罩4包圍住內膽2且其直接固定在鍋體100上,該發熱盤3位于該內膽2的下方且位于內膽2和保溫罩4之間,該發熱盤3的上端與內膽2的下表面相接觸,該發熱盤3的下端與保溫罩4通過彈性件7連接,該發熱盤3可沿豎直方向上下浮動。本實施例中電飯鍋在使用過程中,如圖4所示,內膽2直接通過中環上的支撐腳11進行定位,發熱盤3設計成可上下浮動的方式,可以保證發熱盤3在彈性件7的作用下與內膽2的下表面更緊密的貼合,即實現發熱盤3能夠對內膽2進行更均勻、高效的加熱。
[0038]更具體的說,在本實施例中,該彈性件7的數量為三個,且三個彈性件3均勻的設于發熱盤3的下方。每個彈性件7均包括導向銷71和套設于導向銷71上的伸縮彈簧72,該伸縮彈簧72的一端與發熱盤3相連,另一端與保溫罩4相連,在發熱盤3上設有與伸縮彈簧72相對應的安裝柱31,該安裝柱31上設有與伸縮彈簧72相匹配的定位凸臺32,伸縮彈簧72的內徑剛好與定位凸臺32的外徑相同,即可實現將伸縮彈簧72直接定位固定在定位凸臺32上。
[0039]同時,在定位凸臺32的中部開設有螺紋孔33,該導向銷71的一端設有與該螺紋孔33相匹配的螺紋,該導向銷71設有螺紋的一端固定于該螺紋孔33中,在保溫罩4上開設有與導向銷71相對應的導向孔41,該導向銷71的另一端穿過該導向孔41,且在其端部設有限位件711,該限位件711阻止導向銷71從該導向孔41中滑出。在導向銷71的上設有定位臺階712,當將導向銷71擰緊到螺紋孔33中時,到達一定程度后,該定位臺階712便與該定位凸臺32的相抵,由此可實現讓三個彈性件7中的伸縮彈簧72的壓縮量相同,從而保證發熱盤3能夠更好的與內膽2的下表面貼合。
[0040]在本實施例中,導向銷71為半螺紋螺栓,其前端為螺紋段713,其后端為光桿段714,在螺紋段713和光桿段714的連接處形成有定位臺階712,同時,該半螺紋螺栓的螺帽就相當于限位件711,且該螺帽的直徑大于導向孔41的直徑,從而可實現阻止半螺紋螺栓(即為導向銷71)從該導向孔41中滑出。另外,三個導向銷71上定位臺階712到限位件711之間的長度相同,由此可實現讓三個彈性件7中的伸縮彈簧72的壓縮量相同。
[0041]本實施例中電飯鍋在裝配過程中,首先,如圖8所示,將發熱盤3固定在工裝上,并將伸縮彈簧72的一端套裝到發熱盤3上的定位凸臺32上;其次,如圖9所示,將保溫罩4套在發熱盤3上,并讓導向孔41的位置與伸縮彈簧72的位置相對應;最后,如圖10所示,向導向孔41和伸縮彈簧72中插入導向銷71,并將導向銷71擰緊固定在定位凸臺32中部的螺紋孔33中,直到導向銷71上的定位臺階712與定位凸臺32的下表面相抵。通過采用上述安裝方式,便可實現快速、高效的將方熱盤3和保溫罩4裝配到一起,因此可起到簡化工藝,降低成本的作用。
[0042]本實施例中,定位凸臺32的橫截面為圓形,且其半徑大于導向孔41的半徑,即定位凸臺32不能從導向孔41中穿過,同時光桿段714的長度約為5_,即本實施例中發熱盤3的上下浮動量大約為3-5mm,由此一方面能夠保證發熱盤3具有一定的上下浮動空間,實現能與內膽2的下表面緊密相貼合;另一方面導向銷71的活動幅度相對較小,相應的占用空間也較小,可減低成本;同時,發熱盤3不易在水平方向上發生偏斜,即可保證發熱盤3在豎直方向上的上下浮動動作更加可靠。
[0043]另外,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本實施例中,不限于將該導向銷71的一端固定于該發熱盤3上,且在保溫罩4上設有與該導向銷71的另一端相對應的導向孔41,相反,將該導向銷71的一端固定于保溫罩4上,且在發熱盤3上設有與該導向銷71的另一端相對應的導向孔也可,其同樣可到達相同的技術效果。同時用來安裝發熱盤3的安裝座也不局限于保溫罩4,其還可以為其它結構,滿足發熱盤3能夠上下浮動即可。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中,還可以設計成將發熱盤固定在保溫罩上,同時讓保溫罩與鍋體100之間可上下浮動連接,其同樣可達到上述技術效果。還有發熱盤3的上下浮動量也不局限于為3-5mm,其可根據具體需要設置成上下浮動量為2-20mm,相應的,其也具備上述技術效果。
[0044]同時,本實施例中,給出的是一種發熱盤加熱形式的電飯鍋,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此,其還可以為電磁加熱形式的電飯鍋,即此時的加熱組件為電磁線盤,在這種電飯鍋中,內膽2同樣通過支撐件11定位在中環1上,同樣的其具有相同的技術效果;同時電磁線盤通過隔板或是支撐腳頂抵在內膽2的下側,其同樣可實現保證電磁線盤在彈性件的作用下與內膽2的下表面始終保持一定的間距,即實現內膽2進行更均勻、高效的發熱。
[0045]圖11示意性的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實施例,在該實施例中,蓋體200、內膽
2、發熱盤3、保溫罩4、保溫內蓋5、接水盒6、彈性件7與上述第一個實施例中的均相同,相應的,其也具有與上述相同的技術效果。與上述第一個實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實施例中,該支撐件11為與內膽2的翻邊21相對應的環形支撐圈,該環形支撐圈同樣由隔熱材料成型而成,同樣的,一方面可使得內膽2的翻邊21的上表面保持較高的平整度,使得合上蓋體200后,保溫內蓋5上的環形密封圈51的每一個位置都與翻邊21緊密的貼合在一起,即保證內膽2的翻邊21與保溫內蓋5的連接處具有較高的密封性;另一方面,采用隔熱性材料的支撐件11,可以有效避免支撐件11因為受到翻邊21的高溫而軟化變形等,即保證本實用新型具有更長的使用壽命和更強的使用性。
