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咖啡過濾器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濾泡式咖啡過濾器。
背景技術:
品咖啡似乎已是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生活的一種方式與點綴。而研磨粗細適當的咖啡粉未,對想做一杯好咖啡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咖啡粉中水溶性物質的萃取有它理想的時間。然而,由于上班族時間上的不足,時下很多人都采用手沖濾泡式的烹煮方式來烹煮咖啡。
手沖濾泡式咖啡剛推出時,有廠商提供濾紙作為咖啡渣的過濾材料,但因紙張在制造過程,難免須添加一些漂白劑及一些化學添加劑,在以熱水沖咖啡粉末時,多多少少也會將濾紙中的漂白劑及化學添加劑溶解出來而喝進肚子,而影響身體的健康。此外,濾紙的孔目較小,咖啡粉末中的細粉會集中沉淀在濾紙的底部,并阻塞住濾紙的孔目,而造成萃取時間過長,使咖啡液有太濃苦的情形,此外,濾紙會將咖啡中的油份吸取,使咖啡液的口感失去滑順的滋味,而顯得較為酸澀,以上是濾紙的缺點。
目前,專利公告號102216700號公開了一種多層咖啡濾網,其系改良上述濾紙缺點的一種過濾咖啡渣的金屬制濾網,改善了濾紙含有漂白劑及化學添加劑的缺點,及不會將咖啡中之油份吸取,使咖啡液保有滑順的口感,然其仍具有以下之缺點:一、具有過濾效果的濾網與杯身二者緊貼于一起,二者間不能產生空氣對流,使咖啡液流下去的速度過慢,即,因此造成萃取時間過長,咖啡液會有太濃苦的情形;二、濾網的網孔口徑小于杯身多數之穿孔,濾網過小的網孔會被細粉阻塞而使啡啡液流下去的速度變慢,同樣會造成萃取時間過長,咖啡液會有太濃苦的情形;此外,由于杯身多數之穿孔大于濾網的網孔,少部份流過濾網的細粉,會再從杯身之穿孔往下流,使咖啡液中含有細粉,在喝下咖啡液時,喉嚨會被細粉著附,使人有不舒適的感覺。并且濾網網孔與杯身的多數穿孔之位置安排,上下倒置,與烹煮濾泡式咖啡之需要相互違逆;三、濾網與杯身二者系相互夾置及壓迭于一起,二者無法分離,并且使用一段時間后,在濾網與杯身間會殘留一些咖啡渣或細粉,因為該濾網與杯身二者系結合固定于一起,無法予以拆卸而清洗,殘留在濾網與杯身間之咖啡渣或細粉會滋生細菌并發霉,當不斷的使用該多層咖啡濾網來烹煮咖啡,每天會喝下去摻有發霉物質的咖啡液,對身體健康有極不好的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濾泡式咖啡過濾器,可以有效掌握烹煮濾泡式咖啡的萃取時間的咖啡過濾器,從而可獲得濃淡適宜、口感極佳的咖啡液,并使烹煮好的咖啡液不會有細粉摻雜在里面,且還能保留咖啡中的油分,解決了上述背景技術中所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濾泡式咖啡過濾器,包括包括第一濾網和第二濾網,所述第一濾網的頂端設有開口,所述第二濾網的頂端設有開口,所述第一濾網的頂端至底端構成環面,所述第二濾網的頂端至底端構成環面,所述第一濾網的環面及第二濾網的環面均自其頂端朝底端逐漸收縮形成錐狀,所述第一濾網和第二濾網的底端并成形為平面狀,所述第一濾網和第二濾網的內部則分別構成容置空間,所述第一濾網的內底端設有墊塊,所述第一濾網的環面上設有的網孔與第二濾網的環面上設有的網孔的數量相當。
優選的,所述第一濾網和第二濾網是以食品級不銹鋼網與食品級不銹鋼薄片相互夾迭而成或以食品級不銹鋼薄片經蝕刻技術形成細微網孔后再成型為所需要的形狀。
優選的,所述開口的緣系成形有厚環緣,所述開口的緣系成形有厚環緣。
優選的,所述第一濾網的環面的錐度及高度均比第二濾網的環面小。
優選的,所述第一濾網的網孔大于第二濾網的網孔,且第二濾網的網孔2與市售的濾紙的孔目大小相近或相同。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明通過將第一濾網和第二濾網以迭置關系組合,可方便的予以分離,能在烹煮咖啡后能馬上予以分離及清洗,從而可獲得濃淡適宜、口感極佳而又能保留咖啡中的油分的咖啡液,更重要的是,濾網間上不會有殘留咖啡渣而滋生細菌及發霉的情形發生。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一的立體分解圖;
