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工藝品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紙質畫框。
背景技術:
目前用于制作畫框的材料通常為木材、金屬或塑料,木材畫框和金屬畫框雖然質地較堅硬,但是重量比較大,且制作過程比較復雜,不易攜帶和運輸;塑料畫框雖然容易成型,但是注塑過程需要在加工廠中進行,不方便手工制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紙質畫框,不僅重量輕便,方便懸掛,而且制作過程簡單,便于手工制造。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提出的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紙質畫框,紙板本體1由上向下依次包括A板2、B板3、C板4、D板5、E板6、F板7和I板10,所述E板6與F板7為若干個,且E板6與F板7交替設置,且A板2、B板3、C板4、D板5、E板6和F板7之間均設置水平折痕,I板10與B板3之間設置豎直折痕,A板2為梯形板,C板4、E板6均為倒梯形板,B板3、D板5和F板7均為矩形板,A板2與B板3之間彎折90°,B板3與C板4之間彎折90-150°,C板4與D板5之間彎折60-90°,D板5與E板6、E板6與F板7之間均彎折90°,每四個彎折后的紙板本體1首尾順次連接組成畫框11,畫框11底部設置圖畫板12。
所述的紙板本體1還包括G板8、H板9和K板14,F板7、G板8、H板9和K板14之間均設置水平折痕,G板8、K板14均為倒梯形板,H板9為矩形板,F板7與G板8、G板8與H板9、H板9與K板14之間均彎折90°。
所述的K板9下側還設置L板,且L板為倒梯形板,K板10與L板之間設置水平折痕,K板10與L板之間對折,具有內側底邊結構加強的作用。
所述的C板4上頂角的角度為45-55°,且E板6、G板8、K板14上頂角的角度與C板4上頂角相等。
所述的B板3、C板4、D板5、E板6、F板7、G板8、H板9和K板14的邊長依遞減。
所述的A板2上側還設置J板13,且J板13為倒梯形板,A板2與J板13之間設置水平折痕,A板2與J板13之間對折,具有外邊框結構加強的作用。
所述的A板2下底角為45°。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結構簡單,重量輕便,方便懸掛,且制作過程簡單,便于手工制造。2、每四個彎折后的紙板本體之間通過膠帶或書釘連接,連接更方便。3、制造成本低,且更加環(huán)保節(jié)能。4、外形更美觀,立體感更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紙板本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圖。
其中,1-紙板本體、2-A板、3-B板、4-C板、5-D板、6-E板、7-F板、8-G板、9-H板、10-I板、11-畫框、12-圖畫板、13-J板、14-K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參照圖1-3,本具體實施方式所述的一種紙質畫框,紙板本體1由上向下依次包括A板2、B板3、C板4、D板5、E板6、F板7和I板10,所述E板6與F板7為若干個,且E板6與F板7交替設置,且A板2、B板3、C板4、D板5、E板6和F板7之間均設置水平折痕,I板10與B板3之間設置豎直折痕,A板2為梯形板,C板4、E板6均為倒梯形板,B板3、D板5和F板7均為矩形板,A板2與B板3之間彎折90°,B板3與C板4之間彎折90-150°,C板4與D板5之間彎折60-90°,D板5與E板6、E板6與F板7之間均彎折90°,每四個彎折后的紙板本體1首尾順次連接組成畫框11,畫框11底部設置圖畫板12。
所述的紙板本體1還包括G板8、H板9和K板14,F板7、G板8、H板9和K板14之間均設置水平折痕,G板8、K板14均為倒梯形板,H板9為矩形板,F板7與G板8、G板8與H板9、H板9與K板14之間均彎折90°。
所述的C板4上頂角的角度為50°,且E板6、G板8、K板14上頂角的角度與C板4上頂角相等。
所述的B板3、C板4、D板5、E板6、F板7、G板8、H板9和K板14的邊長依遞減。
所述的A板2上側還設置J板13,且J板13為倒梯形板,A板2與J板13之間設置水平折痕,A板2與J板13之間對折,具有外邊框結構加強的作用。
所述的A板2下底角為45°。
本具體實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1、結構簡單,重量輕便,方便懸掛,且制作過程簡單,便于手工制造。2、每四個彎折后的紙板本體之間通過膠帶或書釘連接,連接更方便。3、制造成本低,且更加環(huán)保節(jié)能。4、外形更美觀,立體感更強。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凡是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相似結構及變化,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