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具體涉及一種卡合機構以及包含該卡合機構的吸塵器。
背景技術:
吸塵器一般包含吸塵器主機和吸塵器附件兩部分,吸塵器附件一般可為吸塵器延長管和吸塵器吸嘴。在使用時,可根據需要將吸塵器主機的吸氣口和延長管或吸嘴連接。吸塵器主機包含電機和風葉,電機驅動風葉高速旋轉,將空氣向設定方向排出,同時在吸氣口形成負壓。吸塵器附件與吸塵器主機上的吸氣口連接,從不同的待清潔表面吸取灰塵。
吸氣口與延長管或吸嘴最常見的連接方式是摩擦配合,吸氣口和附件分別做成光滑的圓柱形,直徑匹配,相互接插配合的部位設有一定錐度,使得吸氣口和附件能以一定深度進行摩擦配合。這種配合方式的好處是結構簡單,結合之后風道比較光滑,缺點是配合松緊度難以控制。如果配合過緊,則在需要的時候難以拆開。如果配合不夠緊,吸氣口和附件在吸塵的時候又可能因為推拉動作而相互脫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上述配合松緊度問題而進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卡合機構以及包含該卡合機構的吸塵器。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卡合機構,用于連接吸塵器的吸氣口和吸塵器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公接頭,具有與吸塵器附件連通的接頭本體以及設置在該接頭本體內的鎖扣件,該鎖扣件的前端通過轉軸與接頭本體可轉動地連接,鎖扣件的后端延伸到接頭本體上的限位腔里并可以在限位腔里上下活動,在鎖扣件的前端和后端之間設置有帶有斜面的鎖緊塊,該鎖緊塊的下方設置有彈性件,在鎖緊塊和轉軸之間設置有按鈕;以及母接頭,設置在吸氣口處,與公接頭卡合,具有鎖緊腔室以及凸棱,其中,當公接頭與母接頭卡合之后,鎖緊塊進入母接頭上的鎖緊腔室內,并與凸棱緊密配合,將公接頭與母接頭鎖緊在一起,使得公接頭不會從母接頭中滑出,在公接頭與母接頭處于卡合鎖緊狀態時,按下按鈕,鎖緊塊與凸棱脫離接觸,使得公接頭可以從母接頭退出。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卡合機構中,還可以具有這樣的特征:其中,按扭到鎖緊塊的距離不大于按鈕到轉軸的距離的一半。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卡合機構中,還可以具有這樣的特征:其中,彈性件為彈簧。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吸塵器,具有這樣的特征,包括:吸塵器主機,具有吸氣口;吸塵器附件,通過卡合機構與吸氣口連接,其中,卡合機構為上述任意一種的卡合機構,吸塵器附件為吸塵器延長管和吸塵器吸嘴中的1~2種。
實用新型的作用與效果
根據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卡合機構以及吸塵器,因為公接頭具有與吸塵器附件連通的接頭本體以及設置在該接頭本體內的鎖扣件,該鎖扣件的前端通過轉軸與接頭本體可轉動地連接,鎖扣件的后端延伸到接頭本體上的限位腔里并可以在限位腔里上下活動,在鎖扣件的前端和后端之間設置有帶有斜面的鎖緊塊,該鎖緊塊的下方設置有彈性件,且在鎖緊塊和轉軸之間設置按鈕,所以,本實用新型的卡合機構以及吸塵器可以將吸塵器的吸氣口和吸塵器附件連接并且鎖緊,按下按鈕之后又能很方便地解除鎖緊,既保證了吸塵器在使用過程中的牢固,又保證了拆裝的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吸塵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卡合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公接頭與母接頭處于分離狀態;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公接頭的爆炸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母接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卡合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公接頭與母接頭處于卡合狀態;
