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考用桌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可升降屏風桌。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計算機考試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中,例如學校和國家機關等組織考試的常規形式。
現有技術中用于機考的可升降屏風桌,通過設置橫豎交錯焊接的方鋼管,將兩個圓柱形導軌對稱設置于電動推桿的兩側的鋼管上,起到屏風導向作用。然后,在上述結構的外部包覆板材。使得該可升降屏風桌降部分占體積較大,讓桌面下空間變得狹小,影響考試腿部自由度,并影響電腦主機箱的放置,結構笨重,搬運、安裝及其不便,且成本高昂。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能夠節約安裝空間,且安裝運輸方便的可升降屏風桌。
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升降屏風桌,包括沿著一定方向依次連接的多個單元,各個單元分別包括:
底座,用于支撐所述單元,
桌壁,包括側壁和隔壁,所述隔壁與側壁連接,并將屏風桌分隔成兩個桌區,其中,所述側壁和隔壁為雙層結構,
桌面板,水平固定于所述各個桌區內的側壁和隔壁上,
屏風,位于所述雙層結構內,
導軌組件,固定于所述桌壁的雙層結構內,用于支撐所述屏風,并為所述屏風運動導向,
驅動器,固定于所述桌壁的外側面上,并與所述屏風連接,用于驅動所述屏風上升或下降。
優選地,所述屏風為山字形,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屏風板、第二屏風板和第三屏風板,以及分別與所述第一屏風板、第二屏風板和第三屏風板垂直連接的第四屏風板,其中,
所述第一屏風板位于所述第二屏風板和第三屏風板之間,所述第二屏風板和第三屏風板位于所述第四屏風板的兩端。
優選地,所述桌壁的雙層結構的形狀分別與所述屏風相配。
優選地,所述導軌組件包括導軌,以及固定于所述導軌上的連接板,
所述導軌為偏平結構,
所述連接板用于將屏風連接到所述導軌上。
優選地,所述導軌組件的數目為多個。
優選地,在固定所述導軌組件的雙層結構內固定有多個支撐裝置,用于在屏風降下狀態時支撐屏風,并使屏風上沿和側壁上沿水平。
優選地,所述支撐裝置,包括L形側板,以及連接于所述L形側板上的調節螺栓。
優選地,還包括多個連接組件,各個所述連接組件分別包括一第一連接柱和兩個第二連接柱,兩個所述第二連接柱分別與所述第一連接柱在相垂直的方向上連接。
優選地,所述第一連接柱的相鄰外側面上分別設有第一連接滑槽和第二連接滑槽,所述第一連接滑槽和第二連接滑槽彼此垂直,所述第二連接柱上相對的設置有第三連接滑槽和卡槽,
其中,所述第三連接滑槽分別與所述第一連接滑槽和第二連接滑槽相配,所述卡槽用于卡接所述桌壁的雙層結構的板材。
優選地,所述驅動器為電動推桿,且所述電動推桿緊貼所述第二隔壁板的外側面,靠近所述內側壁板,并且從第二隔壁板的長槽口內伸出的懸臂連接。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可升降屏風桌結構設計合理,桌壁具有較小的厚度,甚至僅有14mm左右,節約安裝空間,且安裝搬運方便。
附圖說明
通過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將更為清楚。
圖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可升降屏風桌兩個單元相連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可升降屏風桌一個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可升降屏風桌屏風收起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的A部放大圖。
圖5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連接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支撐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底座1、桌壁2、桌面板3、屏風4、導軌組件5、驅動器6、內側壁板21、外側壁板22、第一隔壁板23、第二隔壁板24、懸臂40、第一屏風板41、第二屏風板42、第三屏風板43、第四屏風板44、導軌51、連接板52、支撐裝置7、L形側板71、調節螺栓72、第一連接柱81、第二連接柱82、第一連接滑槽811、第二連接滑槽812、第三連接槽821、卡槽822、護板9、單元100。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各種實施例。在各個附圖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類似的附圖標記來表示。為了清楚起見,附圖中的各個部分沒有按比例繪制。
