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主要涉及洗碗機領域,具體是一種自動洗碗機。
背景技術:
洗碗機是一種代替人工洗滌碗、碟、杯、盤、勺、筷等餐具的家用電器。現有技術中的家用洗碗機一般就只設有一個清洗槽,在清洗槽內儲水以清洗碗筷等,這種洗碗機每次清洗完碗碟后的水都得流出清洗槽外,才能將碗取出,清洗槽內的水不能重復利用,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還有一種洗碗機設有清洗槽和儲水槽,使水在清洗槽和儲水槽內循環流動,這種洗碗機在對碗碟等進行初步清洗后,還需要將清水引入儲水槽內,然后再將儲水槽內的水引入清洗槽內,以對碗碟進行下一步的清洗,由于初步清洗后儲水槽內會有污液的殘留,當將清水再次引入儲水槽內后由于污液的殘留會使得儲水槽內的水質較差,為了使碗碟清洗干凈,就會多次引入清水以進行碗碟的清洗,這種洗碗機也比較浪費水資源,而且使得碗碟的清洗效果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自動洗碗機,通過第一儲水箱和上箱體內水的循環流通,對碗碟進行初步清洗,然后通過第二儲水箱內的清水直接對上箱體內的碗碟進行二次清洗,這樣對碗碟做二次清洗時的水質有了保證,可以節約對碗碟進行清洗的次數,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而且使得碗碟的清洗效果比較好,同時,第一儲水箱的設置,可以將最后一次清洗碗碟時的較干凈的水進行保留,以方便對下一批次的碗碟進行清洗,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洗碗機費水、清洗效果較差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自動洗碗機,包括外殼體和外殼體上設置的控制器,所述外殼體的一側設有第一開口,所述外殼體內設置上箱體,所述上箱體上與第一開口相對應的位置設有第二開口,所述第二開口處設置上箱門,所述上箱體內設置噴水裝置、碗架和電機控制的波輪,所述噴水裝置安裝于上箱體的頂板上,所述波輪轉動安裝于上箱體的底板上,所述上箱體的底板和外殼體之間構成了下腔體,所述外殼體上設有將下腔體封閉的下箱門,所述下腔體內設置第一儲水箱、第二儲水箱、進水泵和循環水泵,所述第一儲水箱和第二儲水箱內設置加熱裝置和溫度傳感器,所述第一儲水箱上設置第一進水口、循環水進口和循環水出口,所述第二儲水箱上設置第二進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進水泵的進水端通過第一水管與外部水源連接,所述進水泵的出水端通過進水總管與三通分流閥的入口連接,所述三通分流閥的一個出口通過第一進水支管與第一進水口連接,所述三通分流閥的另一個出口通過第二進水支管與第二進水口連接,所述循環水出口處設置循環水出水管,所述循環水出水管的一端伸入第一儲水箱內部,所述循環水出水管的另一端與循環水泵連接,所述循環水泵通過第二水管與三通合流閥的一個入口連接,所述第二出水口處設置第三水管,所述第三水管的一端伸入第二儲水箱的內部,所述第三水管的另一端與三通合流閥的另一個入口連接,所述三通合流閥的出口通過上水管與噴水裝置連通,所述底板上設有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通過第四水管與循環水進口連接,所述第一儲水箱的底部設有污水出口,所述污水出口處設置污水出水管,所述第四水管、污水出水管上均設置電磁閥,所述外殼體上設置供污水出水管穿出的通孔,所述電機、進水泵、循環水泵、加熱裝置、溫度傳感器、三通分流閥、三通合流閥、電磁閥均與控制器連接。
所述進水總管上設置流量計,所述流量計與控制器連接。
所述通孔的位置低于電磁閥的位置,所述污水出水管由電磁閥一側向通孔一側傾斜設置。
所述第一儲水箱、第二儲水箱均設有可拆卸的上蓋。
所述第一儲水箱、第二儲水箱均與外殼體可拆卸連接。
對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1、本實用新型通過第一儲水箱和上箱體內水的循環流通,對碗碟進行初步清洗,然后通過第二儲水箱內的清水直接對上箱體內的碗碟進行二次清洗,這樣對碗碟做二次清洗時的水質有了保證,可以減少碗碟的清洗的次數,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而且使得碗碟的清洗效果比較好;同時,第一儲水箱的設置,可以將最后一次清洗碗碟時的較干凈的水進行保留,以方便對下一批次的碗碟進行清洗。
2、流量計的設置,可以檢測到進水總管的進水量,從而可以根據實際清洗的情況,設置進水總管的進水量,到達節約用水的目的。
3、通孔的位置低于電磁閥的位置,污水出水管由電磁閥一側向通孔一側傾斜設置,可以使第一儲水箱和污水出水管內的污水排出完全,從而減小了第一儲水箱內的污水殘留,保持第一儲水箱內的干凈,提高第一儲水箱內的清洗水的質量,提高清洗效率。
