機。
為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豆漿機,包括:機頭上蓋,所述機頭上蓋上設置有電機軸;網罩,可拆卸地套設在所述電機軸上,所述電機軸遠離所述機頭上蓋的一端位于所述網罩內,所述網罩內設置有刀具,所述刀具安裝至所述電機軸。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豆漿機,在打磨豆漿時,豆子由杯體被卷吸到網罩內,然后由網罩內的刀具對豆子進行研磨,從而在具體打磨豆子時,可將豆子聚集在網罩內進行充分研磨,以提高豆漿機制備出的豆漿的口感,同時,又由于網罩可拆卸地設置在電機軸上,因此,在使用完豆漿機后,可將網罩拆卸下來單獨進行清洗,以降低用戶清洗網罩時的難度,從而能夠提高用戶使用豆漿機的便捷性,進而能夠提高用戶體驗。
另外,根據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提供的豆漿機還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征: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豆漿機還包括:端蓋,所述端蓋的一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電機軸遠離所述機頭上蓋的一端上,所述端蓋的另一端與所述網罩可拆卸地連接;其中,所述電機軸遠離所述機頭上蓋的一端穿過所述端蓋并伸入到所述網罩內,并與所述刀具連接。
在該技術方案中,端蓋的一端即端蓋的上端與電機軸轉動地安裝,端蓋的另一端即端蓋的下端與網罩可拆卸地連接,從而通過端蓋即可將網罩快速方便地可拆卸地安裝在電機軸上。同時,端蓋可轉動地安裝在電機軸上,網罩又與端蓋相互組裝,因此,在制備豆漿時,豆漿的漿液作用于網罩時,能夠驅動網罩和端蓋繞電機軸旋轉,從而能夠充分翻騰豆子以使豆子被充分研磨。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端蓋的一端上設置有定位環,所述定位環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電機軸遠離所述機頭上蓋的一端上。
在該技術方案中,可通過定位環將端蓋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電機軸上。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端蓋與所述網罩通過卡扣可拆卸地連接或所述端蓋與所述網罩通過螺紋可拆卸地連接。
在該技術方案中,端蓋與網罩即可通過卡扣可拆卸地連接,也可通過螺紋可拆卸地連接,當然,在實現端蓋與網罩之間相互可拆卸地連接的原則下,端蓋與網罩也可通過其它方式連接。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網罩套設在所述端蓋的另一端上,所述網罩與所述端蓋相套設的內壁上設置有凸起,所述端蓋的另一端上設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包括設置在所述端蓋的軸向方向上的入口段和與所述入口段連通并向所述端蓋的周向方向上延伸的卡接段;其中,所述凸起能夠由所述入口段滑入到所述卡接段并與所述卡接段相卡扣。
在該技術方案中,在安裝網罩與端蓋時,可將網罩的上端套設在端蓋的下端,并使凸起順著卡槽的入口端向端蓋滑入,并在凸起滑入到入口端與卡接段相互連通的位置時,向卡接段的延伸方向旋轉網罩,以使凸起卡入到卡槽的卡接段內。該種網罩與端蓋連接的方式結構簡單、安裝牢靠且非常好安裝,因此能夠快速、簡單且可靠地實現網罩與端蓋之間的可拆卸安裝。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卡接段在所述端蓋的周向方向上的延伸方向與所述電機軸的轉動方向一致。
在該技術方案中,由于網罩可轉動地安裝在電機軸上,因此,在電機軸轉動而帶動刀具研磨豆子時,杯體內的漿液在杯體內旋轉,從而使得杯體內的漿液能夠驅動網罩繞電機軸旋轉,而將卡接段向電機軸的轉動方向延伸,從而在網罩旋轉時網罩的慣性力與卡接段的延伸方向一致,進而在網罩旋轉時網罩的慣性力會將凸起向卡接段內推動,而不會將凸起向入口段處推動,進而使得網罩在旋轉時,網罩與端蓋之間依舊能夠牢靠安裝。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卡槽的數量為一個或多個,所述凸起的數量與所述卡槽的數量一致。
