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水杯,尤其涉及一種水杯倒而不漏的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普通水杯多為馬克杯,帶有水柄,沒有杯蓋或杯蓋沒法密封水杯。水杯不小心碰倒了,水會溢出弄濕桌面,甚至電子產品或其他重要物品,給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及不必要損失。
傳統的水杯即便有杯蓋,多數為旋轉式結構,開啟時比較麻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便捷的水杯倒而不漏的方法及裝置。
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水杯倒而不漏裝置,包括杯體7、置于杯體7內上部的密封蓋5、夾持在杯體7邊緣的帶軸的固定夾2、呈v形的曲桿1、直桿3;
所述密封蓋5上開設有一出水口,出水口處活動安裝有一可將該出水口密封或打開的密封擋板4;
所述曲桿1的彎折部與固定夾2通過軸轉動鉸接,固定夾2作為曲桿1的支點;所述直桿3的一端與曲桿1的一端轉動鉸接,另一端與密封擋板4轉動鉸接。
所述固定夾2位于杯體7的杯柄6的正上方,當按壓曲桿1一端時,其另一端撬起并帶動直桿3運動,直桿3一端下壓與密封擋板4的鉸接處,使密封擋板4向下翻轉并傾斜,杯體7內的水則通過出水口流出。
所述密封擋板4一側通過帶扭簧的鉸鏈鉸接在密封蓋5的下面;初始狀態時,密封擋板4在扭簧的扭矩作用下始終與出水口密封配合。
所述直桿3與密封擋板4的鉸接位置鄰近密封擋板4與密封蓋5的鉸接位置。
所述固定夾2的下端有一u形夾持部,上端凸起,曲桿1的彎折部通過軸安裝在凸起上。
所述水杯倒而不漏裝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手握杯柄處,拇指下壓曲桿1的外端,此時,內端撬起并帶動直桿3的一端翹起,另一端下壓與密封擋板4的鉸接處,在杠桿的作用下,使密封擋板4的一側向下翻轉傾斜,杯體7內的水則通過出水口流出,完成倒水;
當拇指松開曲桿1的外端時,密封擋板4在扭簧的扭矩作用下,逐漸向上運動,恢復至初始狀態,將出水口密封。
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的優點及效果:
本發明置于杯體7內上部的密封蓋5、夾持在杯體7邊緣的帶軸的固定夾2、呈v形的曲桿1、直桿3;密封蓋5上開設有一出水口,出水口處活動安裝有一可將該出水口密封或打開的密封擋板4;固定夾2位于杯體7的杯柄6的正上方,當按壓曲桿1一端時,其另一端撬起并帶動直桿3運動,直桿3一端下壓與密封擋板4的鉸接處,使密封擋板4向下翻轉并傾斜,杯體7內的水則通過出水口流出。這種結構不僅可防止水杯不小心碰倒后,水會溢出的缺點。而且相對于傳統螺旋杯蓋來說,本發明開啟、使用更加方便,尤其適用于老人及兒童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水杯倒而不漏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密封擋板4處于初始狀態,即密封狀態。
圖2為本發明水杯倒而不漏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密封擋板4處于打開狀態,即倒水狀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具體詳細描述。
實施例
如圖1至2所示。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水杯倒而不漏裝置,包括杯體7、置于杯體7內上部的密封蓋5、夾持在杯體7邊緣的帶軸的固定夾2、呈v形的曲桿1、直桿3。所述密封蓋5上開設有一出水口,出水口處活動安裝有一可將該出水口密封或打開的密封擋板4;
所述曲桿1的彎折部與固定夾2通過軸轉動鉸接,固定夾2作為曲桿1的支點;所述直桿3的一端與曲桿1的一端轉動鉸接,另一端與密封擋板4轉動鉸接。
所述固定夾2位于杯體7的杯柄6的正上方,當按壓曲桿1一端時,其另一端撬起并帶動直桿3運動,直桿3一端下壓與密封擋板4的鉸接處,使密封擋板4向下翻轉并傾斜,杯體7內的水則通過出水口流出。此時,直桿3與曲桿1的內端基本上呈一條直線。
所述密封擋板4一側通過帶扭簧的鉸鏈鉸接在密封蓋5的下面;初始狀態時,密封擋板4在扭簧的扭矩作用下始終與出水口密封配合。此時,直桿3與曲桿1的內端呈彎曲狀。
所述直桿3與密封擋板4的鉸接位置鄰近密封擋板4與密封蓋5的鉸接位置。為了提高密封性能,可在密封擋板4與密封蓋5之間設置柔性密封圈。
所述固定夾2的下端有一u形夾持部,上端凸起,曲桿1的彎折部通過軸安裝在凸起上。
所述密封蓋5可位于杯體7的內緣之下1mm~5mm處。密封蓋5可與杯體7一體成型,或者可拆卸式過盈配合。當采用拆卸式連接時,可在密封蓋5可與杯體7之間設置密封圈。
手握杯柄處,拇指下壓曲桿1的外端,此時,內端撬起并帶動直桿3的一端翹起,另一端下壓與密封擋板4的鉸接處,在杠桿的作用下,使密封擋板4的一側向下翻轉傾斜,杯體7內的水則通過出水口流出,完成倒水;
當拇指松開曲桿1的外端時,密封擋板4在扭簧的扭矩作用下,逐漸向上運動,恢復至初始狀態,將出水口密封。
如上所述,便可較好地實現本發明。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