圖2是圖一迭置后的立體圖;
圖3是圖2的剖面示意圖;
圖4是實施例一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5是實施例一的另一種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6是實施例二的剖面示意圖;
圖7是實施例三迭置后的剖面示意圖;
圖8是實施例三迭置后的剖面示意圖
圖9是實施例四的剖面示意圖。
圖中:10a、30a、50a-過濾器,10、30、50-第一濾網,11-厚環緣,12、32、52-開口,121、221、521、621-容置空間,13、33、53-底端,14、34、54-環面,141、341、541-間隙,15、35、55-網孔,16-扁環緣,17、36-墊塊,18-杯子,19-杯口,20、40、60-第二濾網,22、42、62-開口,23、43、63-底端,24、44、64-環面,25、45、65-網孔,70-咖啡粉,80-咖啡液。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請參閱圖1至圖5,本發明提供一種濾泡式咖啡過濾器技術方案:一種濾泡式咖啡過濾器,包括過濾器10a,所述過濾器10a包括第一濾網10和第二濾網20,所述第一濾網10和第二濾網20是以食品級不銹鋼網與食品級不銹鋼薄片相互夾迭而成或以食品級不銹鋼薄片經蝕刻技術形成細微網孔后再成型為所需要的形狀,所述第一濾網10的頂端設有開口12,所述第二濾網20的頂端設有開口22,所述開口12的緣系成形有厚環緣11,所述開口22的緣系成形有厚環緣21,所述第一濾網10的頂端至底端13構成環面14,所述第二濾網20的頂端至底端23構成環面24,所述環面14和環面24均自其頂端朝底端逐漸收縮而形成錐狀,所述第一濾網10和第二濾網20的底端并成形為平面狀,所述第一濾網10和第二濾網20的內部則分別構成容置空間121和容置空間221,所述第一濾網10的環面14上設有的網孔15與第二濾網20的環面24上設有的網孔25的數量相當,所述第一濾網10的網孔15大于第二濾網20的網孔25,且第二濾網20的網孔25與市售的濾紙的孔目大小相近或相同。
所述第一濾網10可迭置第二濾網20上,所述第一濾網10的環面14可完全置入第二濾網20的容置空間221中,并因第一濾網10的厚環緣11迭置于第二濾網20的厚環緣21上時,籍其本身的厚度,乃使迭置于一起的第一濾網10的環面14與第二濾網20的環面24之間具有間隙141,而提供了一個空氣對流的空間,其中,所述第一濾網10的厚環緣11和第二濾網20的厚環緣21均采用塑料予以包覆成型。
工作原理:在欲烹煮咖啡時,可將相互迭置于一起的第一濾網10及第二濾網20置于杯子18的杯口19處,第二濾網20的環面24或厚環緣21并會承靠于杯緣191上,然后,可將預先研磨好的咖啡粉置入于第一濾網10的容置空間121中,并視所欲烹煮的咖啡杯數,而放入適量的咖啡粉70(圖4是欲烹煮一至二杯的咖啡時使用參考示意圖),由于咖啡豆在研磨成粉狀時,不管以何種方式研磨,皆會伴隨著一定比例的細粉,例如以刻度4(中度精研磨)所研磨的咖啡粉中,會有75%正常大小的咖啡顆粒及25%的細粉,而細粉與正常顆粒的咖啡粉相比,細粉與所沖泡的熱水若浸淫太久,會有過度萃取之情形,而使咖啡液太過于濃苦;是以,當烹煮三至四杯的咖啡時,第一濾網10之內底端,乃須預先置入一呈圓錐形而有適當高度之墊塊17,而該放入的咖啡粉70則位于墊塊17之上,即,該咖啡粉70位于環面14之較大表面積之位置,因此,在沖入熱水時,該一定比例之細粉能自第一濾網10之較上方位置(表面積愈大,網孔15數量相對亦較多)之網孔15,迅速的被咖啡液80帶出第一濾網10而滴至第二濾網20上,使細粉不會在第一濾網10中與熱水過度的萃取。
