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梯子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伸縮梯。
背景技術:
梯子是在建筑領域中常用的用具,雖然有升降梯,但是在很多環境下升降梯難以進入,只能使用傳統的梯子。然而傳統的梯子往往長度不夠,難以滿足使用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點,提供了一種伸縮梯。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方案如下:一種伸縮梯,包括有多個梯柱,各梯柱為中空梯管,相鄰兩個梯柱具有不同的管徑使其能夠相互拉伸套合;
還包括有套設于梯柱的套帽以及套設于套帽的連接帽;所述連接帽連接有橫檔;
所述連接帽設有用于調節連接帽與套帽松緊度的調節單元;
還包括有用于鎖緊相鄰兩個梯柱的鎖緊單元。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連接帽包括有固定部與活動部;所述調節單元包括有設于活動部的通孔以及設于固定部的螺紋孔。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連接帽設有凹槽;所述套帽設有與凹槽配合的凸起。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連接帽連接有外殼;所述橫檔套設于外殼。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鎖緊單元包括有設于外殼內的伸縮桿以及設于梯柱的卡孔;所述伸縮桿設于卡孔內;所述鎖緊單元還包括有用于控制伸縮桿伸縮的控制開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控制開關包括有開關鍵以及與開關鍵連接的凸塊;所述凸塊夾設于伸縮桿。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凸塊為圓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多個梯柱,用戶能夠控制相互套設的梯柱的數量,從而可以選擇組合成不同長度的梯柱;其外,通過設置套帽能夠將相鄰兩個梯柱套緊,防止梯柱脫落;通過設置套設于套帽的連接帽,并將連接帽與橫檔連接,能夠便于拆裝;通過設置調節單元來控制連接帽與套帽的松緊度,從而進一步控制套帽與梯柱的松緊度;通過設置鎖緊單元能夠防止相鄰兩個梯柱滑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分解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連接帽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套帽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伸縮桿與外殼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控制開關與伸縮桿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梯柱;2-橫檔;3-連接帽;31-活動部;32-固定部;33-凹槽;4-套帽;41-凸起;5-伸縮桿;51-外殼;61-開關鍵;62-凸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并不是把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局限于此。
如圖1至圖6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伸縮梯,包括有多個梯柱1,各梯柱1為中空梯管,相鄰兩個梯柱1具有不同的管徑使其能夠相互拉伸套合;還包括有套設于梯柱1的套帽4以及套設于套帽4的連接帽3;所述連接帽3連接有橫檔2;所述連接帽3設有用于調節連接帽3與套帽4松緊度的調節單元;還包括有用于鎖緊相鄰兩個梯柱1的鎖緊單元。本實施例所述的伸縮梯,通過設置多個梯柱1,用戶能夠控制相互套設的梯柱1的數量,從而可以選擇組合成不同長度的梯柱1;其外,通過設置套帽4能夠將相鄰兩個梯柱1套緊,防止梯柱1脫落;通過設置套設于套帽4的連接帽3,并將連接帽3與橫檔2連接,能夠便于拆裝;通過設置調節單元來控制連接帽3與套帽4的松緊度,從而進一步控制套帽4與梯柱1的松緊度;通過設置鎖緊單元能夠防止相鄰兩個梯柱1滑落。
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伸縮梯,所述連接帽3包括有固定部32與活動部31;所述調節單元包括有設于活動部31的通孔以及設于固定部32的螺紋孔。具體地,當用戶需要調節連接帽3與套帽4的松緊度時,只需要用螺絲穿過通孔后與螺紋孔螺合,即可以調節連接帽3與套帽4的松緊度。
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伸縮梯,所述連接帽3設有凹槽33;所述套帽4設有與凹槽33配合的凸起41。通過在連接帽3設置凹槽33,套帽4設置凸起41,用戶通過將凸起41卡接在凹槽33內,防止連接帽3與套帽4套設后,連接帽3在套帽4上轉動。
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伸縮梯,所述連接帽3連接有外殼51;所述橫檔2套設于外殼51。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伸縮梯,所述鎖緊單元包括有設于外殼51內的伸縮桿5以及設于梯柱1的卡孔;所述伸縮桿5設于卡孔內;所述鎖緊單元還包括有用于控制伸縮桿5伸縮的控制開關。具體地,相鄰的兩個梯柱1均設有卡孔,伸縮桿5同時套設于兩個卡孔內,有效地防止相鄰的兩個梯柱1滑落;同時設置控制開關,當用戶開啟控制開關后,伸縮桿5壓縮后退出兩個卡孔,便于拆卸。
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伸縮梯,所述控制開關包括有開關鍵61以及與開關鍵61連接的凸塊62;所述凸塊62夾設于伸縮桿5。通過將凸塊62夾設于伸縮桿5,使得用戶按下開關鍵61后,凸塊62壓迫伸縮桿5壓縮,使得伸縮桿5退出兩個卡孔,從而將相鄰兩個梯柱1拆卸。
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伸縮梯,所述凸塊62為圓形。根據實驗可得,當凸塊62為圓形時,有利于對壓縮桿進行壓縮。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較佳實施例,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包含在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