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水杯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水杯。
背景技術:
水杯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器具,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水杯的功能不完全局限于存放水的功能,也具有將水燒開的功能,在燒水時,需要通過輸電座為杯體進行通電,傳統的輸電座結構容易產生觸電現象,而且傳統的水杯在燒水時杯體的插銷與輸電座之間都是摩擦配合,當不小心碰到杯體時,容易將杯體與輸電座之間發生松脫。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水杯,其能夠解決上述現在技術中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發明的一種水杯,包括輸電座以及用以與所述輸電座配合連接的杯體,所述杯體后端中點的下部位置處設置有插銷,所述杯體后端在所述插銷的左右兩側分別相應設置有兩個固定條,每個所述固定條后端處設置有鎖腔,所述杯體后端位于所述插銷正上方固定安裝有把手,所述杯體的前端面還設置有出水口,所述輸電座前端中點設置有用以與所述插銷配合連接的第一輸電腔,所述輸電座前端在所述第一輸電腔的左右兩側分別相應設置有用以與所述固定條配合連接的兩個插口,每個所述插口的外側端部中設置有第一滑腔,所述第一滑腔的后端部中設置有第二滑腔,所述第二滑腔向前穿過所述第一滑腔并拓展到所述第一滑腔的前端部中,在兩個所述第二滑腔之間通連有第三滑腔,在兩個所述插口之間的所述輸電座中設置有輸電器件裝卡槽,所述輸電器件裝卡槽與所述第三滑腔之間通連有收納槽,所述第一滑腔中設置有可左右平滑的鎖臂,所述鎖臂外側端連接有壓簧,所述鎖臂內側端設置有第一圓狀部,所述鎖臂中點設置有上下貫穿的鎖條過口,所述鎖條過口外側端部中設置有斜邊槽,所述斜邊槽中設置有斜邊面,所述第三滑腔中設置有可前后平滑的滑塊,所述滑塊前端面的左右兩側分別相應設置有與所述第二滑腔平滑配合連接的鎖條,所述滑塊前端面的中點靠右位置處設置有與所述收納槽平滑配合連接的齒合條,所述輸電器件裝卡槽中設置有控管所述第一輸電腔的輸電器件,所述第三滑腔中設置有發動所述滑塊前后平滑的發動器件。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兩個所述鎖條中每個的前端外側處設置有用以與所述斜邊面平滑配合連接的第一斜邊面,所述第一斜邊面與所述斜邊面的傾斜角度相同。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輸電器件包括與所述輸電器件裝卡槽前端部固定連接且與所述第一輸電腔電連接的第一輸電棍和與所述輸電器件裝卡槽后端部固定連接且與市電連接的第二輸電棍,所述第一輸電棍后端通過第一轉向軸可轉動地設置有第一齒合輪,所述第一齒合輪上固定設置有第三輸電棍,所述第二輸電棍前端設置有用以供所述第三輸電棍后端轉動穿入配合連接的第二輸電腔,所述第一輸電棍與所述第三輸電棍電連接,所述第一齒合輪與所述齒合條之間配合有第二齒合輪,所述第二齒合輪通過第二轉向軸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輸電器件裝卡槽中,所述第二轉向軸上下兩端分別與所述輸電器件裝卡槽的上下兩端部可轉動配合連接。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三輸電棍遠靠所述第一齒合輪的一端設置有第二圓狀部,所述第一齒合輪的直徑小于所述第二齒合輪的直徑,所述第一轉向軸和所述第二轉向軸的直徑相同。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發動器件包括與所述滑塊配合連接的螺旋桿,所述螺旋桿前端與所述第三滑腔前端部可轉動配合連接,所述螺旋桿后端與設置在所述第三滑腔后端部中的電機連接,所述電機位于所述第三滑腔后端部的中點位置。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兩個所述鎖條、齒合條和滑塊固定連接,所述鎖條的長度大于所述齒合條的長度。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把手的高度大于所述輸電座的高度。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電機發動以將滑塊處于第三滑腔的最前端位置,使得齒合條前端與輸電器件裝卡槽前端部抵接,從而使得第三輸電棍處于向左傾斜脫離與第二輸電腔配合連接的狀態,鎖條克服壓簧的頂壓力而穿過鎖條過口且鎖條的前端面與第二滑腔的前端部相抵接,鎖臂處于縮回在第一滑腔中,從而將第一輸電腔處于斷電狀態,此時,第一輸電腔和插口均處于打開狀態,有效防止了觸電事故的發生,增加了本裝置的使用安全性。