在該技術方案中,卡槽的數量優選為多個,且多個卡槽在所述端蓋上均勻對稱設置,該種設置能夠將網罩與端蓋設置為對稱結構,進而在網罩與端蓋受力時能夠使網罩與端蓋均勻受力。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網罩和/或所述端蓋上設置有出液孔。
在該技術方案中,豆漿機的杯體內的豆子被卷吸到網罩內,并由刀具研碎后,與杯體內的水混合成漿液,該漿液從出液孔內排出。其中,優選地,所述出液孔設置在所述端蓋的端面上。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出液孔設置在所述網罩上時,所述出液孔設置在所述網罩靠近所述端蓋的一端上。
在該技術方案中,在將出液孔設置在網罩上時,優選地,將出液孔設置在網罩的上端上,從而使得豆子能夠從網罩的下端進入,而漿液能夠從網罩的上端排出。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出液孔設置在所述端蓋的端面上時,所述出液孔為橢圓形孔,所述橢圓形孔在所述端蓋的端面上傾斜向所述端蓋的邊上延伸,且所述橢圓形孔的傾斜方向與所述電機軸的轉動方向一致。
在該技術方案中,出液孔為橢圓形孔,從而能夠降低出液孔的加工難度,同時,出液孔為橢圓形孔且該橢圓形孔在端蓋的端面上傾斜向端蓋的邊上延伸,且優選地,橢圓形孔的傾斜方向與電機軸的轉動方向一致,即與漿液的流動方向一致,該種設置使得出液孔能夠大致沿端蓋的切線方向分布,從而使得出液孔的排液方向與漿液的流動方向大致一致,進而在排出液體時能降低液體與端蓋及網罩之間的撞擊,一方面能夠順暢地排出漿液,另一方面能夠相對降低豆漿機的噪音。
當然,在實現排液的原則下,所述出液孔也可為其它形狀的孔,比如圓形孔、正方形孔、長方形孔和腰形孔等,而在出液孔為類似于腰形孔或類似于橢圓形孔時,該出液孔均在端蓋的端面上傾斜向端蓋的邊上延伸,且出液孔的傾斜方向與電機軸的轉動方向一致。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網罩靠近所述機頭上蓋的一端的直徑小于所述網罩另一端的直徑。
在該技術方案中,將網罩設置的上大下小,能夠提高網罩對豆子的卷吸力,同時,該種設置由于網罩的下端的直徑較小,因此豆子在重力的作用下向豆漿機的杯體的底部掉落時,豆子能夠被網罩的下端接住并進一步由刀具研磨,從而能夠增強豆漿機對豆子的研磨效果,進而能夠將豆子研磨的更細,因而能夠提高豆漿的口感。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網罩的橫截面包括橢圓形、方形和圓形。
在該技術方案中,網罩的橫截面的形狀優選為圓形,當然,也可為橢圓形、方形和圓形之外的其它形狀,在此不一一列舉。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豆漿機還包括杯體,所述機頭蓋蓋裝在所述杯體上,所述電機軸及所述網罩位于所述杯體內。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豆漿機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豆漿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豆漿機的網罩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根據圖3提供的豆漿機的網罩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5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豆漿機的端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根據圖5提供的豆漿機的端蓋的仰視結構示意圖。
其中,圖1至圖6中附圖標記與部件名稱之間的對應關系為:
