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濕巾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滴塑濕巾。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的生活品質的提高,濕巾因其帶有液體成分且去污消毒效果好,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和使用,用戶在使用濕巾時,希望能夠高效、徹底的去除污垢,但是,市面上常見的濕巾大多為柔順光滑的表面,在使用時與接觸面的摩擦力較小,不能快速高效的清理污垢;此外,濕巾含有的液體成分進一步的減小了濕巾表面與接觸面之間的摩擦力,從而大大降低了去污效果。
申請號為201120403397.0的專利公開了一種壓紋濕巾,該方案通過在濕巾的清潔載體上設置波浪形的壓紋增加濕巾表面與接觸面的摩擦力,增強去污效果。但是該濕巾的壓紋很容易在使用過程中變平整,進而導致濕巾表面與接觸面之間的摩擦力變小,減輕了去污效果;而且,這種帶有波浪形壓紋的濕巾不能很好的與縫隙或角落的接觸面接觸,在清理范圍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滴塑濕巾。本產品提供的技術方案是在濕巾表面設置防滑結構,該防滑結構為多個凸起的滴塑點,且分布于濕巾表面,從而增加濕巾與接觸面之間的摩擦力、增強濕巾的去污能力,且凸起的滴塑點能很好地深入縫隙或角落,并與縫隙或角落的表面接觸,從而擴大清潔范圍。
一種滴塑濕巾,其特征在于,包括液體承載本體和防滑結構,所述液體承載本體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防滑結構位于所述液體承載本體的上表面和/ 或下表面,所述防滑結構為多個凸起的滴塑點。
優選的,上述滴塑濕巾中,所述滴塑點均勻分布在所述液體承載本體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
優選的,上述滴塑濕巾中,所述滴塑點按預設形狀分布于所述液體承載本體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
優選的,上述滴塑濕巾中,所述液體承載本體包括多個區域,所述滴塑點按不同密度分別分布于所述多個區域。
優選的,上述滴塑濕巾中,所述多個區域包括按照所述液體承載本體的中線對折分隔的四個區域,所述滴塑點按不同密度分別分布于所述四個區域包括,所述滴塑點按不同密度分別分布于所述四個區域,或所述滴塑點在同一表面兩個區域內的密度不同。
優選的,上述滴塑濕巾中,在所述液體承載本體包括一層或多層。
優選的,上述滴塑濕巾中,若所述液體承載本體包括多層,該多層間隙中包含有擠壓顆粒。
優選的,上述滴塑濕巾中,所述滴塑點凸出所述液體承載本體的表面的高度為0.3~5mm。
優選的,上述滴塑濕巾中,所述滴塑點的形狀包括部分正球體、部分橢圓體、方體或不規則體中的任意一個。
優選的,上述滴塑濕巾中,所述液體承載本體由無紡布或紙質材料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為:
通過在液體承載本體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設置防滑結構,可以全方位增加濕巾與接觸面之間的摩擦力,充分發揮濕巾各部分的去污能力,達到強力去污的效果;當防滑結構位于液體承載本體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時,用戶可以根據清潔面污漬臟的程度選擇濕巾的不同表面進行清潔,有針對性的進行去污,這不僅會使濕巾的去污能力更加全面,而且增加了用戶體驗;防滑結構為多個凸起的滴塑點,滴塑點可以深入縫隙或角落,并與縫隙或角落的表面接觸,這進一步擴大了濕巾的清潔范圍。具體的技術效果在以下實施例中加以陳述。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滴塑濕巾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滴塑濕巾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滴塑濕巾的部分截面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提供的滴塑濕巾的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提供的滴塑濕巾包括中線部分在內的部分截面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提供的滴塑濕巾的部分截面示意圖。
