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浮床濾網式生物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污染控制工程技術領域,具體屬于城市河湖治理中一種截留雨天管道沉積物和懸浮物的物理攔截方法及其裝置。
背景技術:
排水管道沉積物主要來自于生活污水中的懸浮物和雨天徑流帶入排水管道的懸浮物。其性質受排水區域特征、排水系統類型與結構以及污水性質等因素的影響。根據管道沉積物的物化性質,可將管道沉積物分成底層粗顆粒沉積物,有機層和生物膜三類。底層粗顆粒沉積物位于管道的底部,表現出無機特性,呈黑灰色,顆粒物較粗, 直徑為毫米級,在管道沉積物中所占比例最大,該層結構緊密,對水力沖擊有很強的抵抗能力。有機層覆蓋于底層粗顆粒沉積物上方,由細小顆粒構成,呈棕色,表現出很強的生化特性,沖刷進入自然水體后具有潛在的污染危害,該層抗沖擊能力較弱,即使很小的降雨事件也會使其遭到破壞。生物膜通常形成與水面附近的管壁上,是由覆蓋在有機質上的微生物層構成,在好氧和厭氧條件下,生物膜上的細菌數量接近活性污泥,具有很強的活性。大多數污染物存在于底層粗顆粒沉積物中,有機層和生物膜中污染物含量很小,但雨天污染主要來源于有機層。雨天時雨水會沖刷城市管道致使管內晴天積累的管道沉積物以及雨天路面沖刷或溢流污水的懸浮物排入河湖,使河湖表面漂浮大量黑色泥塊,不僅對水體造成嚴重的污染,而且影響城市景觀以及產生不良的感官效應。目前,對雨天管道沉積物以及懸浮物的治理方法中與本發明相關的主要方法有沉泥井、增設擋板、濾網和格柵以及管道清掏。I.沉泥井
沉泥井通常設置在靠近排口上游的檢查井內,雨天雨水在管道內經過沉泥井時部分懸浮物沉淀至井底,其余由水流帶走直接排入河湖。該方法的處理效果較差,施工麻煩,工程造價高,而且適用條件也受現場狀況限制較大。2、增設擋板和格柵
為了減少降雨排口排出的懸浮物,國內外常在雨水流出井處設置擋板或格柵來完成, 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的解決問題,但是施工時較為麻煩,實施不當易引起管道雍水, 影響管道通行能力,因此實施時需要考慮排口周圍狀況。3、管道清掏
排水管道沉積物在雨水徑流的沖刷作用下將其中賦存的污染物重新釋放于城市水體而造成污染。因此,及時進行管道清掏是有效遏制管道沉積物的方法,國內現新型的對街道雨水口和排水管道中沉積物的去除方法采用進口的清掏設備。但是,該方法設備購置費較為昂貴,此外需要專人維護,較為不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通過濾網的篩分作用和生態浮床根系吸附效用截留隨雨水沖刷從管道內排出的大顆粒懸浮物,既可遏止河道水環境進一步惡化,又具有一定景觀效應的水環境治理方法。本發明所述的浮床濾網式生物柵治理機理是雨天河道雨污排口出流的污水落入排口下端安置的濾網中,管道沉積物和路面沖刷的懸浮物被截留在濾網中,水從濾網空隙透出。浮于水中的生態浮床,可作為濾網的支撐架,浮床上生長的水生植物也可吸收水中的有機物和N、P等營養物質。通過定期清掏濾網、收割和更換浮床,達到控制管道沉積物污染的效果。本發明所述的浮床濾網式生物柵主體為濾網和生態浮床。濾網采用材質輕、透水性能優良、抗沖擊能力強的濾網,長度可沉至河底,使其可隨水流漂浮,阻水性小,沉底的濾網不會對生態浮床產生過大下拉力。濾網上每隔30-40CH1按照濾網直徑用硬材質固定成圈,濾網底部用圓形鐵絲網格底板固定或直接沉與水底皆可,使得濾網可以固定成圓柱形, 既防止濾網被水流沖散,又便于更換和清理。濾網口徑為50-200cm,具體尺寸根據雨天排口出水射流范圍確定,濾網孔徑根據懸浮物去除要求,結合清理維護頻次確定。生態浮床一般為定制成品,可由多個種植載體組合或采用成型單體,形狀可設計成圓弧形或其他樣式, 內圈直徑按照濾網口徑確定,內圈下設有掛鉤便于懸掛濾網。河道排水口下的擋墻上安裝滑桿或鋼絲繩,將生態浮床內、外圈截面和濾網環繞排口固定,使整個裝置可隨水位上下浮動。生態浮床與墻體固定一端的截面竹條均安裝環扣,內圈竹條下安裝錨栓掛鉤,環扣與設置河道排口下相應的滑桿或鐵鏈等其他固定方式相扣,用于固定浮床既防止隨水流沖走,又使浮床隨水位上下浮動。內圈下掛鉤懸掛濾網,既要保證清理時易于取出又要保證濾網不可隨水流波動脫離掛鉤。濾網靠近排口一邊也仿照浮床固定方式與河道擋墻固定, 確保雨天水流可沖刷到濾網內,達到去除目的。本發明的優點是
