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常溫型全自動智能感應節水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供水控制裝置,尤其是常溫型全自動智能感應節水控制器。
二背景技術:
從目前我國市場上現有的產品來看主要有以下缺點有些節水器采用定時原理,純粹采用電子原件,緊靠水箱,易出現水箱溢水,侵蝕設備造成設備生銹、短路,甚至發生觸電的危險。壽命長則半年短則2-3個月,損壞后無法恢復正常使用功能;有些節水器采用人數控制的原理,仍屬純電子產品與上面所述產品有同樣的缺點,使用壽命短是該產品的致命點;有些產品也同樣采用了紅外線感應控制原理,但延時時間不可調,感應距離短,穩定性差,不能很好的適用于客戶,特別是客戶對節水,噪音的要求不同不能隨時滿足需求,個別產品使用普通電磁閥起不到防水防潮的效果,使用壽命極短。中原油田是我國四大油田之一,從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開發以來,在全油田范圍內修建了上千個溝槽式廁所,每個廁所日用水量達30余方,造成了水資源的嚴重浪費,尤其是油田開發成本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水顯得越來越重要。從今年開始水價調至4.4元/方,已嚴重制約了社區、學校及主業單位的成本,節水工作顯得迫在眉睫。
三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性能特別穩定,操作十分簡便,延時時間可根據需要隨裝隨調的常溫型全自動智能感應節水控制器,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是由變壓器、紅外感應控制器、不銹鋼外殼、防水電磁閥、水管、手動開關、進水外接頭、三通、出水外接頭、塑噴鐵皮外殼、固定夾連接而成,在不銹鋼外殼內固定著變壓器和紅外感應控制器,變壓器與紅外感應控制器由電線連接;防水電磁閥由螺栓固定在水管上,紅外感應控制器與防水電磁閥由電線連接;手動開關通過塑噴鐵皮外殼固定在水管上;進水外接頭通過塑噴鐵皮外殼由三通與進水管連接,出水外接頭通過塑噴鐵皮外殼由三通與出水管連接;固定夾固定在塑噴鐵皮外殼上。
工作原理該節水控制器,定要體現在節水與控制功能上,是根據人體對紅外線的敏感程度而起動電磁閥來達到節水控制目的。當有人進入感應區時,紅外傳感器首先捕捉到第一個人體信號后由控制器起動電磁閥達到供水的目的,當人離開時紅外傳感器發現無人體感應信號,控制器根據隨機設定的延時時間、電磁閥無電自閉達到節水的目的。常溫型一般用于天氣較暖無結冰的區域,如學校公寓、食堂、洗漱間等場所。
本實用新型將人體的生理特征有機地融入設計中,紅外探頭與主機分離遠離水源,達到了防水、防潮、防盜的目的。性能特別穩定,操作十分簡便,延時時間可根據需要隨裝隨調。經濟耐用,安裝方便,大大縮小了廁所改造成本,節水率達到80%以上,徹底克服了溝槽式廁所常流水、多污染、水管無法控制、浪費嚴重、難以管理的老大難問題。
四
圖1為常溫型全自動智能感應節水控制器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變壓器 2、紅外感應控制器 3、不銹鋼外殼 4、防水電磁閥 5、水管 6、手動開關 7、進水外接頭 8、三通 9、出水外接頭 10、塑噴鐵皮外殼 11、固定夾
五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中,在不銹鋼外殼3內固定著變壓器1和紅外感應控制器2,變壓器1與紅外感應控制器2由電線連接;防水電磁閥4由螺栓固定在水管5上,紅外感應控制器2與防水電磁閥4由電線連接;手動開關6穿過塑噴鐵皮外殼10固定在水管5上;進水外接頭7穿過塑噴鐵皮外殼10由三通8與進水管5連接,出水外接頭9穿過塑噴鐵皮外殼10由三通8與出水管5連接;固定夾11固定在塑噴鐵皮外殼10上。
權利要求1.常溫型全自動智能感應節水控制器,它是由變壓器(1)、紅外感應控制器(2)、不銹鋼外殼(3)、防水電磁閥(4)、水管(5)、手動開關(6)、進水外接頭(7)、三通(8)、出水外接頭(9)、塑噴鐵皮外殼(10)、固定夾(11)連接而成,其特征是在不銹鋼外殼(3)內固定著變壓器(1)和紅外感應控制器(2),變壓器(1)與紅外感應控制器(2)由電線連接;防水電磁閥(4)由螺栓固定在水管(5)上,紅外感應控制器(2)與防水電磁閥(4)由電線連接;手動開關(6)穿過塑噴鐵皮外殼(10)固定在水管(5)上;進水外接頭(7)穿過塑噴鐵皮外殼(10)由三通(8)與進水管(5)連接,出水外接頭(9)穿過塑噴鐵皮外殼(10)由三通(8)與出水管(5)連接;固定夾(11)固定在塑噴鐵皮外殼(10)上。
專利摘要常溫型全自動智能感應節水控制器屬于一種供水控制裝置,它克服了其它裝置的缺點,它是由變壓器、紅外感應控制器、不銹鋼外殼、防水電磁閥、水管、手動開關、進水外接頭、三通、出水外接頭、塑噴鐵皮外殼、固定夾連接而成,本實用新型將人體的生理特征有機地融入設計中,紅外探頭與主機分離遠離水源,達到了防水、防潮、防盜的目的;性能特別穩定,操作十分簡便,延時時間可根據需要隨裝隨調;經濟耐用,安裝方便,大大縮小了廁所改造成本,節水率達到80%以上,徹底克服了溝槽式廁所常流水、多污染、水管無法控制、浪費嚴重、難以管理的老大難問題。
文檔編號E03D5/00GK2918562SQ20062003067
公開日2007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06年7月13日 優先權日2006年7月13日
發明者于統之 申請人:于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