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伸縮梯,尤其涉及一種可伸縮絕緣梯。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對于電等基本生活資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對于國家電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供電線路作為其中重要的一環,是影響供電質量的最基本因素。無論是城市供電線路還是農村供電線路都面臨著新的挑戰,特別是農村供電線路,隨著農村經濟飛速發展及居民家用電器的逐年增多,電網企業“一拉一條線,一停一大片”的檢修做法已不能滿足農村用電需求,帶電作業開始逐步延伸至農配網。而農配網桿塔脆弱,在常規的旁路作業過程中,旁路作業人員需要站在安裝于桿塔上的絕緣平臺上作業,在作業過程中存在倒桿風險。需要用到絕緣梯進行帶電作業,一般來說供電線路相對較高,絕緣梯需要一定的長度才能符合作業環境,但是長度過程又不便于運輸攜帶,為此人們設計了可伸縮的絕緣梯來進行作業。
但是現有的絕緣梯雖然能實現伸縮的功能,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人和鋼絲繩位于同側,作業人員攀登時易受影響;例如雖然有定位機構進行鎖定,但是定位機構的結構復雜,操作不便且易出故障;另外絕緣梯多為橫梁與立柱的裝配件,結構穩定性得不到保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整體式盒體結構的可伸縮絕緣梯,保證結構穩定性,避免作業過程中出現結構松動甚至是脫落等意外情況。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伸縮絕緣梯,包括相互套接的若干級梯本體以及設置于其上控制梯本體伸縮的滑輪機構和控制各級梯本體之間相互固定的定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梯本體為頂端開口的整體式盒體,最內側梯本體的頂端連接有作業平臺,梯本體的側壁上沿高度方向開設有若干級階梯,所述滑輪機構控制內側梯本體向上滑動至長度滿足使用要求后由定位機構完成定位,工作人員經階梯登入作業臺內進行作業。
作為優選,所述絕緣梯包括從內至外依次套接的一級梯本體、二級梯本體和三級梯本體,各級梯本體均為頂端開口的梯形盒體,內側梯本體的底端的尺寸大于外側梯本體頂端的尺寸,各級梯本體的一側壁上均沿高度方向均布有若干通槽,相鄰兩通槽間的實體為所述階梯。
作為優選,所述各級梯本體中階梯側的相對側上沿長度方向處設有凹蓋和凸蓋。
作為優選,所述梯本體上與所述階梯相鄰的一對側壁上設有若干減重槽。
作為優選,所述一級梯本體的底端為開口,開口處設有壓線柱。
作為優選,所述一級梯本體和所述三級梯本體的底部和頂部側壁上均設有定位孔。
作為優選,所述定位機構為匹配于所述定位孔的兩對彈性銷,每對彈性銷有兩個、通過連接繩相連,兩對彈性銷分別設置于所述二級梯本體的底部和頂部。
作為優選,所述滑輪機構包括滑輪、鋼絲繩和卷筒,各滑輪沿梯本體長度方向依次布置于所述凹蓋和凸蓋側,卷筒位于所述三級梯本體底部的外側,鋼絲繩的一端與所述一級側梯本體的底部相連、另一端與卷筒相連,鋼絲繩通過各個滑輪設置于所述凹蓋、凸蓋內沿梯本體高度方向布置。
作為優選,所述一級梯本體、二級梯本體和三級梯本體的頂部均設有連接頭用于設置加強拉線。
作為優選,所述作業臺為折疊式斗體。