如圖1-4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可升降屏風桌,可布置于機房中,進行機考。該可升降屏風桌,包括沿著一定方向依次連接的多個單元100,各個單元分別包括底座1、桌壁2、桌面板3、屏風4、導軌51組件5和驅動器6。所述底座1,用于支撐所述單元。所述桌壁2,包括側壁和隔壁,所述隔壁與側壁連接,并將屏風桌分隔成兩個桌區,其中,所述側壁和隔壁為雙層結構。所述桌面板3,水平固定于所述各個桌區內的側壁和隔壁上。所述屏風4,位于所述雙層結構內。所述導軌51組件5,固定于所述桌壁2的雙層結構內,用于支撐所述屏風4,并為所述屏風4運動導向。
在該實施例中,所述隔壁連接于所述側壁的中間,共同形成山字形結構。所述側壁包括內側壁板21和外側壁板22,所述隔壁包括第一隔壁板23和第二隔壁板24。
所述屏風4為山字形,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屏風板41、第二屏風板42和第三屏風板43,以及分別與所述第一屏風板41、第二屏風板42和第三屏風板43垂直連接的第四屏風板44。其中,所述第一屏風板41位于所述第二屏風板42和第三屏風板43之間,所述第二屏風板42和第三屏風板43位于所述第四屏風板44的兩端。所述桌壁2的雙層結構的形狀分別與所述屏風4相配。
參考圖2,在圖2中,為了清楚示出驅動器6的安裝位置,拿掉了驅動器6外部的護板9。所述驅動器6,固定于所述桌壁2的外側面上,并與所述屏風4連接,用于驅動所述屏風4運動。在該實施例中,驅動器6為電動推桿,其導套固定于第二隔壁24板的外側面上,推桿與屏風4連接。具體的,參考圖3-4,所述電動推桿緊貼所述第二隔壁板24的外側面,靠近所述內側壁板,并且從第二隔壁板24的長槽口內伸出的懸臂40連接。當電動推桿變長時,推動懸臂上升,屏風上升;當電動推桿變短時,屏風下降。
在圖2中,為了清楚的示出導軌組件5,拿掉了外側壁板的一部分。所述導軌組件5包括導軌51,以及固定于所述導軌51上的連接板52。所述連接板52用于將屏風4連接到所述導軌51上。所述導軌組件5的數目為多個。在該實施例中,所述導軌51選為多級導軌,例如兩級導軌,并且導軌51為偏平形結構的導軌,多個所述導軌51安裝于內側壁板21的內壁上,以及第一隔壁板23或者第二隔壁24板的內壁上。較佳的,可在所述第一隔壁板23或者第二隔壁板24上固定兩個與所述第一屏風板41連接的導軌51,在內側壁板21的內側面上固定兩個與所述第二屏風板42連接的導軌51、兩個與所述第三屏風板43連接的導軌51、兩個與所述第四屏風板44連接的導軌51。導軌51的分布整體上成對稱狀態。如此,可使屏風4穩定的升降,防止屏風4卡死。為了防止屏風4升起時左右擺動,在屏風4上升到最上端時,導軌51完全伸出。
參考圖6,在固定所述導軌組件5的板層的內側面上固定有多個支撐裝置7,用于在屏風4落下狀態時支撐屏風4。同時,在安裝屏風4時,可起到對屏風4調平以及暫時支撐屏風4的作用。所述支撐裝置7,包括L形側板71,以及連接于所述L形側板71上的調節螺栓72。
參考圖5,該升降屏風4桌還包括多個連接組件,各個所述連接組件分別包括一第一連接柱81和兩個第二連接柱82,兩個所述第二連接柱82分別與所述第一連接柱81在相垂直的方向上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柱81的相鄰外側面上分別設有第一連接滑槽811和第二連接滑槽812,所述第一連接滑槽811和第二連接滑槽812彼此垂直,所述第二連接柱82上相對的設置有第三連接滑槽821和卡槽822。其中,所述第三連接滑槽821分別與所述第一連接滑槽811和第二連接滑槽812相配,所述卡槽822用于卡接所述桌壁2雙層結構的板材。這種連接組件,能夠實現對該升降屏風桌的快速組裝,提高裝配效率。
本申請中的可升降屏風桌,采用雙層板材結構,在組裝時,可先安裝第內側壁板,然后安裝導軌51以及屏風4等內部部件,最后組裝第外側壁板,即外側板。驅動器6體積較大,但安裝于雙層板結構的外側面上,使得該可升降屏風桌結構設計合理,桌壁2具有較小的厚度,甚至僅有14mm左右,節約安裝空間,且安裝搬運方便。
應當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最后應說明的是: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申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