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筒式地漏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給水排水構件,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排泄室內外地面積水的地漏。
目前,在工業與民用建筑中廣泛應用于排泄室內外地面積水的地漏有無水封地漏、防臭地漏、高水封地漏、單通道地漏、雙通道地漏、三通道地漏、不帶洗衣機排水接入口地漏、頂蓋帶洗衣機插口地漏、側排式地漏等,不論其外型構造及內部排水流道形狀如何變化,在安裝時其共同的特征是“必須以一段獨立于地漏本身之外的排水支管將地漏與排水干管互相連接,且地漏的進水部位與排水支管接入干管位置的標高差是地漏賴以防止干管中污水反溢所需的高差。”由于地漏進水部位即地漏進水篦子一般應低于地面5~10mm,那么要實現防止干管中污水反溢,則只能將與地漏連接的排水支管引至地面標高以下一定的位置再接入干管。這樣,本層地漏的安裝就必定在下層的頂棚出現獨立于地漏本身的或橫或豎的支管,這些支管往往還應布置檢查口以便于清通,其隱蔽處理往往依靠裝修吊頂或砌筑管道井。
在民用住宅建筑中,人們往往希望自家的廚房、衛生間頂棚不要出現類似的污水干、支管。另外,對于躍層式住宅,建筑上往往需要在本套內一層為起居室或臥室的位置,對應的二層布置衛生間等有排水設施的空間。為了建筑上的美觀,于是住宅給排水工程便出現了,將本層衛生間、廚房中大便器、小便斗、浴缸、洗滌盆等衛浴潔具共用的排水橫管在本層地面標高以上接入排水立管的做法,然而,地漏由于防止污水反溢的條件限制,其排水支管仍必須出現在本層地面以下的使用空間,仍會給人們裝修及排水管道清通帶來許多不便與麻煩。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實現防止污水反溢,但不必設置一條獨立于地漏本身之外的,用于連接地漏與排水立管并形成防反溢高差的排水支管的新型地漏。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設計一種筒式地漏,是由外、中、內三個筒體套裝而成;外筒體自上而下是由四段直徑從大到小、長度不等的圓筒構成,其外觀極類似于“手電筒”;中筒體的頂部為環面結構,其環面上開有各種形式的進水孔眼,環面內圓周帶內螺紋;內筒體是由一段長筒體構成,長筒體外壁較靠近筒體頂的部位設有外螺紋及密封圈;中筒體套入外筒體,其頂部環面外緣置于外筒體的頂部的定位臺上,環面內緣與內筒體螺接。
由于采用上述結構,使用本實用新型筒式地漏,再配合大便器,洗滌盆等潔具共用的排水橫管采用在本層地面標高以上接入排水立管,便可為人們提供一個“頂棚清清爽爽無任何排水干、支橫管,排水管道系統維修清通方便,不必干擾下層空間”的筒潔方便的廚房、衛生間。同時也為躍層式樓中樓建筑平面中屬于本套的廚房、衛生間自由布置在屬于本套的起居室或臥室之上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僅立管穿過起居室或臥室)。與現有技術相比主要具有以下優點
1、實用新型筒式地漏的安裝不必專門為筒式地漏本身預留結構孔口,而只需以筒式地漏的最寬部位外徑加100mm為直徑,預留排水立管穿結構板的孔口即可。而其它現有地漏均需獨立測位放樣及預留孔口。
2、本實用新型筒式地漏安裝時可像立管直接頭一樣套接在立管上,比較簡便,筒式地漏本身又可作為立管的連接管件。其它地漏均涉及支管與立管或橫管的連接。
3、筒式地漏在滿足地面排水功能的同時沒有任何支管進入下層空間。而其它現有的漏水篦子水平安裝的地漏或篦子豎直安裝的側排式地漏均需以獨立的支管接至干管。如需隱蔽支管則需做吊頂或管道井。
4、筒式地漏在地面上的占位僅僅是以排水立管中心線為軸的環面,不必像現有的各種漏水篦子水平安裝的地漏一樣需獨立占位,因而不會影響其它潔具的布置。
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附
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結構示意圖;附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外筒體結構示意圖;附圖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筒體結構示意圖;附圖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筒體A向結構示意圖;附圖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內筒體結構示意附圖6、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安裝狀態結構示意圖;附圖7、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附圖8、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外筒體結構示意圖附圖8、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筒體結構示意圖;附圖9、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安裝狀態結構示意圖;實施例1、如附
