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功能家居用門板,屬于家居制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傳統門板的橫框和豎框之間連接方式存在90度直拼和45度斜拼兩種,45度斜拼連接方式容易出現拼縫不易控制且四角拼接處拼縫大,尖銳,容易刮傷的問題,從而導致使用時不安全;而90度直拼連接方式雖然門板表面光滑,但拼接接觸面積小,會導致門板結構不穩定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多功能家居用門板,該家居用門板能夠對門板的異常振動起監控作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手段為:
一種多功能家居用門板,包括四條依次首尾連接的邊框,四條邊框圍合成一個矩形框架,每條所述邊框包括外邊框和內邊框,相鄰所述外邊框呈直角連接,相鄰所述外邊框采用膠水和圓棒榫固定連接,相鄰所述內邊框呈45°斜角連接,相鄰所述內邊框采用膠水和圓棒榫固定連接;還包括嵌在矩形框架中的芯板,所述芯板包括樹脂防劃層、防潮層和基層,每條所述內邊框與芯板的連接處設有卡槽,所述芯板的四個邊沿分別嵌入與其對應的內邊框卡槽中;所述芯板上設有監控裝置以及與監控裝置連接的開關、攝像頭、喇叭、紅外探測頭和振動傳感器;所述監控裝置包括中央處理單元以及與中央處理單元連接的開關輸入模塊、紅外探測模塊、振動檢測電路、視頻采集模塊、音頻記錄模塊和儲存模塊。
其中,所述邊框為實木板邊框或密度板邊框,所述芯板基層為實木板基層或密度板基層。
其中,所述芯板上設有多個凹槽結構,所述監控裝置、開關、攝像頭、喇叭、紅外探測頭和振動傳感器分別固定在對應的凹槽結構中。
其中,兩條豎直方向的邊框外包覆有硅膠層。
其中,兩條水平方向的邊框外連接有橡膠層,所述橡膠層的橫截面呈弧形,所述弧形橫截面的高度為3mm。
有益效果:相比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門板采用雙重連接方式,外邊框為直角連接,內邊框為45°斜角連接,這樣既加固了門板的穩定性,也避免了45°斜角連接時容易出現的刮傷問題;另外本實用新型門板在芯板上設置監控裝置以及紅外探測頭和振動傳感器,能對家中門板的異常振動起監控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多功能門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監控裝置的系統原理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多功能門板的側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芯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多功能家居用門板,包括四條依次首尾連接的邊框1,四條邊框1圍合成一個矩形框架,每條邊框1包括外邊框2和內邊框3,相鄰外邊框2呈直角連接,相鄰外邊框2采用膠水和圓棒榫固定連接,相鄰內邊框3呈45°斜角連接,相鄰內邊框3采用膠水和圓棒榫固定連接;還包括嵌在矩形框架中的芯板4,芯板4包括樹脂防劃層12、防潮層13和實木基層14,每條內邊框3與芯板4的連接處設有卡槽,芯板4的四個邊沿分別嵌入與其對應的卡槽中,還可以在卡槽內注入膠水,從而進一步加固芯板4與內邊框3的連接緊度;芯板4上設有監控裝置5以及與監控裝置5連接的開關6、攝像頭8、喇叭7、紅外探測頭9和振動傳感器10;監控裝置5包括中央處理單元以及與中央處理單元連接的開關輸入模塊、紅外探測模塊、振動檢測電路、視頻采集模塊、音頻記錄模塊和儲存模塊;芯板4上設有多個凹槽結構,監控裝置5、開關6、攝像頭8、喇叭7、紅外探測頭9和振動傳感器10分別固定在對應的凹槽結構中。外邊框2的邊緣厚度為5~6cm,芯板4的中心厚度為3cm。
本實用新型家居用門板兩條豎直方向上的框外邊1包覆有硅膠層,硅膠層的厚度為5mm,硅膠層通過膠水固定粘貼在豎直方向的邊框1上,兩條水平方向上的邊框1外連接有橡膠層11,橡膠層11的橫截面呈弧形,弧形橫截面的高度為3mm,橡膠層11的厚度為2mm,橡膠層11與水平方向邊框1的連接處通過膠水固定連接。
當有人接近門板或者門板發生振動或者門板被移動離開門框(即前置開關被觸發)時,中央處理單元檢測到相應狀態的改變和相應信息的輸入,啟動視頻采集模塊和音頻記錄模塊對攝像頭監控下的區域進行視頻采集和音頻采集,并將采集到的信息存入儲存模塊中,儲存模塊包含一路可插拔TF卡的接口,從而將采集的視頻和音頻數據存儲到TF卡中。監控模塊還包括給監控裝置系統供電的電源模塊。
本實用新型家居用門板四角無尖銳角,能夠避免刮傷,保證了使用安全性;另外門板采用雙重拼接方式使門板的結合更牢固,有效提高了門板的穩定性;另外本實用新型家居用門板在芯板上設置監控裝置以及紅外探測頭和振動傳感器,能夠對家中門板的振動起到監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