本實用新型通過將梯本體設計為頂端開口的整體式盒體,保證了梯本體的整體性和穩定性,通過滑輪機構控制各梯本體的相對運動,通過定位機構鎖緊梯本體,避免作業人員攀梯過程中出現松動甚至是散落等意外情況。
同時,為了便于攜帶,減輕絕緣梯的自重在絕緣梯上設有若干減重槽。
為了防止鋼絲繩的重心出現大偏移,在絕緣梯上鋼絲繩外設有若干凹、凸槽。
為了實現自動鎖死,設計了定位孔和相應的彈性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優選實施例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中三級梯本體的立體放大示意圖。
圖3為圖1中二級梯本體的立體放大示意圖。
圖4為圖1中一級梯本體的立體放大示意圖。
圖示序號:
1—梯本體、2—滑輪、3—鋼絲繩、4—卷筒、5—定位機構、6—凹蓋、7—凸蓋、8—連接頭、11—一級梯本體、12—二級梯本體、13—三級梯本體、51—彈性銷。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4所示,本實施例公開的這種可伸縮絕緣梯,包括梯本體1以及設置于其上的滑輪2、鋼絲繩3、卷筒4和定位機構5,梯本體1包括從內至外依次套接的一級梯本體11、二級梯本體12和三級梯本體13,各級梯本體均為頂端開口的梯形盒體,內側梯本體的底端的尺寸大于外側梯本體頂端的尺寸,一級梯本體11、二級梯本體12和三級梯本體13的頂部均設有連接頭8用于設置加強拉線,梯本體通過加強拉線與地面固定加強。一級梯本體11的頂端連接有折疊式斗體5,鋼絲繩3和滑輪2能夠控制梯本體1中的一級梯本體11相對二級梯本體12縱向滑動以及二級梯本體12相對三級梯本體13縱向滑動。其中梯本體1為頂端開口的長方體形盒體,梯本體1的一側壁上沿高度方向均布有若干通槽,相鄰兩通槽間的實體為用于攀爬的階梯。梯本體1階梯側的相對側上沿長度方向處設有凹蓋6和凸蓋7,梯本體1的另一對側壁上設有減重槽。一級梯本體11的底端為開口,兩側壁之間設有壓線柱111。一級梯本體11底部側壁上和三級梯本體13的底部和頂部側壁上均設有定位孔。定位機構5為匹配于定位孔的兩對彈性銷51,每對彈性銷51有兩個、通過連接繩相連,兩對彈性銷51分別設置于二級梯本體12的底部和頂部。各滑輪2沿梯本體1長度方向依次布置于凹蓋6、凸蓋7側,卷筒4位于三級梯本體13底部的外側,鋼絲繩3的一端與一級梯本體11的底部相連、另一端與卷筒4相連,鋼絲繩3通過各個滑輪2設置于凹蓋6、凸蓋7內沿梯本體1高度方向布置。
本實施例在使用時,先通過鋼絲繩和滑輪將內側梯本體向上提升,一級梯本體下端的壓線柱與兩彈性銷之間的連接繩脫離,彈性銷從三級梯本體的定位孔中拔出,一級梯本體與二級梯本體共同沿三級梯本體向上運動至彈性銷插入三級梯本體頂部的定位孔內;工作人員向上攀爬至二級梯本體頂部,拔出二級梯本體頂部的彈性銷,使一級梯本體與二級梯本體脫離,繼續拉動鋼絲繩,一級梯本體相對二級梯本體向上運動至彈性銷插入一級梯本體底部的定位孔內;工作人繼續攀爬過程中將加強拉線在連接頭上接牢,登至梯頂部后打開折疊式斗體,工作人員進入斗體內作業;作業完成后工作人員折疊好斗體后向下回爬至二級梯本體和三級梯本體頂部時分別拔出相應位置處的定位銷,回至地面后完成各級梯本體的回收。
可見,本實施例中將梯本體設計為頂端開口的整體式盒體,保證了梯本體的整體性和穩定性,避免作業人員攀梯過程中出現松動甚至是散落等意外情況。
同時,通過在絕緣梯上鋼絲繩外設置若干凹、凸槽,實現了防止鋼絲繩的重心出現大偏移的目的。
通過在在絕緣梯上設置若干減重槽,取得了減輕絕緣梯自重,便于攜帶的效果。
通過設計定位孔和相應的彈性銷,實現了自動鎖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