其中,圖1至圖6中部件的編號具體為:1-液體承載本體;12-第一防滑區;12-第二防滑區;13-第三防滑區;14-第四防滑區;2-滴塑點;3-上表面; 4-下表面;5-中間層;51-擠壓顆粒;6-上層;7-下層;L-中心線。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和產生的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該濕巾由液體承載本體1和防滑結構組成,液體承載本體1 為單層,且形狀呈矩形,長度為寬度的1~2.5倍,其中液體承載本體1通過浸潤或附著的方式承載有液體,該液體可以為乳液、消毒液等滿足濕巾使用功能的任一液體狀物質;液體承載本體1由無紡布或紙質材料制成的,可以理解的是,該液體承載本體1還可以由棉、麻紡織物等其它形式的布料;防滑結構位于液體承載本體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通過在液體承載本體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設置防滑結構,可以全方位增加濕巾表面與接觸面之間的摩擦力,充分發揮濕巾各部分的去污能力,達到強力去污的效果。
此外,防滑結構還可以位于液體承載本體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即液體承載本體1的上下表面的其中一面為帶有防滑結構的強力去污面,另一面為光滑柔順的表面(圖中未示出)。這樣設置時,用戶可以根據清潔面污漬臟的程度選擇濕巾的不同表面進行清潔,有針對性的進行去污,這不僅會使濕巾的去污能力更加全面,而且增加了用戶體驗。
防滑結構由多個凸起的滴塑點2組成。這可以保證防滑結構能深入縫隙或角落,并與縫隙或角落的表面接觸,這進一步擴大了濕巾的清潔范圍。
該濕巾的局部結構可以如圖2所示,滴塑點2按矩形點陣的形式均勻分布在液體承載本體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且每個滴塑點2在橫向和豎向上與相鄰的滴塑點2之間的距離相等,在橫向或豎向上的滴塑點2的幾何中心之間的距離為d1,d1的大小為2~9mm。
當d1為2mm時,可以保證濕巾表面與接觸面表面之間的摩擦力在最大的情況下而不會損害所要清潔的表面。當d1為9mm時,可以保證濕巾表面與接觸面表面之間保留一定摩擦力可以去污,同時留有的裸露表面與接觸面表面直接接觸,清除殘留的微小痕跡。
通過改變滴塑點2之間的距離d1的大小,可以調節濕巾表面與接觸面表面之間的摩擦力;由于d1的值越小,濕巾表面與接觸面表面之間的摩擦力越大,濕巾的去污能力就越強,但是當d1的值小于2mm時,濕巾表面在與接觸面表面接觸時,會對接觸面表面造成損害,留下劃痕等;反之d1的值越大,濕巾表面與接觸面表面之間的摩擦力越小,濕巾的去污能力就越弱,所以,通過d1的大小為2~9mm,在避免接觸面表面造成損害,留下劃痕的基礎上,增大了該濕巾污能力
在實際應用中,還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清潔的表面的具體情況,生產d1值為 2~9mm之間的多種濕巾,從而使用戶可以根據污漬臟的程度選擇不同的濕巾類型進行清潔,有針對性的進行去污,這增加了用戶的選擇范圍。
如圖3所示,液體承載本體1包括上表面3和下表面4,滴塑點2為凸出液體承載本體1表面的半球體,且滴塑點2凸出液體承載本體1表面的高度為 0.3~5mm,以上表面3為例,滴塑點2頂端至上表面3的距離為h,h的大小為0.3~5mm。
由于液體承載本體1承載有液體,當使用濕巾擦拭時,液體會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而減少,而液體承載本體1的材質會導致自身在逐漸失去水分的同時在滴塑點2之間會向上略微的膨脹鼓起,當液體承載本體1完全失去水分時,膨脹鼓起的高度達到最大值。
當h值為0.3mm時,可以保證滴塑點2在液體承載本體1在完全失去水分時,略高于液體承載本體1膨脹鼓起的最大高度,不會降低濕巾表面與接觸面表面的摩擦力。當h值為5mm時,可以保證濕巾表面與接觸面表面之間的摩擦力在最大的情況下而不會損害所要清潔的表面。
由于h值的大小如果小于0.3mm,會導致濕巾表面與接觸面表面的摩擦力過小,造成去污效果不明顯;h值的大小如果大于5mm,則會導致濕巾表面與接觸面表面的摩擦力過大,損壞接觸面,所以將h的值設置在0.3~5mm,可以保證濕巾在使用過程中,既可以達到去污的效果,又不會損壞清潔面。而且用戶可以根據污漬臟的有針對性的進行去污,這增加了用戶的體驗范圍。