1機頭上蓋,2刀具,3網罩,31第一安裝部,32罩本體,33凸起,4端蓋,41定位環,42第二安裝部,43卡槽,431入口段,432卡接段,44出液孔,5杯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來實施,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下面參照圖1至圖6來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豆漿機。
如圖1和圖2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豆漿機,包括:機頭上蓋1,機頭上蓋1上設置有電機軸;網罩3,可拆卸地套設在電機軸上,電機軸遠離機頭上蓋1的一端位于網罩3內,網罩3內設置有刀具2,刀具2安裝至電機軸。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豆漿機,在打磨豆漿時,豆子由杯體5被卷吸到網罩3內,然后由網罩3內的刀具2對豆子進行研磨,從而在具體打磨豆子時,可將豆子聚集在網罩3內進行充分研磨,以提高豆漿機制備出的豆漿的口感,同時,又由于網罩3可拆卸地設置在電機軸上,因此,在使用完豆漿機后,可將網罩3拆卸下來單獨進行清洗,以降低用戶清洗網罩3時的難度,從而能夠提高用戶使用豆漿機的便捷性,進而能夠提高用戶體驗。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如圖1至圖6所示,豆漿機還包括:端蓋4,端蓋4的一端轉動地安裝在電機軸遠離機頭上蓋1的一端上,端蓋4的另一端與網罩3可拆卸地連接;其中,電機軸遠離機頭上蓋1的一端穿過端蓋4并伸入到網罩3內,并與刀具2連接。
在該技術方案中,端蓋4的一端即端蓋4的上端與電機軸轉動地安裝,端蓋4的另一端即端蓋4的下端與網罩3可拆卸地連接,從而通過端蓋4即可將網罩3快速方便地可拆卸地安裝在電機軸上。同時,端蓋4可轉動地安裝在電機軸上,網罩3又與端蓋4相互組裝,因此,在制備豆漿時,豆漿的漿液作用于網罩3時,能夠驅動網罩3和端蓋4繞電機軸旋轉,從而能夠充分翻騰豆子以使豆子被充分研磨。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如圖5和圖6所示,端蓋4的一端上設置有定位環41,定位環41可轉動地安裝在電機軸遠離機頭上蓋1的一端上。
在該技術方案中,可通過定位環41將端蓋4可轉動地安裝在電機軸上。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端蓋4與網罩3通過卡扣可拆卸地連接或端蓋4與網罩3通過螺紋可拆卸地連接。
在該技術方案中,端蓋4與網罩3即可通過卡扣可拆卸地連接,也可通過螺紋可拆卸地連接,當然,在實現端蓋4與網罩3之間相互可拆卸地連接的原則下,端蓋4與網罩3也可通過其它方式連接。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如圖1至圖6所示,網罩3套設在端蓋4的另一端上,如圖3和圖4所示,網罩3與端蓋4相套設的內壁上設置有凸起33,如圖5和圖6所示,端蓋4的另一端上設置有卡槽43,卡槽43包括設置在端蓋4的軸向方向上的入口段431和與入口段431連通并向端蓋4的周向方向上延伸的卡接段432;其中,凸起33能夠由入口段431滑入到卡接段432并與卡接段432相卡扣。
其中,具體地,網罩3包括罩本體32和設置在罩本體32上與端蓋配合的第一安裝部31,其中,凸起33設置在第一安裝部31的內壁上,端蓋包括定位環41和與第一安裝部31相互配合的第二安裝部42,卡槽43設置在第二安裝部42上。
在該技術方案中,在安裝網罩3與端蓋4時,可將網罩3的上端的第一安裝部31套設在端蓋4的下端的第二安裝部42上,并使設置在第一安裝部31上的凸起33順著卡槽43的入口端向端蓋4滑入,并在凸起33滑入到入口端與卡接段432相互連通的位置時,向卡接段432的延伸方向旋轉網罩3,以使凸起33卡入到卡槽43的卡接段432內。該種網罩3與端蓋4連接的方式結構簡單、安裝牢靠且非常好安裝,因此能夠快速、簡單且可靠地實現網罩3與端蓋4之間的可拆卸安裝。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卡接段432在端蓋4的周向方向上的延伸方向與電機軸的轉動方向一致。
