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門窗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推拉門窗下框及其單向排水器。
背景技術:
推拉門窗在使用過程中,雨水天氣是必須要經受的。在雨天,門窗的下框會產生積水,這就需要設置排水結構將水排出。現(xiàn)有的推拉門窗一般在下框體朝向室外的側壁上設有排水孔,水經排水孔排出室外,從而避免產生積水。但是,在雨量大的情況下,排水孔不能及時排出大量的雨水,會導致積水,此時,如出現(xiàn)室外側氣壓較大引起大風情況(該情況經常伴隨雨水天氣出現(xiàn)),積水在氣流帶動下倒灌入室內,從而引起室內進水的弊端,故目前急需一種既能夠快速排水又能夠防止水倒灌的推拉門窗。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及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推拉門窗下框及其單向排水器,既能夠快速排水又能夠防止水倒灌。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推拉門窗下框,包括位于下附框上的下框體,所述下框體上設有豎直布置的安裝孔,安裝孔中設有單向排水器,單向排水器包括固定于安裝孔中的排水管,排水管內設有閥座,閥座內設有閥孔,閥孔中設有閥芯,閥孔的頂部設有環(huán)狀凸起結構,閥芯抵于環(huán)狀凸起結構時閥芯與環(huán)狀凸起結構之間形成密封,閥座底部設有底架,底架上設有定位孔和漏水孔,閥芯上設有沿定位孔滑動的定位柱,閥芯與環(huán)狀凸起結構之間形成縫隙時該縫隙與漏水孔導通。
所述環(huán)狀凸起結構的內壁為錐狀面。
所述環(huán)狀凸起結構的底端為限位端面,閥孔內壁設有擋位筋,閥芯上設有定位臂,閥芯上升極限為定位臂抵于限位端面上,閥芯的轉動極限為定位臂抵于擋位筋上。
所述排水管的頂端設有過濾網,底端設有多個支撐腳。
所述閥座與排水管之間設有第一密封圈,閥芯上設有第二密封圈。
本發(fā)明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單向排水器,包括固定于下框體所設安裝孔中的排水管,排水管內設有閥座,閥座內設有閥孔,閥孔中設有閥芯,閥孔的頂部設有環(huán)狀凸起結構,閥芯抵于環(huán)狀凸起結構時閥芯與環(huán)狀凸起結構之間形成密封,閥座底部設有底架,底架上設有定位孔和漏水孔,閥芯上設有沿定位孔滑動的定位柱,閥芯與環(huán)狀凸起結構之間形成縫隙時該縫隙與漏水孔導通。
所述環(huán)狀凸起結構的內壁為錐狀面。
所述環(huán)狀凸起結構的底端為限位端面,閥孔內壁設有擋位筋,閥芯上設有定位臂,閥芯上升極限為定位臂抵于限位端面上,閥芯的轉動極限為定位臂抵于擋位筋上。
所述排水管的頂端設有過濾網,底端設有多個支撐腳。
所述閥座與排水管之間設有第一密封圈,閥芯上設有第二密封圈。
本發(fā)明設置有閥芯,在大風情況下,由于氣流作用,閥芯被抬起抵于環(huán)狀凸起結構上,從而形成密封,防止積水倒灌入室內,而正常情況下,閥芯在自重作用下下落,閥芯與環(huán)狀凸起結構之間形成縫隙,雨水通過該縫隙及漏水孔排出。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和圖3是本發(fā)明中單向排水器的兩種狀態(tài)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中排水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中閥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中閥芯和底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下框體,11-安裝孔,2-單向排水器,21-排水管,211-過濾網,212-支撐腳,22-閥座,221-環(huán)狀凸起結構,222-擋位筋,23-閥芯,231-定位臂,232-定位柱,24-底架,241-定位孔,242-漏水孔,25-第一密封圈,26-第二密封圈,3-下附框,31-排水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理解,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推拉門窗下框,包括位于下附框3上的下框體1,下框體1上設有豎直布置的安裝孔11。安裝孔11中設有單向排水器2。下附框3朝向室外的側壁上設有排水孔31,下框體1內的水經單向排水器2和排水孔31排出。