4、第一儲水箱、第二儲水箱均設有可拆卸的上蓋,便于第一儲水箱、第二儲水箱內部的清潔,從而使第一儲水箱、第二儲水箱保持干凈,保證了第一儲水箱、第二儲水箱內的水質,提高碗碟的清洗效率。
5、第一儲水箱、第二儲水箱均與外殼體可拆卸連接,方便將第一儲水箱、第二儲水箱取出外殼體以對它們的內部進行清洗。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所示標號:1、外殼體;2、控制器;3、第一開口;4、上箱體;5、第二開口;6、上箱門;7、噴水裝置;8、碗架;9、波輪;10、頂板;11、底板;12、下腔體;13、下箱門;14、第一儲水箱;15、第二儲水箱;16、進水泵;17、循環水泵;18、加熱裝置;19、溫度傳感器;20、第一水管;21、進水總管;22、三通分流閥;23、第一進水支管;24、第二進水支管;25、循環水出水管;26、三通合流閥;27、第三水管;28、上水管;29、第四水管;30、污水出水管;31、電磁閥;32、通孔;33、流量計;34、上蓋;35、固定架;36、放置槽;37、凸耳。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限定的范圍內。
一種自動洗碗機,包括外殼體1和外殼體1上設置的控制器2,所述外殼體1的一側設有第一開口3,所述外殼體1內設置上箱體4,所述上箱體4上與第一開口3相對應的位置設有第二開口5,所述第二開口5處設置上箱門6,上箱門6上還可以設置便于打開上箱門6的第一把手,當使用本實用新型清洗碗碟時,閉合上箱門6,以防止上箱體4內的水流出。所述上箱體4內設置噴水裝置7、碗架8和電機控制的波輪9,所述噴水裝置7安裝于上箱體4的頂板10上,所述波輪9轉動安裝于上箱體4的底板11上,在本實用新型對碗碟進行清洗時,通過控制器2控制電機的運行,電機帶動波輪9轉動,使上箱體4內的水產生渦流,以對碗碟進行清洗。所述上箱體4的底板11和外殼體1之間構成了下腔體12,所述外殼體1上設有將下腔體12封閉的下箱門13,優選的,下箱門13上設置第二把手。所述下腔體12內設置第一儲水箱14、第二儲水箱15、進水泵16和循環水泵17,所述第一儲水箱14和第二儲水箱15內設置加熱裝置18和溫度傳感器19,加熱裝置18可以為電加熱裝置,通過控制器2控制加熱裝置18對第一儲水箱14和第二儲水箱15內的水進行加熱,溫度傳感器19檢測到第一儲水箱14和第二儲水箱15內的水溫傳遞給控制器2,從而通過加熱裝置18和溫度傳感器19的配合,以使得第一儲水箱14和第二儲水箱15具有合適的溫度,便于使用溫水對碗碟進行清洗,提高清潔效果。所述第一儲水箱14上設置第一進水口、循環水進口和循環水出口,所述第二儲水箱15上設置第二進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進水泵16的進水端通過第一水管20與外部水源連接,所述進水泵16的出水端通過進水總管21與三通分流閥22的入口連接,所述三通分流閥22的一個出口通過第一進水支管23與第一進水口連接,所述三通分流閥22的另一個出口通過第二進水支管24與第二進水口連接。通過三通分流閥22的設置可以將外部水源的清水分別注入第一儲水箱14和第二儲水箱15內,從而方便分別使用第一儲水箱14和第二儲水箱15內的水對碗碟進行清洗,提高清洗效率。所述循環水出口處設置循環水出水管25,所述循環水出水管25的一端伸入第一儲水箱14內部,所述循環水出水管25的另一端與循環水泵17連接,所述循環水泵17通過第二水管與三通合流閥26的一個入口連接,所述第二出水口處設置第三水管27,所述第三水管27的一端伸入第二儲水箱15的內部,所述第三水管27的另一端與三通合流閥26的另一個入口連接,所述三通合流閥26的出口通過上水管28與噴水裝置7連通。通過三通合流閥26的不同入口與上水管28的連通,可以使第一儲水箱14和上箱體4內的水進行循環,進行初步清洗,或者使第二儲水箱15內的清水通過上水管28引入噴水裝置7,對上箱體4內的碗碟進行二次清洗。通過控制器2控制三通分流閥22、三通合流閥26各個入口、出口的連通。所述底板11上設有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通過第四水管29與循環水進口連接,所述第一儲水箱14的底部設有污水出口,所述污水出口處設置污水出水管30,所述第四水管29、污水出水管30上均設置電磁閥31,所述外殼體1上設置供污水出水管30穿出的通孔32。所述電機、進水泵16、循環水泵17、加熱裝置18、溫度傳感器19、三通分流閥22、三通合流閥26、電磁閥31均與控制器2連接。通過控制器2控制電磁閥31的打開和閉合,當需要將上箱體4內的水引入第一儲水箱14內時,控制器2控制第四水管29上的電磁閥31打開;當需要將第一儲水箱14內污水排出時,控制器2控制污水出水管30上的電磁閥31打開。