2.通過將插銷與第一輸電腔對準,將固定條與插口對準,接著向后推動杯體,當杯體的后端面與輸電座的前端面相抵接時,插銷剛好與第一輸電腔配合連接,固定條也剛好與插口配合連接,此時,杯體不通電,接著控管電機工作提供動力發動滑塊向后平滑,滑塊向后平滑同時帶動鎖條和齒合條向后平滑,鎖條向后平滑依次經過鎖條過口、斜邊槽,鎖臂由于壓簧的頂壓力而向內側端平滑并穿入到鎖腔中以將杯體鎖定在位,齒合條向后平滑使得第三輸電棍順時針轉動穿入到第二輸電腔中配合連接通電,使得第一輸電腔處于通電狀態,從而為為杯體通電使用,當杯體不需要通電時,只需要控管電機工作反轉以將本裝置恢復到初始位置狀態即可,從而增加了本裝置運行的安全性,增加了供電的穩定性,避免了由于誤踢誤撞導致杯體與輸電座產生松脫從而突然斷電。
3.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簡單,供電穩定性好,減少了現有生活中的觸電事故的發生,有效保障了人們的生命安全,且杯體的通電以及斷電均通過電機自動控管實現,操作簡單方便。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水杯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插銷與第一輸電腔配合通連通電時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中杯體的后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參閱圖1-3所示的一種水杯,包括輸電座10以及用以與所述輸電座10配合連接的杯體9,所述杯體9后端中點的下部位置處設置有插銷91,所述杯體9后端在所述插銷91的左右兩側分別相應設置有兩個固定條92,每個所述固定條92后端處設置有鎖腔93,所述杯體9后端位于所述插銷91正上方固定安裝有把手94,所述杯體9的前端面還設置有出水口95,所述輸電座10前端中點設置有用以與所述插銷91配合連接的第一輸電腔11,所述輸電座10前端在所述第一輸電腔11的左右兩側分別相應設置有用以與所述固定條92配合連接的兩個插口12,每個所述插口12的外側端部中設置有第一滑腔13,所述第一滑腔13的后端部中設置有第二滑腔20,所述第二滑腔20向前穿過所述第一滑腔13并拓展到所述第一滑腔13的前端部中,在兩個所述第二滑腔之間通連有第三滑腔19,在兩個所述插口12之間的所述輸電座10中設置有輸電器件裝卡槽7,所述輸電器件裝卡槽7與所述第三滑腔19之間通連有收納槽231,所述第一滑腔13中設置有可左右平滑的鎖臂14,所述鎖臂14外側端連接有壓簧15,所述鎖臂14內側端設置有第一圓狀部27,通過所述第一圓狀部27方便所述所述鎖臂14快速穿入到所述鎖腔93中,所述鎖臂14中點設置有上下貫穿的鎖條過口16,所述鎖條過口16外側端部中設置有斜邊槽17,所述斜邊槽17中設置有斜邊面18,所述第三滑腔19中設置有可前后平滑的滑塊21,所述滑塊21前端面的左右兩側分別相應設置有與所述第二滑腔20平滑配合連接的鎖條22,所述滑塊21前端面的中點靠右位置處設置有與所述收納槽231平滑配合連接的齒合條23,所述輸電器件裝卡槽7中設置有控管所述第一輸電腔11的輸電器件,所述第三滑腔19中設置有發動所述滑塊21前后平滑的發動器件。
其中,兩個所述鎖條22中每個的前端外側處設置有用以與所述斜邊面18平滑配合連接的第一斜邊面26,所述第一斜邊面26與所述斜邊面18的傾斜角度相同。
其中,所述輸電器件包括與所述輸電器件裝卡槽7前端部固定連接且與所述第一輸電腔11電連接的第一輸電棍3和與所述輸電器件裝卡槽7后端部固定連接且與市電連接的第二輸電棍1,所述第一輸電棍3后端通過第一轉向軸可轉動地設置有第一齒合輪4,所述第一齒合輪4上固定設置有第三輸電棍5,所述第二輸電棍1前端設置有用以供所述第三輸電棍5的后端轉動穿入配合連接的第二輸電腔2,所述第一輸電棍3與所述第三輸電棍5電連接,所述第一齒合輪4與所述齒合條23之間配合有第二齒合輪6,所述第二齒合輪6通過第二轉向軸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輸電器件裝卡槽7中,所述第二轉向軸上下兩端分別與所述輸電器件裝卡槽7的上下兩端部可轉動配合連接。