在實際應用中,還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清潔的表面的具體情況,生產h值為 0.3~5mm之間的多種濕巾,從而使用戶可以根據需要清潔的表面的污漬情況以及表面材質,選擇不同的濕巾類型進行針對性的清潔去污,這增加了用戶的選擇范圍。
滴塑的形狀不僅限于半球體,其形狀包括部分正球體、部分橢圓體、方體或不規則體中的任意一個。
可選的,每個滴塑點2大小、形狀不同。
滴塑點2的形狀不同,會導致濕巾表面與接觸面之間的摩擦力不同。用戶可以根據去污要求,選擇設置有不同形狀滴塑點2的濕巾,這樣可以擴大用戶的選擇范圍,增加用戶體驗。
實施例2
與實施例1相比較,實施例2中滴塑點2之間的位置關系不同,滴塑點2 是按預設形狀分布于所述液體承載本體1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的。
如圖4所示,根據用戶需求不同,多個滴塑點2形成不同圖案或形狀分布于液體承載本體1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具體的,預設形狀為以滴塑點2為最小構成單位形成具有裝飾性的、且結構整齊勻稱的花紋或圖形。這可以在保證濕巾去污效果的同時增加用戶的選擇范圍,用戶可以根據喜好選擇帶有不同圖案的濕巾,增加體驗效果。
實施例3
與實施例1相比較,實施例3中將液體承載本體1劃分為多個不同區域,且不同區域內,滴塑點2按不同密度分別分布;多個區域包括按照液體承載本體1的中線對折分隔的四個區域,滴塑點2按不同密度分別分布于四個區域包括,滴塑點2按不同密度分別分布于四個區域,或滴塑點2在同一表面兩個區域內的密度不同。滴塑點2在某一區域內密度只要是通過每個滴塑點2在橫向和豎向上與相鄰的滴塑點2之間的距離判定的,距離越小,所代表的密度越大。
具體的,如圖5所示,圖5為濕巾的截面示意圖,L為液體承載本體1的中心線,液體承載本體1按中心線L劃分為面積相同的第一防滑區11,第二防滑區12、第三防滑區13和第四防滑區14四個區域;第一防滑區11和第二防滑區12構成液體承載本體1的上表面3,第三防滑區13和第四防滑區14構成液體承載本體1的下表面4。這可以向用戶提供不同的使用區域,用戶可以根據劃分的區域進行使用,充分利用濕巾的不同表面,用戶還可以通過同一張濕巾的不同部分,實現不同的功能需求,提高了該濕巾的利用效率,避免浪費。
滴塑點2按不同密度以矩形點陣的形式均勻分布第一防滑區11,第二防滑區12、第三防滑區13和第四防滑區14上。在不同防滑區內,每個滴塑點2在橫向和豎向上與相鄰的滴塑點2之間的距離相等。
在第一防滑區11內,在橫向或豎向上的滴塑點2的形心之間的距離為 d2,在第二防滑區12內,在橫向或豎向上的滴塑點2的形心之間的距離為d3,在第三防滑區13內,在橫向或豎向上的滴塑點2的形心之間的距離為d4,在第四防滑區14內,在橫向或豎向上的滴塑點2的形心之間的距離為d5,其中:d5大于d4大于d3大于d2;
上述d2、d3、d4、d5的大小關系僅僅是示例性的,在實際應用中,上述 d2、d3、d4、d5的大小還可以為d4大于d5大于d3大于d2等其它大小關系,本實用新型對具體的大小關系不加以限定。
優選的,不同區域內的滴塑點2的頂端距離表面的距離、形狀以及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實用新型不加以限定。。
用戶可以根據去污要求和進度,選擇不同區域的濕巾表面進行使用,可以充分的發揮濕巾的使用價值,而且交替使用不同區域的濕巾表面,可以使濕巾的去污效果更加明顯,用戶還可以通過同一張濕巾的不同部分,實現不同的功能需求,提高了該濕巾的利用效率,避免浪費
實施例4
與實施例1相比較,實施例4中將液體承載本體1為多層結構,且該多層間隙中包含有擠壓顆粒51。
具體的,如圖6所示,液體承載本體1包括上層6、中間層5和下層7,中間層5位于上層6和下層7之間,中間層5中填充有擠壓顆粒51,擠壓顆粒 51內部填充有液體,該液體可以為乳液、消毒液等滿足濕巾使用功能的任一液體狀物質。
可選的,中間層5與上層6和下層7通過網狀材質隔開。
可選的,擠壓顆粒51為正球體、橢圓體、方體或不規則體,且外部包裹有膜結構。
為了延長濕巾的保質期,將液體承載本體1承載的液體通過密封的擠壓顆粒51進行保存,當用戶需要使用濕巾時,只需外部施壓將擠壓顆粒51破開,使擠壓顆粒51中的液體流出,浸潤液體承載本體1即可使用。該施壓方式可以通過擠壓,揉捏等動作實現。
通過將液體存儲于密封的擠壓顆粒51中,可以延長濕巾的保質期限,用戶通過外部施壓將原有的濕巾進行干濕轉換并使用,方便用戶的使用,而且,用戶可以通過一次按壓部分濕巾,進行分次使用,避免使用浪費;另外,在用戶已打開濕巾外包裝的情況下,通過將液體存儲于密封的擠壓顆粒51中,避免了液體的揮發,從而可以延長了濕巾的使用期限。
其他內容請參照實施例1。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