在該技術方案中,由于網罩3可轉動地安裝在電機軸上,因此,在電機軸轉動而帶動刀具2研磨豆子時,杯體5內的漿液在杯體5內旋轉,從而使得杯體5內的漿液能夠驅動網罩3繞電機軸旋轉,而將卡接段432向電機軸的轉動方向延伸,從而在網罩3旋轉時網罩3的慣性力與卡接段432的延伸方向一致,進而在網罩3旋轉時網罩3的慣性力會將凸起33向卡接段432內推動,而不會將凸起33向入口段431處推動,進而使得網罩3在旋轉時,網罩3與端蓋4之間依舊能夠牢靠安裝。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如圖6所示,卡槽43的數量為一個或多個,如圖4所示,凸起33的數量與卡槽43的數量一致。
在該技術方案中,卡槽43的數量優選為多個,且多個卡槽43在端蓋4上均勻對稱設置,該種設置能夠將網罩3與端蓋4設置為對稱結構,進而在網罩3與端蓋4受力時能夠使網罩3與端蓋4均勻受力。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網罩3和/或端蓋4上設置有出液孔44。
在該技術方案中,豆漿機的杯體5內的豆子被卷吸到網罩3內,并由刀具2研碎后,與杯體5內的水混合成漿液,該漿液從出液孔44內排出。其中,優選地,出液孔44設置在端蓋4的端面上。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出液孔44設置在網罩3上時,出液孔44設置在網罩3靠近端蓋4的一端上。
在該技術方案中,在將出液孔44設置在網罩3上時,優選地,將出液孔44設置在網罩3的上端上,從而使得豆子能夠從網罩3的下端進入,而漿液能夠從網罩3的上端排出。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出液孔44設置在端蓋4的端面上時,出液孔44為橢圓形孔,橢圓形孔在端蓋4的端面上傾斜向端蓋4的邊上延伸,且橢圓形孔的傾斜方向與電機軸的轉動方向一致。
在該技術方案中,出液孔44為橢圓形孔,從而能夠降低出液孔44的加工難度,同時,出液孔44為橢圓形孔且該橢圓形孔在端蓋4的端面上傾斜向端蓋4的邊上延伸,且優選地,橢圓形孔的傾斜方向與電機軸的轉動方向一致,即與漿液的流動方向一致,該種設置使得出液孔44能夠大致沿端蓋4的切線方向分布,從而使得出液孔44的排液方向與漿液的流動方向大致一致,進而在排出液體時能降低液體與端蓋4及網罩3之間的撞擊,一方面能夠順暢地排出漿液,另一方面能夠相對降低豆漿機的噪音。
當然,在實現排液的原則下,出液孔44也可為其它形狀的孔,比如圓形孔、正方形孔、長方形孔和腰形孔等,而在出液孔44為類似于腰形孔或類似于橢圓形孔時,該出液孔44均在端蓋4的端面上傾斜向端蓋4的邊上延伸,且出液孔44的傾斜方向與電機軸的轉動方向一致。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網罩3靠近機頭上蓋1的一端的直徑小于網罩3另一端的直徑。
在該技術方案中,將網罩3設置的上大下小,能夠提高網罩3對豆子的卷吸力,同時,該種設置由于網罩3的下端的直徑較小,因此豆子在重力的作用下向豆漿機的杯體5的底部掉落時,豆子能夠被網罩3的下端接住并進一步由刀具2研磨,從而能夠增強豆漿機對豆子的研磨效果,進而能夠將豆子研磨的更細,因而能夠提高豆漿的口感。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網罩3的橫截面包括橢圓形、方形和圓形。
在該技術方案中,網罩3的橫截面的形狀優選為圓形,當然,也可為橢圓形、方形和圓形之外的其它形狀,在此不一一列舉。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豆漿機還包括杯體5,機頭上蓋1蓋蓋裝在杯體5上,電機軸及網罩3位于杯體1內。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術語“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連接”、“安裝”、“固定”等均應做廣義理解,例如,“連接”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具體實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實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