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飲茶器具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組合式泡茶杯。
背景技術:
中國自古飲茶就需要泡茶壺來泡茶,用茶杯來飲茶,而泡茶杯是一個集泡茶壺和茶杯于一體的現代飲茶器具。
飲茶時,茶葉或花渣等往往不適宜吞食,因此,需要茶壺和茶杯套裝,茶壺的作用在于泡茶,將茶葉沖泡后過濾,而茶杯的作用在于飲茶,而且茶壺和茶杯一般需要配套使用,隨著人們生活水品和健康意識的提高,飲茶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和習慣,因此,泡茶杯應運而生,為了實現能夠同時沖泡茶水、且將茶葉過濾的功能,現有的泡茶杯基本上是在既有水杯的基礎上增設過濾網,過濾網的形式一般有兩種,即Ⅰ形過濾網和U形過濾網,設置過濾網雖然能夠解決過濾茶葉的目的,但是,仍然存在使用不便的問題,比如Ⅰ形過濾網在飲茶時容易被茶葉堵住過水孔,茶水流通不暢,而U形過濾網在使用時,茶葉容易卡在濾網側壁與茶杯內壁之間,不易清洗,所以,解決泡茶杯的過濾網易堵塞和過水不暢的問題,是本領域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組合式泡茶杯,通過在杯體內設置圓筒狀濾網,將圓筒狀濾網伸入杯體內側,圓筒狀濾網側壁上設有過水孔,增加圓筒狀濾網的長度,泡茶時將茶葉放置在圓筒狀濾網外側,沖泡以后,茶水處于圓筒狀濾網內側,一方面解決攜帶的問題,另一方面解決過水孔易被茶葉堵塞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組合式泡茶杯,包括杯體、濾網、定位蓋和上蓋,所述杯體底部為內空的夾層設置,杯體上開口為喇叭狀結構,所述濾網為上端開口的圓筒狀結構,其上端固定連接定位蓋,定位蓋外側形狀與杯體上口內側形狀相同、且呈過盈配合,所述上蓋為與定位蓋上口密封配合的傘狀結構。
所述濾網側壁上設有沿其軸線均布的過水孔。
所述上蓋下部設有與定位蓋上口密封配合的錐面。
所述上蓋為內空的夾層結構。
所述杯體內側放置至少一件飲茶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通過在杯體內設置圓筒狀濾網,將圓筒狀濾網伸入杯體內側,圓筒狀濾網側壁上設有過水孔,增加圓筒狀濾網的長度,泡茶時將茶葉放置在圓筒狀濾網外側,沖泡以后,茶水處于圓筒狀濾網內側,而且在飲茶過程中,茶葉隨著茶水的水面降低而降低,即使部分過水孔被堵塞,也不影響使用,況且在下一次沖泡過程中,茶葉會直接被開水反向沖入圓筒狀濾網和杯體之間的間隙;另外一方面本實用新型的杯體和上蓋均為內空夾層結構,實現水杯的保溫功能,便于攜帶,圓筒狀濾網上端與定位蓋內側插接,方便將圓筒狀濾網拆卸清洗。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圖;
1、上蓋;2、定位蓋;3、杯體;4、濾網;5、轉接環。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內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推廣,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組合式泡茶杯,包括杯體4、濾網、定位蓋2和上蓋1,所述杯體4底部為內空的夾層設置,杯體4上開口為喇叭狀結構,所述濾網為上端開口的圓筒狀結構,其上端固定連接定位蓋2,定位蓋2外側形狀與杯體4上口內側形狀相同、且呈過盈配合,所述上蓋1為與定位蓋2上口密封配合的傘狀結構,通過在杯體內設置圓筒狀濾網,將圓筒狀濾網伸入杯體內側,圓筒狀濾網側壁上設有過水孔,增加圓筒狀濾網的長度,泡茶時將茶葉放置在圓筒狀濾網外側,沖泡以后,茶水處于圓筒狀濾網內側,而且在飲茶過程中,茶葉隨著茶水的水面降低而降低,即使部分過水孔被堵塞,也不影響使用,況且在下一次沖泡過程中,茶葉會直接被開水反向沖入圓筒狀濾網和杯體之間的間隙。
所述濾網側壁上設有沿其軸線均布的過水孔;所述上蓋1下部設有與定位蓋2上口密封配合的錐面;所述上蓋1為內空的夾層結構,本實用新型的杯體和上蓋均為內空夾層結構,實現水杯的保溫功能,便于攜帶,圓筒狀濾網上端與定位蓋內側插接,方便將圓筒狀濾網拆卸清洗。
本實用新型所述杯體4內側放置至少一件飲茶杯,本實施例放置兩件飲茶杯,在不使用時將兩件飲茶杯放入杯體內側,能夠將泡茶杯和飲茶杯同時攜帶,方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