圖6是圖5中卡合機構處于鎖緊狀態的A-A面剖視圖;以及
圖7是圖5中卡合機構處于解鎖狀態的A-A面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實施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卡合機構以及吸塵器作具體闡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吸塵器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1所示,吸塵器10包括吸塵器主機13、延長管25以及吸嘴14。
吸塵器主機13包括手持部16、電源部17、電風機部18以及塵桶。
吸塵器主機13在塵桶處設置有吸氣口19。
手持部16方便使用者持有。
電源部17給電風機部18供電。
電風機部18包括電機和風葉,電機驅動風葉高速旋轉,將空氣向設定方向排出,同時在吸氣口19形成負壓。
吸氣口19和延長管25之間以及延長管25和吸嘴14之間分別設有卡合機構11,且兩處的卡合機構11相同。故而,吸嘴14既能通過延長管25和吸氣口19連通,也能與吸氣口19直接連通。
因為充電式吸塵器越來越普及,本實施例選用充電式吸塵器,其中的吸嘴14是電動吸嘴,吸嘴14與吸塵器主機13之間有導電線路,用于從吸塵器主機13向吸嘴14供電。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接口鎖緊機構也可以用在交流式吸塵器上,也可以用在不含電動吸嘴的吸塵器,也就是主機與吸嘴之間沒有電路,只有風路的吸塵器。因為圖示兩處卡合機構11的結構完全相同,本實施例僅對吸氣口19和延長管25之間的卡合機構11進行詳細的介紹。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卡合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公接頭與母接頭處于分離狀態。
如圖2所示,卡合機構11包括公接頭12和母接頭。其中母接頭位于吸氣口19的前端。
公接頭12包括接頭本體22和鎖扣件20。接頭本體22套設在延長管25的后端,且與延長管25連通。在本實施例中,接頭本體22也稱為延長管后接頭本體22。其中,延長管后接頭本體22和吸氣口19前端的母接頭構成結合部,鎖扣件20在結合部內起到鎖緊作用。鎖扣件20設置在延長管后接頭本體22內,被延長管后接頭本體22容納。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公接頭的爆炸圖。
如圖3所示,延長管后接頭本體22具有容納鎖扣件20的鎖扣腔37。
鎖扣件20的前方(也就是吸入氣流的上游方向)的末端兩側分別設有向外伸展的短圓柱,也就是轉軸34,分別裝入鎖扣腔37的前方末端兩側的兩個轉軸定位孔38,轉軸34和定位孔38配合之后可以轉動。
鎖扣件20上從前往后依次設有按鈕30,鎖緊塊32和限位筋33。鎖緊塊32帶有斜面。鎖緊塊32的下部設有彈簧21,延長管后接頭本體22上的鎖扣腔37內設有彈簧腔36,彈簧21的下端裝在彈簧腔36內,上端套接在鎖緊塊32下方的凸出部位。
鎖扣件20的后端設有限位筋33,延長管后接頭本體22的鎖扣腔37內后方對應位置處設有可容納限位筋33的限位腔35。將鎖扣件20裝配在鎖扣腔37內的同時,限位筋33裝入限位腔35。限位筋33限制鎖扣件20在上下方向的運動。在上下方向,限位筋33與轉軸34共同作用,使得鎖扣件20處于鎖緊狀態時與延長管接頭本體22的內壁在吸入氣流方向平行;在前后方向,限位筋33裝入限位腔35的同時,鎖緊塊32的前側面31與凸棱41的后側面正好緊密配合。
按鈕30到鎖緊塊32的距離小于按鈕30到轉軸34的距離,更小于按鈕30到限位筋33的距離。在本實施例中,按鈕30到鎖緊塊32的距離等于按鈕30到轉軸34的距離的一半。鎖扣件的轉軸34位于公接頭吸入氣流的上游位置,鎖緊塊32位于下游位置,按鈕30位于轉軸34和鎖緊塊32之間。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母接頭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4所示,吸氣口19的前端為卡合機構11的母接頭,其內孔39的側壁設有鎖緊腔室40和凸棱41。鎖緊塊32和按鈕30之間的間隙足以容納凸棱41。鎖緊腔室40可配合容納鎖緊塊32。