[0046]另外,為了方便取放內膽2,在該環形支撐圈11的兩側設有兩個相對應的開口段111,由此使得用戶在取放內膽2時,能夠更好的操作。當然,在此需要指出的是,開口段111的數量不局限為兩個,為了減少環形支撐圈11的耗材量,其還可以設計成為多個結構,由此在使得用戶在取放內膽2方便的情況下,還可以減少成本。
[0047]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主權項】
1.一種電飯鍋,包括鍋體以及設于鍋體內的內膽和加熱組件,所述內膽的上端開口處設有翻邊,所述加熱組件位于所述內膽的下方且與內膽對應設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鍋體包括與翻邊相對應的中環,所述中環上設有用來支撐所述翻邊的支撐件,所述加熱組件可沿豎直方向上下浮動,所述內膽放置在鍋體內時所述支撐件支撐所述翻邊,且所述內膽擠壓所述加熱組件向下移動。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飯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件為均勻設于中環上的多個支撐腳。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飯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件為與翻邊相對應的環形支撐圈,所述環形支撐圈上設有至少兩個相對應的開口段。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飯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電飯鍋還包括安裝座,所述安裝座與鍋體固定相連,所述加熱組件為發熱盤,所述安裝座位于所述發熱盤的下方,所述發熱盤與安裝座通過彈性件相連接,所述發熱盤可沿豎直方向上下浮動,且所述發熱盤與所述內膽的下表面相接觸。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飯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包括導向銷和套設于導向銷上的伸縮彈簧,所述伸縮彈簧的一端與發熱盤相連,另一端與安裝座相連,所述導向銷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發熱盤和安裝座中的一個上,所述發熱盤和安裝座中的另一個上設有與所述導向銷的另一端相對應的導向孔,所述導向銷的另一端穿過所述導向孔。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飯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發熱盤上設有與伸縮彈簧相對應的安裝柱,所述安裝柱上設有與伸縮彈簧相匹配的定位凸臺。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飯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臺上設有螺紋孔,所述導向銷與發熱盤相對的一端設有與所述螺紋孔相匹配的螺紋,所述導向銷設有螺紋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螺紋孔中。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飯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銷上設有定位臺階,所述導向銷設有螺紋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螺紋孔中時、所述定位臺階與所述定位凸臺的相抵。9.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飯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銷穿過所述導向孔的一端的端部設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阻止所述導向銷從所述導向孔中滑出。10.如權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電飯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組件的上下浮動量為2mm-20mmo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飯鍋,屬于廚房烹飪器領域,其解決了傳統電飯鍋密封性不好和加熱不均勻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包括鍋體以及設于鍋體內的內膽和加熱組件,所述內膽的上端開口處設有翻邊,所述加熱組件位于所述內膽的下方且與內膽對應設置,所述鍋體包括與翻邊相對應的中環,所述中環上設有用來支撐所述翻邊的支撐件,所述加熱組件可沿豎直方向上下浮動,所述內膽放置在鍋體內時所述支撐件支撐所述翻邊,且所述內膽擠壓所述加熱組件向下移動。本實用新型具有密封性好、加熱均勻且實用性強的優點。
【IPC分類】A47J36/00, A47J27/00
【公開號】CN205125890
【申請號】CN201520776925
【發明人】朱澤春, 賴七生, 刁碩, 何炎彬
【申請人】九陽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4月6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