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床上用品技術領域,特別涉及枕頭技術領域,具體是指一種雙高度枕頭。
背景技術:
枕頭,是一種睡眠工具。一般認為,枕頭是人們為睡眠舒適而采用的填充物。從現代醫學研究上認識,為保護頸部的正常生理彎曲,維持人們睡眠時正常的生理活動,睡覺時須采用枕頭。
請參見圖1所示,具有胃酸過多、胃食管反流病、呼吸系統疾病、感覺窒息、或高血壓的人10睡覺時習慣使用兩個枕頭20,但是在一個長期過程中,這一行為將給身體造成新的生理問題,會對包括喉嚨和鼻咽的頸部、包括肺、食管和心臟的胸部、胃和腹部肌肉、以及脊椎有額外的壓力。
多年間,身體的這些部位和系統將面臨嚴重的疾病、損傷和破裂,導致所有這些的原因主要不是將身體從頭側抬起,而是如何抬起,其中使用兩個枕頭20沒有讓脊椎以健康的方式保持直的姿勢。
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枕頭,其能夠將身體從頭側抬起,且讓脊椎以健康的方式保持直的姿勢。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高度枕頭,其能夠將身體從頭側抬起,且讓脊椎以健康的方式保持直的姿勢,適于大規模推廣應用。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高度枕頭,其具有保健功效,能夠保護生命,挽救生命,適于大規模推廣應用。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高度枕頭,其設計巧妙,結構簡潔,使用簡便,適于大規模推廣應用。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的雙高度枕頭,具有上表面,其特點是,所述上表面為臺階形并具有第一支承面、連接表面和第二支承面,所述第一支承面和所述第二支承面橫向設置,所述第一支承面所處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二支承面所處的位置,所述第一支承面通過所述連接表面連接所述第二支承面形成所述臺階形,所述第一支承面用于支承人體的肩膀、胸部或脊椎的靠近頭部的部分,所述第二支承面用于支承所述頭部。
較佳地,所述第一支承面的靠近所述連接表面的部分內凹。
較佳地,所述第二支承面的中部內凹。
較佳地,所述連接表面豎向設置。
較佳地,所述連接表面為反S形表面,所述連接表面的靠近所述第二支承面的部分朝外弧形凸出,所述連接表面的靠近所述第一支承面的部分朝內弧形凹進。
較佳地,所述雙高度枕頭還具有側面,所述側面遠離所述第二支承面并與所述第一支承面連接且朝外弧形凸出。
較佳地,所述第一支承面、所述連接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承面一體成形。
較佳地,所述雙高度枕頭還具有下表面,所述下表面水平設置并位于所述上表面的下方,所述第一支承面至所述下表面的距離為所述第二支承面至所述下表面的距離的二分之一。
較佳地,所述雙高度枕頭還具有下表面,所述下表面水平設置并位于所述上表面的下方,所述下表面為所述雙高度枕頭的水平支撐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1、本實用新型的雙高度枕頭具有上表面,為臺階形并具有第一支承面、連接表面和第二支承面,第一支承面和第二支承面橫向設置,第一支承面所處的位置低于第二支承面所處的位置,第一支承面通過連接表面連接第二支承面形成臺階形,第一支承面用于支承人體的肩膀、胸部或脊椎的靠近頭部的部分,第二支承面用于支承頭部,從而能夠將身體從頭側抬起,且讓脊椎以健康的方式保持直的姿勢,適于大規模推廣應用。
2、本實用新型的雙高度枕頭具有上表面,為臺階形并具有第一支承面、連接表面和第二支承面,第一支承面和第二支承面橫向設置,第一支承面所處的位置低于第二支承面所處的位置,第一支承面通過連接表面連接第二支承面形成臺階形,第一支承面用于支承人體的肩膀、胸部或脊椎的靠近頭部的部分,第二支承面用于支承頭部,從而能夠將身體從頭側抬起,且讓脊椎以健康的方式保持直的姿勢,因此,具有保健功效,能夠保護生命,挽救生命,適于大規模推廣應用。
3、本實用新型的雙高度枕頭具有上表面,為臺階形并具有第一支承面、連接表面和第二支承面,第一支承面和第二支承面橫向設置,第一支承面所處的位置低于第二支承面所處的位置,第一支承面通過連接表面連接第二支承面形成臺階形,第一支承面用于支承人體的肩膀、胸部或脊椎的靠近頭部的部分,第二支承面用于支承頭部,從而能夠將身體從頭側抬起,且讓脊椎以健康的方式保持直的姿勢,設計巧妙,結構簡潔,使用簡便,適于大規模推廣應用。
本實用新型的這些和其它目的、特點和優勢,通過下述的詳細說明,附圖和權利要求得以充分體現,并可通過所附權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裝置和它們的組合得以實現。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的使用雙枕頭的人體睡姿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雙高度枕頭的一具體實施例的立體透視示意圖。
圖3是圖1所示的具體實施例的左視示意圖。
圖4是圖1所示的具體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
圖5是圖1所示的具體實施例的主視示意圖。
圖6是使用圖1所示的具體實施例的人體睡姿的立體示意圖。
(符號說明)