其中,所述第三輸電棍5遠靠所述第一齒合輪4的一端設置有第二圓狀部,通過所述第二圓狀部方便所述第三輸電棍5的后端轉動穿入到所述第二輸電腔2中,所述第一齒合輪4的直徑小于所述第二齒合輪6的直徑,所述第一轉向軸和所述第二轉向軸的直徑相同。
其中,所述發動器件包括與所述滑塊21配合連接的螺旋桿25,所述螺旋桿25前端與所述第三滑腔19前端部可轉動配合連接,所述螺旋桿25后端與設置在所述第三滑腔19后端部中的電機24連接,所述電機24位于所述第三滑腔19后端部的中點位置。
其中,兩個所述鎖條22、齒合條23和滑塊21固定連接,所述鎖條22的長度大于所述齒合條23的長度。
其中,所述把手94的高度大于所述輸電座10的高度。
在初始位置狀態時,所述電機24處于停止工作狀態,所述滑塊21處于所述第三滑腔19的最前端位置,此時,所述齒合條23前端與所述輸電器件裝卡槽7前端部抵接,所述第三輸電棍5處于向左傾斜脫離與所述第二輸電腔2配合連接的狀態,所述鎖條22克服所述壓簧15的頂壓力而穿過所述鎖條過口16且所述鎖條22的前端面與所述第二滑腔20的前端部相抵接,所述鎖臂14處于縮回在所述第一滑腔13中,所述第一輸電腔11處于斷電狀態;
當杯體需要通電進行燒水時,將所述插銷91與所述第一輸電腔11對準,將所述固定條92與所述插口12對準,接著向后推動所述杯體9,使得所述插銷91逐漸穿入到所述第一輸電腔11中,所述固定條92逐漸穿入到所述插口12中,當所述杯體9的后端面與所述輸電座10的前端面相抵接時,所述插銷91剛好與所述第一輸電腔11配合連接,所述固定條92也剛好與所述插口12配合連接,接著控管電機24工作運轉,所述電機24工作提供動力帶動螺旋桿25轉動,螺旋桿25轉動帶動所述滑塊21向后平滑,所述滑塊21向后平滑同時帶動所述鎖條22和齒合條23向后平滑,所述鎖條22向后平滑依次經過所述鎖條過口16、所述斜邊槽17并繼續向后平滑,所述鎖條22向后平滑的過程中,所述鎖臂14由于所述壓簧15的頂壓力而向內側端平滑并穿入到所述鎖腔93中,所述齒合條23向后平滑帶動所述第二齒合輪6逆時針轉動,所述第二齒合輪6逆時針轉動帶動所述第一齒合輪4順時針轉動,所述第一齒合輪4順時針轉動帶動所述第三輸電棍5順時針轉動,所述第三輸電棍5順時針轉動使得所述第三輸電棍5的后端逐漸轉動穿入到所述第二輸電腔2中,當所述滑塊21向后平滑到處于所述第三滑腔19的最后端位置,控管所述電機24停止工作,此時,所述鎖臂14內側端完全穿入到所述鎖腔93中以將所述杯體9鎖定在位,所述第三輸電棍5的后端也轉動穿入到所述第二輸電腔2中配合連接通電,所述第一輸電腔11處于通電狀態,從而為杯體供電使用,當杯體燒開水并需要拔出所述插銷91時,只需要控管所述電機24工作反轉以將本裝置恢復到初始位置狀態,即可向前推動所述杯體9,從而將所述插銷91拔出所述第一輸電腔11。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電機發動以將滑塊處于第三滑腔的最前端位置,使得齒合條前端與輸電器件裝卡槽前端部抵接,從而使得第三輸電棍處于向左傾斜脫離與第二輸電腔配合連接的狀態,鎖條克服壓簧的頂壓力而穿過鎖條過口且鎖條的前端面與第二滑腔的前端部相抵接,鎖臂處于縮回在第一滑腔中,從而將第一輸電腔處于斷電狀態,此時,第一輸電腔和插口均處于打開狀態,有效防止了觸電事故的發生,增加了本裝置的使用安全性。
2.通過將插銷與第一輸電腔對準,將固定條與插口對準,接著向后推動杯體,當杯體的后端面與輸電座的前端面相抵接時,插銷剛好與第一輸電腔配合連接,固定條也剛好與插口配合連接,此時,杯體不通電,接著控管電機工作提供動力發動滑塊向后平滑,滑塊向后平滑同時帶動鎖條和齒合條向后平滑,鎖條向后平滑依次經過鎖條過口、斜邊槽,鎖臂由于壓簧的頂壓力而向內側端平滑并穿入到鎖腔中以將杯體鎖定在位,齒合條向后平滑使得第三輸電棍順時針轉動穿入到第二輸電腔中配合連接通電,使得第一輸電腔處于通電狀態,從而為為杯體通電使用,當杯體不需要通電時,只需要控管電機工作反轉以將本裝置恢復到初始位置狀態即可,從而增加了本裝置運行的安全性,增加了供電的穩定性,避免了由于誤踢誤撞導致杯體與輸電座產生松脫從而突然斷電。
3.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簡單,供電穩定性好,減少了現有生活中的觸電事故的發生,有效保障了人們的生命安全,且杯體的通電以及斷電均通過電機自動控管實現,操作簡單方便。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