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床上用品,特別是一種EVA枕墊。
背景技術:
枕墊是為了保證人體能獲得健康而又舒適的睡眠而使用的一種介于人體和枕頭之間的物品。現有枕墊的剖面形狀基本均為橢圓形,與頭部接觸部位的高度高,兩頭的高度低。這樣,將不利于體壓分散,頭頸部以及腰椎得不到完全放松。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EVA枕墊,該EVA枕墊能與頭部形狀相貼合,且透氣、透水,能水洗,體壓分散,能更好保護頭頸部以及腰椎,使睡覺更加舒適。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EVA枕墊,包括枕墊本體,枕墊本體包括水平底面和弧形頂面,弧形頂面從上至下依次包括大凸部、凹部和小凸部;枕墊本體的兩側各設置有一根嵌繩;枕墊本體內部設置有EVA材料層,EVA材料層包括EVA三維網狀結構和包覆在EVA三維網狀結構外周的無紡布,EVA三維網狀結構由絲狀的EVA材料纏繞形成。
所述水平底面上設置有拉鏈。
所述枕墊本體采用直線絎縫的方式進行縫制。
所述嵌繩嵌入枕墊本體內的長度為0.3cm。
大凸部至水平底面的最大間距為9cm,小凸部至水平底面的最大間距為7cm。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后,上述弧形頂面的設置,能使枕墊與人體頭部相貼合,很好保護頭頸部以及腰椎。進一步,上述EVA材料層的設置,透氣、透水,能水洗,體壓分散,能更好保護頭頸部以及腰椎,使睡覺更加舒適。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EVA枕墊的結構示意圖。
圖2顯示了EVA枕墊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顯示了EVA枕墊的后視圖。
其中有:
1.枕墊本體;
11.水平底面;12.弧形頂面;121.大凸部;122.凹部;123.小凸部;
2.直線絎縫;
3.嵌繩;
41.EVA三維網狀結構;42.無紡布;
5.拉鏈;
另外,A表示大凸部至水平底面的最大間距;
B表示小凸部至水平底面的最大間距。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較佳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EVA枕墊,包括枕墊本體1。
枕墊本體包括水平底面11和弧形頂面12,水平底面11和弧形頂面12通過弧形過渡連接。
弧形頂面從上至下依次包括大凸部121、凹部122和小凸部123;大凸部、凹部和小凸部也均為弧形過渡連接。
進一步,大凸部至水平底面的最大間距A為9cm,小凸部至水平底面的最大間距B為7cm。這樣,能使枕墊與人體頭部相貼合,很好保護頭頸部以及腰椎。
枕墊本體的兩側各設置有一根嵌繩,從而方便將枕墊本體與枕套相貼合固定。
枕墊本體內部設置有EVA材料層,EVA材料層包括EVA三維網狀結構和包覆在EVA三維網狀結構外周的無紡布。
EVA三維網狀結構由絲狀的EVA材料纏繞形成,優選采用無接點的纏繞方式和拉網式支撐方式形成。
上述EVA材料層的設置,透氣、透水,能水洗,體壓分散,能更好保護頭頸部以及腰椎,使睡覺更加舒適。
所述水平底面上設置有拉鏈,方便內部EVA材料層的填充、清洗或補充。
所述枕墊本體采用直線絎縫的方式進行縫制。
進一步,上述嵌繩嵌入枕墊本體內的長度為0.3cm。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等同變換,這些等同變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