單向排水器2包括固定于安裝孔11中的排水管21,排水管21內設有閥座22,閥座22內設有閥孔,閥孔中設有閥芯23,閥芯23可在閥孔中上下滑動。閥孔的頂部設有環(huán)狀凸起結構221,閥芯23抵于環(huán)狀凸起結構221時閥芯23與環(huán)狀凸起結構221之間形成密封。為提升密封效果,環(huán)狀凸起結構221的內壁為錐狀面。閥座22底部設有底架24,底架24上設有定位孔241和漏水孔242,閥芯23上設有沿定位孔241滑動的定位柱232,閥芯23在閥孔中上下滑動時,定位柱232在定位孔241中滑動,定位柱232和定位孔241起到了定位導向的作用,避免閥芯23偏斜。閥芯23與環(huán)狀凸起結構221之間形成縫隙時該縫隙與漏水孔242導通。閥芯23在外力作用下向上運動時,當閥芯23抵于環(huán)狀凸起結構221上時,閥芯23與環(huán)狀凸起結構221之間形成密封,水無法通過,當閥芯23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落時,閥芯23與環(huán)狀凸起結構221之間形成縫隙,水可依次通過縫隙和漏水孔242流出。
如圖4、圖5和圖6所示,排水管21的頂端設有過濾網211,可避免雜物進入閥芯23內造成堵塞。排水管21的底端設有多個支撐腳212,支撐腳可起到支撐定位作用。環(huán)狀凸起結構221的底端為限位端面,閥孔內壁設有擋位筋222,閥芯23上設有定位臂231,閥芯23上升極限為定位臂231抵于限位端面上,閥芯23的轉動極限為定位臂231抵于擋位筋222上,即限位端面限定了閥芯23的上升空間,擋位筋222限定了閥芯23的旋轉范圍。為了保證密封效果,閥座22與排水管21之間設有第一密封圈25,閥芯23上設有第二密封圈26。
本實施例的工作過程:下附框3朝向室外的側壁上設有排水孔31,一般情況下,閥芯23在重力作用下下落,閥芯23與環(huán)狀凸起結構221之間形成縫隙,當下框體1內有積水時,積水依次經過過濾網211、閥芯23與環(huán)狀凸起結構221之間的縫隙、漏水孔242后,從排水孔31排出;當室外氣壓較高引起大風時,氣流經排水孔31進入下框體1內,在氣流作用下閥芯23被頂起,當閥芯23抵于環(huán)狀凸起結構221上時,閥芯23與環(huán)狀凸起結構221之間形成密封,水無法通過,從而避免水倒灌入下框體1內。
實施例二
如圖2和圖3所示,一種單向排水器2,包括固定于下框體所設安裝孔中的排水管21,排水管21內設有閥座22,閥座22內設有閥孔,閥孔中設有閥芯23,閥芯23可在閥孔中上下滑動。閥孔的頂部設有環(huán)狀凸起結構221,閥芯23抵于環(huán)狀凸起結構221時閥芯23與環(huán)狀凸起結構221之間形成密封。為提升密封效果,環(huán)狀凸起結構221的內壁為錐狀面。閥座22底部設有底架24,底架24上設有定位孔241和漏水孔242,閥芯23上設有沿定位孔241滑動的定位柱232,閥芯23在閥孔中上下滑動時,定位柱232在定位孔241中滑動,定位柱232和定位孔241起到了定位導向的作用,避免閥芯23偏斜。閥芯23與環(huán)狀凸起結構221之間形成縫隙時該縫隙與漏水孔242導通。閥芯23在外力作用下向上運動時,當閥芯23抵于環(huán)狀凸起結構221上時,閥芯23與環(huán)狀凸起結構221之間形成密封,水無法通過,當閥芯23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落時,閥芯23與環(huán)狀凸起結構221之間形成縫隙,水可依次通過縫隙和漏水孔242流出。
如圖4、圖5和圖6所示,排水管21的頂端設有過濾網211,可避免雜物進入閥芯23內造成堵塞。排水管21的底端設有多個支撐腳212,支撐腳可起到支撐定位作用。環(huán)狀凸起結構221的底端為限位端面,閥孔內壁設有擋位筋222,閥芯23上設有定位臂231,閥芯23上升極限為定位臂231抵于限位端面上,閥芯23的轉動極限為定位臂231抵于擋位筋222上,即限位端面限定了閥芯23的上升空間,擋位筋222限定了閥芯23的旋轉范圍。為了保證密封效果,閥座22與排水管21之間設有第一密封圈25,閥芯23上設有第二密封圈26。
本實施例的工作過程:一般情況下,閥芯23在重力作用下下落,閥芯23與環(huán)狀凸起結構221之間形成縫隙,水可依次經過過濾網211、閥芯23與環(huán)狀凸起結構221之間的縫隙、漏水孔242后排出;當受外力作用時,閥芯23被頂起,當閥芯23抵于環(huán)狀凸起結構221上時,閥芯23與環(huán)狀凸起結構221之間形成密封,水無法通過。
上述實施例為本發(fā)明的較佳的實現(xiàn)方式,并非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定,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任何顯而易見的替換均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