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燜燒罐蓋子。
背景技術:
目前,燜燒罐作為一種無火烹飪用具受到人們的歡迎,現有的燜燒罐大都結構簡單,上蓋與皮圈座是固定連接的,無法拆卸,所以使用后清洗比較困難,清洗不干凈的話容易滋生細菌。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燜燒罐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燜燒罐蓋子。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燜燒罐蓋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蓋、芯子以及皮圈座,所述的皮圈座的中心開有圓孔,所述的上蓋焊接在芯子的上端面,所述的上蓋與芯子的內腔構成密閉空間;所述的芯子的下端面的圓周上對稱設置有兩個占四分之一圓周的缺口,所述的皮圈座的上端面圓周上與缺口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凸塊,所述的缺口與所述的凸塊相適配,所述的缺口的兩側分別開設有與所述的凸塊相配合的卡槽。
進一步,所述的芯子的側壁上設置有與杯體相連接的螺牙。
進一步,所述的凸塊的底部設置有第一硅膠圈。
進一步,所述的圓孔內設置有第二硅膠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體現在:上蓋與皮圈座可拆卸,清洗方便,安裝便利。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a是皮圈座主視圖。
圖2b是皮圈座仰視圖。
圖2c是皮圈座側視圖。
圖3a是芯子剖視圖。
圖3b是芯子主視圖。
圖3c是芯子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3c,燜燒罐蓋子,包括上蓋1、芯子2以及皮圈座3,所述的皮圈座3的中心開有圓孔,所述的上蓋1焊接在芯子2的上端面,所述的上蓋1與芯子2的內腔構成密閉空間;所述的芯子2的下端面的圓周上對稱設置有兩個占四分之一圓周的缺口21,所述的皮圈座3的上端面圓周上與缺口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凸塊31,所述的缺口21與所述的凸塊31相適配,所述的缺口21的兩側分別開設有與所述的凸塊31相配合的卡槽。
進一步,所述的芯子2的側壁上設置有與杯體相連接的螺牙。
進一步,所述的凸塊31的底部設置有第一硅膠圈4。
進一步,所述的圓孔內設置有第二硅膠圈5。
本實施例中,皮圈座上的凸塊對準芯子上的缺口放進去,皮圈座向左或向右轉90度,皮圈座與芯子就卡住不會掉;拆卸時,皮圈座轉動,當皮圈座上的凸塊與芯子上的缺口對齊時,將上蓋上提即可。
本說明書實施例所述的內容僅僅是對發明構思的實現形式的列舉,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應當被視為僅限于實施例所陳述的具體形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也及于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實用新型構思所能夠想到的等同技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