(I)施工方便,工程造價低。本發明主體只有濾網和生態浮床,只需在河道排口下安裝滑桿或鐵鏈等其他固定方式,濾網長度和孔徑都可根據河底標高以及現場實際適當調整, 生態浮床都是定制成品,形狀也可根據現場狀況自行調整。濾網只需要懸掛在生態浮床下, 并于河道排口固定即可,因此安裝過程簡便。(2)濾網與生態浮床的組合不僅滿足了去除目的,而且是對生態浮床的應用是一種擴展,既兼顧了其固有的效用,利用浮床植被強大的根系吸附效用去除水體中N、P以及大顆粒懸浮物,同時維持了河道原有的微生物的自凈功能,此外裝置整體不影響河道防洪泄洪功能,浮床上種植的水生植物又美化了河道環境。(3)清理簡易,后期維護方便。清理時,可將濾網從生態濾網下的掛鉤中取出,若沉積物數量不多直接將濾網內污物倒出,濾網再次利用,若沉積物數量較多不便清理或濾網有破損,可更換新濾網。由于濾網價格不貴,所以后期維護費用不高。
圖I——本發明平面結構2——圖I的A-A剖面結構3——浮島單體平面圖
圖4-種植籃平面圖
圖5——圖4的B-B剖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例I
下面結合附圖列舉其中一種做作法來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2所示,定制生態浮床內外圈均由竹條4和5固定,內部由種植載體3通過搭扣鏈接而成的圓弧形生態浮床成品,內圈竹條下安置錨栓掛鉤6,將濾網8懸掛于此,內外圈截面也各自安裝環形搭扣,用于固定在河道排口周圍。河道雨污排水管道I的擋墻2上裝置滑桿或鐵鏈7,浮床內外圈的環形搭扣9圓環形部分和滑桿相套,搭扣與浮床連接固定。裝置其中用于固定的滑桿和環扣的位置和數量以及種類均可根據現場實際狀況再行調節。濾網每隔30_40cm用鐵圈或其他材質10繞濾網固定,濾網底部也可用鐵網格底面固定或者使濾網直接沉于水底,使得濾網成型以免被水流沖走,也便于取換清理。此外,為保證雨天管道出流能夠都流入濾網中,濾網口徑為50-200cm具體需要根據實際射流距離而定,濾網孔徑根據處理要求自行調節。為了便于后期清理,環形掛鉤和錨栓掛鉤彎鉤部分既要方便取出,又要確保鉤掛部件不會隨水流沖走。應當指出,以上所述具體實施方式
可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全面的理解本發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因此,盡管本說明書參照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發明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一切不脫離本發明的范圍的技術方案及其改進,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
1.床濾網式生物柵,包括濾網和生態浮床,其特征是濾網口徑為50-200cm,濾網孔徑根據現場處理要求確定,濾網長度可沉至河底,濾網上每隔30-40cm按照濾網直徑用硬材質固定成圈,濾網底部用圓形鐵絲網格底板固定或直接沉于水底皆可,使得濾網可以固定成圓柱形,既防止濾網被水流沖散,又使得更換清理方便;生態浮床由多個種植載體組合或采用成型單體,形狀可設計成圓弧形或其他樣式,內圈直徑按照濾網口徑確定,內圈下設有掛鉤便于懸掛濾網;河道排口下設擋墻并在擋墻上安裝滑桿或鎖鏈,生態浮床與墻體固定一端的截面竹條均安裝環扣,內圈竹條下安裝錨栓掛鉤,環扣與設置河道排口下相應的滑桿或鐵鏈相扣,濾網靠近排口一邊也仿照浮床固定方式與河道擋墻固定。
全文摘要
浮床濾網式生物柵主體為濾網和生態浮床。濾網采用材質輕、透水性能優良、抗沖擊能力強的濾網,濾網口徑為50-200cm。生態浮可由多個種植載體組合或采用成型單體,生態浮床與墻體固定一端的截面竹條均安裝環扣,內圈竹條下安裝錨栓掛鉤,環扣與設置河道排口下相應的滑桿或鐵鏈等其他固定方式相扣,用于固定浮床既防止隨水流沖走,又使浮床隨水位上下浮動。本發明提供一種通過濾網的篩分作用和生態浮床根系吸附效用截留因雨水沖刷從管道內排出的懸浮物,既可遏止河道水環境進一步惡化,又具有一定景觀效應的水環境治理方法和裝置。本發明成本低廉、安裝方便、維護簡易,又具有一定景觀效應,將會在城市河道治理中得到廣泛應用。
文檔編號E03F5/06GK102583758SQ20121003212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14日
發明者馮騫, 吳春燕, 周碧波, 操家順, 方芳, 薛朝霞 申請人:河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