當以熱水澆淋于第一濾網10中的咖啡粉時,熱水乃會不斷的將咖啡粉70中的可溶解成分萃取出來,經萃取后的咖啡液80乃往下滴,并經過第二濾網20后再滴入于杯子18中,而視每個人對咖啡口感的濃淡喜好不同,陸續沖下熱水的時間間隔順序,雖因人而異,然由于本實施例之第一濾網10之網孔15孔徑系設為較大而可供細粉通過,及第一濾網10之環面14與第二濾網20之環面24間具有一間隙141,可供空氣在此對流而不會阻礙咖啡液80之快速流動,是以,經萃取后之咖啡液80,并不會在第一濾網10中停留太久,而可防止過度萃取,及咖啡粉70中之細粉會被咖啡液80在短時間內一起往下滴,該細粉則受到第二濾網20的過濾而留在第二濾網20上,不含細粉的咖啡液80則繼續滴入杯子18中,因此,每次沖入第一濾網10中之熱水與細粉并不會接觸太久而造成過度萃取,同時,熱水則與75%正常顆粒的咖啡粉70進行正常時間的萃取作用,藉此,乃可獲得濃淡適宜的咖啡液80,雖然該停留在第二濾網20上的細粉也會與往下滴的咖啡液80再有所接觸而進行萃取作用,但由于停留在第二濾網20上之細粉份量并不多,及接觸的時間也不久,并不會造成咖啡液80與停留在第二濾網20上的細粉進行過度的萃取,是以,在杯子18中所集取到的咖啡液80是一杯不含細粉,且仍含有咖啡油分之咖啡液80,藉由以上說明,在烹煮濾泡式咖啡時,以本實施例之過濾器10a來過濾咖啡渣,將可獲得一杯濃淡適宜、口感極佳的咖啡液80,而最重要的是,本實施例之第一濾網10與第二濾網20系僅迭置于一起,可簡易的將二者分離而予以清洗,在第一濾網10與第二濾網20間不會殘留細粉而滋生細菌及發霉之情形,使喜愛品咖啡的人們,可安心的飲用以本實施例之過濾器10a所烹煮的咖啡。
實施例2
請參閱圖6,其與第一實施例的過濾器10a的差異之處僅在于,用來使第一濾網10的環面14與第二濾網20的環面24之間產生間隙141的厚環緣11,21,可擇在第一濾網10上或第二濾網20上設置,而不須在第一濾網10上或第二濾網20上皆設置,如圖6所示,僅在第二濾網20上設有厚環緣21,而第一濾網10設有以食品級不銹鋼薄片形成的扁環緣16并可以承置于第二濾網20的厚環緣21上,而籍第二濾網20的厚環緣21的厚度,即可與第一濾網10的環面14間形成間隙141。
實施例3
請參閱圖7、圖8,本實施例的過濾器30a與實施例1的過濾器10a的差異在于:第一濾網30的開口32與第二濾網40的開口42處均沒有設置厚環緣,而是分別以食品級的不銹鋼薄片形成扁環緣31和扁環緣41,而第一濾網30的環面34與第二濾網40的環面間產生間隙341,其中,第二濾網40的內底端置入一個圓錐形墊塊36,當以第一濾網30迭置于第二濾網40中時,第一濾網30的外底端直接承置于墊塊36上,使得第一濾網30被拖高,使第一濾網30的環面34不會與第二濾網40的環面44貼靠而產生間隙341,本實施例的第一濾網30的環面34上布設的網孔與第二濾網40的環面44上布設的網孔45的數量相當,且第一濾網30的網孔35大于第二濾網40的網孔45,其中,第二濾網40的網孔45與市售的濾紙的孔目大小相近或相同,第一濾網30的底端33及第二濾網40的底端43均成型為平面狀。
實施例4
請參閱圖9,本實施例的過濾器50a與實施例1的過濾器10a一樣,包括第一濾網50和第二濾網60,所述第一濾網50和第二濾網60的頂端分別設有開口52和開口62,所述開口52和開口62的緣均系成形有扁環緣51和扁環緣61,所述第一濾網50的頂端至底端53間構成環面54,所述第二濾網60的頂端至其底端63間構成環面64,所述環面54和環面64均自其頂端朝底端漸次收縮而形成錐狀,所述第一濾網50及第二濾網60的底端并成形為平面狀,所述第一濾網50的內部構成容置空間521,所述第二濾網60的內部構成容置空間621,所述第一濾網50的環面54上布設的網孔55與第二濾網60的環面64上布設的網孔數量相當,且第一濾網50的網孔55大于第二濾網60的網孔65,其中,第一濾網50的環面54錐度及高度設為比第二濾網60的環面64的小,當第一濾網50迭置于第二濾網60上時,第一濾網50的環面54與第二濾網60的環面64間會形成間隙541。
以上所述,實施例2、實施例3和實施例4的過濾器的操作原理及所產生的功效,與實施例1的過濾器皆相同,恕不一一贅述。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