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換氣無臭座便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座便器,尤其是一種圍繞座便器水箱內部換氣室設計發明的自換氣無臭座便器,屬于衛生潔具產品技術領域。
技術背景目前,大眾常用的座便器本身除臭功能并不完善,使用過程中衛生間極易散發出臭氣,雖然人們在衛生間內安裝了各種電氣化排氣裝置,但依然出現如廁過程中和結束以后,衛生間異味較重,尤其是當使用者正在方便時所產生的臭氣因不能立刻、完全的排出室夕卜,很讓人感到頭疼和難堪,臭氣中含有如C02、甲烷、糞臭素、硫化氫等對如廁者和周圍人的身體健康帶來危害,有些高端座便器雖然有除臭的設計功能,也存在價格昂貴、結構復雜等因素,沒有很好的推廣性價比。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現有座便器依賴電氣化排風扇裝置實現或者部分實現衛生間除臭功能的不足,該新型實用座便器利用水箱內部設計的換氣室自然除臭,不使用任何電氣化裝置,做到無功耗、節能環保。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座便器采用與水箱連體方式,所指座便器即指包含水箱的連體座便器。水箱內部分隔為換水室和換氣室,換氣室分別在后側和底部設有兩個功能不一的孔洞,位于后側的換氣孔洞與建筑物通風通道相連,利用氣流和負壓的空氣流動學原理,隨時源源不斷的自然排除異味到建筑物的排風通道中,位于換氣室底部的吸氣孔洞與座便器的空腔相連,即換氣室的底部緊連座便器體內空腔的進氣口,利用座便器固有的沖水管路,把臭味從坐便器內部吸附到換氣室,再由換氣室左中右三種不同位置類型的換氣孔洞排除到建筑物的通風通道里,如此自然循環。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座便器水箱內部換氣室的實用設計和發明改進,滿足衛生間除臭的功能要求,真正從根本上實現節能環保的健康標準。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自換氣無臭座便器的俯視不意圖。圖中,I、座便器,2、與之連體的水箱,3、水箱內部分隔的換水室,4、水箱內部分隔的換氣室,5、換氣室底部吸氣孔洞,6、7、8.(左、中、右)三種方式的后側換氣孔洞。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I中,自換氣無臭座便器的構成,主要包括座便器(1),與之連體的水箱(2),水箱內部分隔的換水室(3),水箱內部分隔的換氣室(4),換氣室底部吸氣孔洞(5),換氣孔洞(6、7、8)三種不同位置類型可以任選。本實用新型設計的具體實施在于,座便器(I)產生的臭氣,由于建筑物排風通道和換氣室的循環調節作用,在座便器內部形成負壓,通過換氣室底部的吸氣孔洞(5),進入水箱內部分隔的換氣室(4),通過左中右三種不同位置類型的換氣孔洞出、7、8),進入建筑物排風通道,由建筑物排風通道自然形成的上升抽力排出。說明,附圖標記(6、7、8),指與建筑物排風通道相連的座便器換氣孔洞,由于建筑 物排風通道位置對應于衛生間座便器安裝位置的不同,選用某一種(左側換氣孔、中間換氣孔、右側換氣孔)類型的自換氣無臭座便器。
權利要求1.一種自換氣無臭座便器,其特征是座便器(I)采用與水箱(2)連體方式,所指座便器即指包含水箱的連體座便器,在水箱(2)內部采用分隔方式劃分為換水室(3)和換氣室(4),換氣室位于水箱后側的換氣孔洞(6、7、8)與建筑物通風通道相連,利用氣流和負壓的空氣流動學原理,自然排除異味到建筑物的排風通道中,位于水箱換氣室底部的吸氣孔洞(5)與座便器的空腔連通,即換氣室的底部緊連座便器體內空腔的進氣口,利用座便器固有的沖水腔路,把臭味氣體從坐便器內部吸附到換氣室(4),通過左中右三種不同位置類型的換氣孔洞出、7、8),排除到建筑物的通風通道里,如此自然循環。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發明提供一種自換氣無臭座便器,其特征是座便器(1)采用與水箱(2)連體方式,所指座便器即指包含水箱的連體座便器,在水箱(2)內部采用分隔方式劃分為換水室(3)和換氣室(4),換氣室位于水箱后側的換氣孔洞(6、7、8)與建筑物通風通道相連,利用氣流和負壓的空氣流動學原理,自然排除異味到建筑物的排風通道中,位于水箱換氣室底部的吸氣孔洞(5)與座便器的空腔連通,即換氣室的底部緊連座便器體內空腔的進氣口,利用座便器固有的沖水腔路,把臭味氣體從坐便器內部吸附到換氣室(4),通過左中右三種不同位置類型的換氣孔洞(6、7、8),排除到建筑物的通風通道里,如此自然循環。該新型實用座便器利用水箱內部設計的換氣室自然除臭,不使用任何電氣化裝置,做到無功耗、節能環保。
文檔編號E03D11/11GK202595877SQ20112036506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6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6日
發明者姜學寬 申請人:姜學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