在使用本實用新型時,首先,控制器2控制進水泵16依次對第一儲水箱14、第二儲水箱15進入,然后,控制器2控制加熱裝置18對第一儲水箱14和第二儲水箱15內的水進行加熱;通過控制器2控制三通合流閥26的不同入口和出口的連通,先使第一儲水箱14和上箱體4內水的循環流通,對碗碟進行初步清洗,然后通過第二儲水箱15內的清水直接對上箱體4內的碗碟進行二次清洗,這樣對碗碟做二次清洗時的水質有了保證,可以節約引入清水以進行碗碟的清洗的次數,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而且使得碗碟的清洗效果比較好;同時,通過第一儲水箱14的設置,可以將最后一次清洗碗碟時的較干凈的水進行保留,以方便對下一批次的碗碟進行清洗。
進一步的,所述進水總管21上設置流量計33,所述流量計33與控制器2連接,通過流量計33可以檢測到進水總管21的進水量,從而可以根據實際清洗的情況,控制進水總管21的進水量,到達節約用水的目的。
進一步的,所述通孔32的位置低于電磁閥31的位置,所述污水出水管30由電磁閥31一側向通孔32一側傾斜設置,可以使第一儲水箱14和污水出水管30內的污水排出完全,從而減小了第一儲水箱14內的污水殘留,保持第一儲水箱14內的干凈,便于洗一次清洗時第一儲水箱14的清洗水的質量,提高清洗效率。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儲水箱14、第二儲水箱15均設有可拆卸的上蓋,便于第一儲水箱14、第二儲水箱15內部的清洗,從而使第一儲水箱14、第二儲水箱15保持干凈,保證了第一儲水箱14、第二儲水箱15內的水質,提高碗碟的清洗效率。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儲水箱14、第二儲水箱15均與外殼體1可拆卸連接,方便將第一儲水箱14、第二儲水箱15取出外殼體1,以對第一儲水箱14、第二儲水箱15進行清洗。第一儲水箱14、第二儲水箱15可以通過螺栓固定在外殼體1上,也可以在所述外殼體1內滑移設置固定架35,在所述固定架35上設置與第一儲水箱14、第二儲水箱15相適應的放置槽36,所述第一儲水箱14、第二儲水箱15上均設有擱置在放置槽36邊框的凸耳37,通過第一儲水箱14、第二儲水箱15上的凸耳37擱置在放置槽36邊框上,使第一儲水箱14、第二儲水箱15放置在固定架35上,使得安裝和取出第一儲水箱14、第二儲水箱15都很方便。
實施例:一種自動洗碗機,包括外殼體1和外殼體1上設置的控制器2,所述外殼體1的一側設有第一開口3,所述外殼體1內設置上箱體4,所述上箱體4上與第一開口3相對應的位置設有第二開口5,所述第二開口5處設置上箱門6。所述上箱體4內設置噴水裝置7、碗架8和電機控制的波輪9,所述噴水裝置7安裝于上箱體4的頂板10上,所述波輪9轉動安裝于上箱體4的底板11上。所述上箱體4的底板11和外殼體1之間構成了下腔體12,所述外殼體1上設有將下腔體12封閉的下箱門13。所述下腔體12內設置第一儲水箱14、第二儲水箱15、進水泵16和循環水泵17,所述第一儲水箱14、第二儲水箱15均與外殼體1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一儲水箱14和第二儲水箱15內設置加熱裝置18和溫度傳感器19。所述第一儲水箱14上設置第一進水口、循環水進口和循環水出口,所述第二儲水箱15上設置第二進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進水泵16的進水端通過第一水管20與外部水源連接,所述進水泵16的出水端通過進水總管21與三通分流閥22的入口連接,所述三通分流閥22的一個出口通過第一進水支管23與第一進水口連接,所述三通分流閥22的另一個出口通過第二進水支管24與第二進水口連接,所述進水總管21上設置流量計33,所述流量計33與控制器2連接。所述循環水出口處設置循環水出水管25,所述循環水出水管25的一端伸入第一儲水箱14內部,所述循環水出水管25的另一端與循環水泵17連接,所述循環水泵17通過第二水管與三通合流閥26的一個入口連接。所述第二出水口處設置第三水管27,所述第三水管27的一端伸入第二儲水箱15的內部,所述第三水管27的另一端與三通合流閥26的另一個入口連接,所述三通合流閥26的出口通過上水管28與噴水裝置7連通。所述底板11上設有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通過第四水管29與循環水進口連接。所述第一儲水箱14的底部設有污水出口,所述污水出口處設置污水出水管30,所述第四水管29、污水出水管30上均設置電磁閥31,所述外殼體1上設置供污水出水管30穿出的通孔32,所述通孔32的位置低于電磁閥31的位置,所述污水出水管30由電磁閥31一側向通孔32一側傾斜設置。所述電機、進水泵16、循環水泵17、加熱裝置18、溫度傳感器19、三通分流閥22、三通合流閥26、電磁閥31均與控制器2連接。本實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減少水資源的浪費,提高清潔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