圖1、附圖2、附圖3、附圖4、附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是由三個筒體套裝而成。外筒體(1)自上而下是由四段直徑從大到小、長度不等的圓筒構成,上部圓筒為中筒體(2)的定位臺(11),第二段圓筒(12)在第三段圓筒(14)較靠頂部的外壁圍合收口,形成存水環槽(13),第三段圓筒(14)的底部收口,形成第四段圓筒(15),外筒體(1)的整體其外觀極類似于“手電筒”;中筒體(2)是由一段短筒體(24)頂部連接一垂直于其側壁面的環面(21)組成,其環面(21)上開有各種形式的進水孔眼(22),環面(21)內圓周帶內螺紋(23);內筒體(3)是由一段長筒體(32)構成,長筒體(32)外壁較靠近筒體頂的部位設有外螺紋(31)及密封圈(4);中筒體(2)套入外筒體(1)內,其頂部環面(21)外緣置于外筒體(1)的頂部的定位臺(11)上,環面(21)內螺紋(23)與內筒體(3)上的外螺紋(31)螺接。外筒體(1)第三段圓筒(14)的外徑小于中筒體(2)的內徑;中筒體(2)的短筒體(23)下端低于外筒體(1)存水環槽(1 3)的翻水壁(141)的頂端,外筒體(1)的存水環槽(13)被分隔成底部連通的內、外兩個環槽,從而構成水封通道(水流路徑如附
圖1中箭頭所示),實現水封防臭。
如附圖6所示,為實施例1的安裝示意圖,筒式地漏作為一節立管直接豎立安裝在地板(5)上,當本層地漏安裝完畢,其外筒體(1)直接被本層地板(5)固定,其內筒體(3)通過上層筒式地漏外筒體(1)、直接頭(6)、立管(7)、三通接頭(8)被本層地面上排水管道系統固定,當中筒體(2)旋離內筒體(3),拔離地面后,便可對外筒體(1)及其與內筒體(3)圍合形成的豎向流道進行徹底清通。
實施例2,如附圖7、8、9所示為雨水用筒式地漏,該地漏的中筒體(2)為環面(21)結構,在其環面(21)上開有各種形式的進水孔眼(22),環面(21)內圓周帶內螺紋(23)。外筒體(1)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外筒體(1)的第二段圓筒(12)直接收口于第三段圓筒(14)的頂端。中筒體(2)套入外筒體(1)內,其頂部環面(21)外緣置于外筒體(1)的頂部的定位臺(11)上,環面(21)內螺紋(23)與內筒體(3)上的外螺紋(31)螺接。
安裝時,如附
圖10所示,與實施例1相同,作為一節立管直接豎立安裝在地板(5)上,當本層地漏安裝完畢,其外筒體(1)直接被本層地板(5)固定,其內筒體(3)通過上層筒式地漏外筒體(1)、直接頭(6)、立管(7)、三通接頭(8)被本層地面上排水管道系統固定。
權利要求1.一種筒式地漏,其特征在于是由外、中、內三個筒體套裝而成,外筒體自上而下是由四段直徑從大到小、長度不等的圓筒構成,上部圓筒為中筒體的定位臺;中筒體頂部為一環面,其環面上開有各種形式的進水孔眼,環面內圓周帶內螺紋;內筒體是由一段長筒體構成,長筒體外壁較靠近筒體頂的部位設有外螺紋及密封圈;中筒體套入外筒體內,其頂部環面外緣置于外筒體的頂部的定位臺上,環面內螺紋與內筒體上的外螺紋螺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筒式地漏,其特征在于外筒體的第二段圓筒在第三段圓筒較靠頂部的外壁圍合收口,形成存水環槽,外筒體的整體其外觀極類似于“手電筒”;中筒體是由一段短筒體部連接一垂直于短筒體側壁面的環面組成;外筒體第三段圓筒的外徑小于中筒體的內徑;中筒體的短筒體下端低于外筒體存水環槽的翻水壁的頂端,外筒體的存水環槽被分隔成底部連通的內、外兩個環槽,從而構成水封通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筒式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筒體為環面結構,環面內圓周帶內螺紋;外筒體的第二段圓筒直接收口于第三段圓筒的頂端,中筒體套入外筒體內,其頂部環面外緣置于外筒體的頂部的定位臺上,環面內螺紋與內筒體上的外螺紋螺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筒式地漏,是由外、中、內三個筒體套裝而成,外筒體自上而下是由四段直徑從大到小、長度不等的圓筒構成;中筒體頂部為一環面,其環面上開有各種形式的進水孔眼,環面內圓周帶內螺紋;中筒體套入外筒體內,其頂部環面外緣置于外筒體的頂部的定位臺上,環面內螺紋與內筒體上的外螺紋螺接。本實用新型作為一節立管直接豎立安裝在地板上,本身又可作為立管的連接管件,可以防止污水反溢,且不必設置一條獨立于地漏本身之外的,用于連接地漏與排水立管的橫管。
文檔編號E03C1/284GK2450276SQ00258940
公開日2001年9月26日 申請日期2000年10月20日 優先權日2000年10月20日
發明者洪勝利 申請人:洪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