1上表面;11第一支承面;12連接表面;13第二支承面;2人體;3側面;4下表面;5底部;6雙高度枕頭;10人;20枕頭。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特舉以下實施例詳細說明。
請參見圖2-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雙高度枕頭6具有上表面1,所述上表面1為臺階形并具有第一支承面11、連接表面12和第二支承面13,所述第一支承面11和所述第二支承面13橫向設置,所述第一支承面11所處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二支承面13所處的位置,所述第一支承面11通過所述連接表面12連接所述第二支承面13形成所述臺階形,所述第一支承面11用于支承人體2的肩膀、胸部或脊椎的靠近頭部的部分,所述第二支承面13用于支承所述頭部。
所述第一支承面11可以具有任何合適的形狀,為了更舒適地支承人體2的肩膀、胸部或脊椎的靠近頭部的部分,請參見圖2-圖3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承面11的靠近所述連接表面12的部分內凹。
所述第二支承面13可以具有任何合適的形狀,為了更舒適地支承所述頭部,請參見圖2-圖3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承面13的中部內凹。
所述連接表面12可以豎向設置,也可以相對于豎向傾斜設置,請參見圖2-圖3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連接表面12豎向設置。
所述連接表面12可以具有任何合適的形狀,請參見圖2-圖3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連接表面12為反S形表面,所述連接表面12的靠近所述第二支承面13的部分朝外弧形凸出,所述連接表面12的靠近所述第一支承面11的部分朝內弧形凹進。
所述雙高度枕頭6還可以具有其它任何合適的構成,請參見圖2-圖5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雙高度枕頭6還具有側面3,所述側面3遠離所述第二支承面13并與所述第一支承面11連接且朝外弧形凸出。
所述第一支承面11、所述連接表面12和所述第二支承面13可以是相互獨立的表面,相互連接在一起,也可以單一表面,即一體成形,請參見圖2-圖5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承面11、所述連接表面12和所述第二支承面13一體成形。
所述第一支承面11和所述第二支承面13可以具有任何合適的高度,請參見圖2-圖5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雙高度枕頭6還具有下表面4,所述下表面4水平設置并位于所述上表面1的下方。
請參見圖2-圖5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在所述雙高度枕頭6還具有側面3的情況下,所述下表面4連接所述側面3。
所述第一支承面11的高度和所述第二支承面13的高度可以具有任何合適的比例,請參見圖2-圖5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在所述雙高度枕頭6還具有下表面4以及所述下表面4水平設置并位于所述上表面1的下方的情況下,所述第一支承面11至所述下表面4的距離為所述第二支承面13至所述下表面4的距離的二分之一。也就是說,以所述下表面4為基準,所述第一支承面11的高度是所述第二支承面13的高度的一半,并且,所述第一支承面11與所述第二支承面13之間的距離和所述第一支承面11的高度相等。
這里的下表面4可以是所述雙高度枕頭6的底部5的實際底面,請參見圖2-圖5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下表面4是所述雙高度枕頭6的底部5的底面。所述下表面4也可以是虛擬表面,是底部5的各部件的下端所處的表面,即水平支撐面,例如,所述底部5可以設置例如多個支撐腳,則所述下表面4是所述支撐腳的下端所處的表面,即水平支撐面;或者所述底部5的底面為波浪形表面,則所述下表面4是所述波浪形表面的下端所處的表面,即水平支撐面。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請參見圖6所示,第一支承面11上支承人體2的肩膀、胸部或脊椎的靠近頭部的部分,依據具體睡姿而定,圖6中具體是肩部,第二支承面13上支承人體2的頭部,從而將身體從頭側抬起,且讓脊椎以健康的方式保持直的姿勢,脊椎與水平面成例如5°。
采用本實用新型,這種設置將保證身體多年來在每天8小時內從頭部到頸部到脊椎直到尾骨的一個逐漸的和相對相等的傾斜;這樣一個枕頭將調節高血壓下降達5%,因為第一位的死亡原因與主要由高血壓影響的心臟疾病有關,會挽救很多生命,以及保護許多生命避免睡覺時窒息,同時當使用這樣舒適的雙高度枕頭時,身體的上部的生理部位不會受到副作用。
綜上,本實用新型的雙高度枕頭能夠將身體從頭側抬起,且讓脊椎以健康的方式保持直的姿勢,具有保健功效,能夠保護生命,挽救生命,設計巧妙,結構簡潔,使用簡便,適于大規模推廣應用。
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已經完整并有效的予以實現。本實用新型的功能及結構原理已在實施例中予以展示和說明,在不背離所述原理下,實施方式可作任意修改。所以,本實用新型包括了基于權利要求精神及權利要求范圍的所有變形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