如圖2~4所示,延長管后接頭22的下端設有插針導向塊23和導電針24,吸氣口19的下方設有導電針接口29。當延長管后接頭22進入吸氣口19前端的母接頭使得延長管和主機的風道連通并且鎖緊時,導電針24也進入導電針接口29,使得吸塵器主機13通向延長管25的電路接通。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卡合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公接頭與母接頭處于卡合狀態;圖6是圖5中卡合機構處于鎖緊狀態的A-A面剖視圖;以及圖7是圖5中卡合機構處于解鎖狀態的A-A面剖視圖。
如圖6所示,在鎖緊狀態時,凸棱41與鎖緊塊32的側面31貼合,共同阻止鎖緊塊32相對吸氣口19向前運動,保證了延長管25與吸氣口19牢固結合,不會輕易脫開。此外,延長管后接頭本體22與吸氣口19的配合錐度也適當設計,保證延長管后接頭本體22不會過分深入吸氣口19的內部,這一點跟常見的吸塵器接口的設計相同。
另外,限位腔35的上部邊緣和轉軸34處于同一平面中,并且與吸氣口19的軸線平行,當卡合機構處于鎖緊狀態時,限位筋33到達限位腔35的上邊緣,鎖扣件20與吸氣口19的軸線平行。
如圖7所示,按鈕30被按壓,鎖緊塊32的側面31與凸棱41分離,此時往相反方向牽引公接頭12和母接頭即可將它們分離。
本實施例的吸塵器的使用方法如下:
把公接頭12裝入吸氣口19的前端(也就是母接頭)內并往吸塵器主機內部推進,母接頭前端的凸棱41先與鎖扣件20的后端接觸,再沿鎖緊塊32的斜坡擠壓鎖緊塊32,使得鎖緊塊32向下運動并壓縮彈簧21,直到凸棱41越過鎖緊塊32,彈簧21向上復位,推動鎖緊塊32進入鎖緊腔室40,凸棱41與鎖緊塊側面31接觸,進入鎖緊狀態,同時公接頭12也到達母接頭內部的最大深度,使得公接頭12與吸氣口19牢固配合。
當公接頭與母接頭處于鎖緊狀態時,按壓按鈕30,使得鎖扣件20圍繞轉軸34向下偏轉,帶動鎖緊塊32向下運動并壓縮彈簧21,直到鎖緊塊32和凸棱41脫離接觸,此時將公接頭12往遠離吸氣口19的方向移動,就能將公接頭從吸氣口19的前端(母接頭)內拔出,使得公接頭12與吸塵器主機脫離接觸。此時松開按鈕30,彈簧21向上復位,帶動鎖緊塊32復位,也就可以跟吸塵器進行下一次連接。
實施例的作用與效果
根據本實施例的卡合機構以及吸塵器,因為公接頭具有與吸塵器附件連通的接頭本體以及設置在該接頭本體內的鎖扣件,該鎖扣件的前端通過轉軸與接頭本體可轉動地連接,鎖扣件的后端設置有限位筋和帶有斜面的鎖緊塊,該鎖緊塊的下方設置有彈性件,且在鎖緊塊和轉軸之間設置操作按鈕,所以,本實施例的卡合機構以及吸塵器可以將吸塵器的吸氣口和吸塵器附件連接并且鎖緊,按下按鈕之后又能接觸鎖緊,既保證了吸塵器在使用過程中的牢固連接,又保證了拆裝的方便。另外,本實施例的卡合機構的內壁光滑,沒有銷釘或者類似零件,不會牽掛毛發,也不會產生額外噪音。而且,本實施例的卡合機構不需要手工操作按鈕或者其它零件就可以進入鎖緊狀態,鎖緊力也足以防止吸塵器附件在推拉清掃過程中從吸塵器上脫開,需要解鎖時只要輕壓按鈕并往外拉動,就能讓吸塵器附件與吸塵器主機脫離接觸,因此,本實施例所公開的卡合機構既實現了吸塵器吸口與附件的緊密配合,也兼具操作便利性,比較充分地實現了實用新型目標。
上述實施方式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案例,并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在上述實施例中,吸氣口為吸塵器主機的吸氣口,但是當吸塵器主機組裝有延長管后,如需再次組裝,此時的吸氣口為延長管的吸氣口。
在上述實施例中,吸塵器附件包括延長管和吸嘴,也可以根據使用情況,吸塵器附件僅包含延長管或者吸嘴。
在上述實施例中,按鈕30到鎖緊塊32的距離等于按鈕30到轉軸34的距離的一半,在本實用新型中,按鈕30到鎖緊塊32的距離也可以小于按鈕30到轉軸34的距離的一半,只要能實現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