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公路泄漏雙池式事故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公路輔助設施,特別涉及一種公路泄漏雙池式事故池。
背景技術:
公路由于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因而越來越成為經濟發展的命脈。隨著市場經濟的 不斷發展,公路里程不斷增加,特別是高速公路更是對促進地方發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公路本身的靈活性,不可避免的通過水體以及自然保護區域。有毒有害等化學物質的 公路運輸也是較為快捷的運輸方式。這些危險有毒、有害性物質對水體及自然環境保護構 成了一個具大的潛在威脅。而運輸過程具有較大可能性產生泄漏,泄漏的有毒、有害物質如 果污染水體,就可能會導致下游居民中毒,城市供水中斷,造成較大社會影響。現有技術中,為防止泄漏的有毒、有害物質對水源等自然環境造成污染,公 路一般 設置事故池,事故池常態處于排空狀態,發生事故時,由人工將路面排水水路切換至事故 池。實踐中在事故發生時,事故現場人員不會主動去切換公路的排水水路,而公路管理人員 到達現場進行切換會出現時間上的滯后,使有毒有害物質排入水源或環境中,造成不利后
^ ο因此,需要對現有的公路事故池進行改進,在發生在公路上的突發泄漏事故時,能 夠緩解有毒有害物質的擴散,并用來暫時貯存事故水(液體),為處理泄漏物質提供緩沖時 間,防止有毒、有害物質污染水源和周圍環境。
實用新型內容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公路泄漏雙池式事故池,在發生在公路上的突發 泄漏事故時,能夠緩解有毒有害物質的擴散,并用來暫時貯存事故水(液體),為處理泄漏 物質提供緩沖時間,防止有毒、有害物質污染水源和周圍環境。本實用新型的公路泄漏雙池式事故池,包括緩流池和與緩流池下部排水口連通的 放空池,所述緩流池連通于公路路面排水口,緩流池內沿排水方向并列設置由至少一塊緩 流擋板分隔而成的緩流腔,所述緩流擋板上設置沿排水方向的節流孔。進一步,所述公路路面排水口正對沿排水方向第一個緩流腔上部開口 ;進一步,所述緩流擋板上的節流孔由下至上至少設置一排;進一步,相鄰緩流擋板之間的節流孔沿上下錯開設置;進一步,所述放空池下部設置連通于路面雨水處理系統的放空池排水口,放空池 排水口設置放空池閥門;進一步,所述緩流池下部排水口設置緩流池閥門;進一步,所述緩流池與放空池共用一池壁,共用池壁上端設置溢流口 ;進一步,緩流擋板上端面低于緩流池池壁。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公路泄漏雙池式事故池,采用緩流池和放 空池相結合的結構,在發生在公路上的突發泄漏事故時,事故水先流入緩流池,由于緩流池的結構致使事故水流動緩慢,并用來暫時貯存事故水(液體),為事故處理人員進行現場處 理贏得時間,能夠緩解有毒有害物質的擴散,從而有效保護水源和周圍環境,同時,事故池 還可對雨水進行沉淀,在暴雨時對雨水進行調蓄,減少向下游排水的峰值流量;本實用新型 結構簡單、造價低廉、易于維護。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公路泄漏雙池式事故池, 包括緩流池1和與緩流池1下部排水口 11連通的放空池2,所述緩流池1連通于公路路面 排水口 5,緩流池1內沿排水方向并列設置由至少一塊緩流擋板4分隔而成的緩流腔3,根 據緩流池1體積的大小,緩流腔3數量可以為多個,本實施例采用六個緩流腔3的結構;所 述緩流擋板4上設置沿排水方向的節流孔41,圖中箭頭方向為排水方向;通過節流孔41分 步排出液體,能夠有效緩解液體的流速,保證緩沖效果,延長排出時間。本實施例中,所述公路路面排水口 5正對沿排水方向第一個緩流腔上部開口,充 分利用緩流池的作用。本實施例中,所述緩流擋板4上的節流孔41由下至上至少設置一排;根據緩流池 1的大小設置節流孔41的排數,本實施例設置三排,使事故水根據流量大小逐漸上移依次 從由下到上的節流孔排出,防止溢流。本實施例中,相鄰緩流擋板4之間的節流孔41沿上下錯開設置。本實施例中,所述放空池2下部設置連通于路面雨水處理系統的放空池排水口 21,放空池排水口 21設置放空池閥門7 ;本實施例中,所述緩流池1下部排水口 11設置緩 流池閥門6;緩流池閥門6常態為關閉,截流全部路面排水;放空池閥門7常態為開啟,放空 水池,留出容積以備收集事故泄漏液體;如遇泄漏事故發生,事故水(液體)首先進入緩流 池在緩流池中積蓄(緩流池未滿),或者緩慢流動(緩流池已滿)減緩泄露液體流出事故池 時間;待工作人員關閉放空池水閘后,放空池全部空間即可用來收集事故泄漏液體。本實施例中,所述緩流池1與放空池2共用一池壁8,共用池壁8上端設置溢流口 12 ;事故水滿出緩流池1后可緩慢流出至放空池,防止四溢。本實施例中,緩流擋板4上端面低于緩流池池壁,防止因液體流量大從池壁溢出。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 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 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 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一種公路泄漏雙池式事故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緩流池和與緩流池下部排水口連通的放空池,所述緩流池連通于公路路面排水口,緩流池內沿排水方向并列設置由至少一塊緩流擋板分隔而成的緩流腔,所述緩流擋板上設置沿排水方向的節流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泄漏雙池式事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路路面排水口 正對沿排水方向第一個緩流腔上部開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泄漏雙池式事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流擋板上的節 流孔由下至上至少設置一排。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公路泄漏雙池式事故池,其特征在于相鄰緩流擋板之間的 節流孔沿上下錯開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公路泄漏雙池式事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空池下部設置 連通于路面雨水處理系統的放空池排水口,放空池排水口設置放空池閥門。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公路泄漏雙池式事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流池下部排水 口設置緩流池閥門。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公路泄漏雙池式事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流池與放空池 共用一池壁,共用池壁上端設置溢流口。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公路泄漏雙池式事故池,其特征在于緩流擋板上端面低于 緩流池池壁。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公路泄漏雙池式事故池,包括緩流池和與緩流池下部排水口連通的放空池,所述緩流池連通于公路路面排水口,緩流池內沿排水方向并列設置由至少一塊緩流擋板分隔而成的緩流腔,所述緩流擋板上設置沿排水方向的節流孔,本實用新型采用緩流池和放空池相結合的結構,在發生在公路上的突發泄漏事故時,事故水先流入緩流池,由于緩流池的結構致使事故水流動緩慢,并用來暫時貯存事故水(液體),為事故處理人員進行現場處理贏得時間,能夠緩解有毒有害物質的擴散,從而有效保護水源和周圍環境,同時,事故池還可對雨水進行沉淀,在暴雨時對雨水進行調蓄,減少向下游排水的峰值流量;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造價低廉、易于維護。
文檔編號E03F5/10GK201738441SQ201020178049
公開日2011年2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30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30日
發明者吳東國, 楊斌, 蔣紅梅 申請人:招商局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