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水庫外水力超倍發電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發電系統,具體是一種用于水庫外的水力超倍發電系統。
背景技術:
水力發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位落差,配合水輪發電機產生電力,也就是利用水的勢能轉為水輪的機械能,再以機械能推動發電機,而得到電力??茖W家們以此水位落差的天然條件,有效的利用流力工程及機械物理等,精心搭配以達到最高的發電量,供人們使用廉價又無污染的電力。我國是世界上水資源豐富的國家,蘊藏量為6. 8億KW,如何利用好這部分資源,對國家具有重大意義。由于現有技術的限制,目前我國的水力發電總體水平較低,尚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大幅提升水庫外水流傾瀉力利用率且結構簡單、安裝方便的水庫外水力超倍發電系統。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水庫外水力超倍發電系統,包括設置在大壩泄水口下部的框架結構,框架結構內設有水渠槽,水渠槽外設有一體隔斷式懸浮裝置,在該一體隔斷式懸浮裝置上方設有一組發電機組,所述的發電機組包括凹面式葉輪,凹面式葉輪與杠桿式推桿連接,杠桿式推桿中外部設有齒輪圈,齒輪圈與變速箱或發電機連接,在所述的凹面式葉輪上方設有活動罩蓋,在該活動罩蓋上設有開口,該開口與導流管對接。一組一體隔斷式懸浮裝置與該連接式框架結構連接,水渠槽形成于上述兩塊一體隔斷式懸浮裝置中間,凹面式葉輪設置在該水渠槽內。在所述的凹面式葉輪進水口處設有導流板,出水口上方設有實流水高度的擋水板。在所述的一體隔斷式懸浮裝置上設有與所述連接式框架結構連接的升降孔。在所述的凹面式葉輪的葉片的外周面上設有軟邊。所述的葉輪的葉片上設有用于加強結構強度以及增加水流推力的井字架和米字架。在葉輪的圓周上設有連接各杠桿式推桿的連接圈,推桿中部外側設有齒輪圈。在葉輪的下部設有弧形增力裝置。在所述的出水連接下一組整套發電機組。有益效果本發明提出的水庫外水力超倍發電系統具有以下優點由于本發明結構獨特,使得葉輪能夠獲得最大的流體機械能利用率,經反復實驗和測試,本發明與現有水力發電機相比,能量轉化率提高20-50倍,經濟效益相應地提升20-50倍,且安裝、維護方便,操作簡單。同時,利用該系統可進行連續發電ι- ο次,大大降低了發電的成本。
圖I為本發明結構示意 圖2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I所示,本發明包括設置在大壩泄水口下部的框架結構1,該框架結構I插入地下,結構牢固;一組凹面式葉輪2與一體隔斷式懸浮裝置4固定,在所述的凹面式葉輪2上方設有活動罩蓋3,利用該活動罩蓋3能有效降低自然因素對該系統造成損壞,在該活動罩蓋3上設有開口 301,該開口 301與從瀉水口的導流管對接,使水流直接沖擊在凹面式葉輪2上,再配合在所述的凹面式葉輪2進水口處設有的導流板201,水流與凹面式葉輪2充分接觸,提高沖擊力;在凹面式葉輪2的下部設有弧形增力裝置202,充分利用水流的慣性進一步推動凹面式葉輪2轉動。在所述的凹面式葉輪2的葉片的外周面上設有軟邊6,提高輪葉轉動時的密封性,增加水流的推力。所述的凹面式葉輪2的葉片上設有加強結構強度 以及增加水流推力的井字架和米字架。在凹面式葉輪2的圓周上設有連接各杠桿式推桿5的連接圈7,增強推桿5的整體強度。凹面式葉輪2與杠桿式推桿5連接,杠桿式推桿5中部外側的齒輪圈與變速箱或發電機連接。在所述的出水口四周連接有四邊形或圓形軟管,將水流導向后道葉輪進行發電。如圖2所示,一組一體隔斷式懸浮裝置4與該連接式框架結構I活動連接,水渠槽402形成于上述兩塊一體隔斷式懸浮裝置4中間,葉輪2設置在該水渠槽402內。在所述的一體隔斷式懸浮裝置4上設有與所述連接式框架結構I連接的升降孔401。所述的每一一體隔斷式懸浮裝置4包括一組浮桶多單體連接構成,該設計目的在于當某一浮桶單體損壞時能單獨更換,對整體懸浮裝置不造成影響。且該一體隔斷式懸浮裝置4隨水位的高低而沿著連接式框架結構4上下浮動,帶動葉輪6使其與水位保持一致,提高水能的轉換率。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水庫外水力超倍發電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大壩泄水口下部的框架結構(1),框架結構(I)內設有水渠槽(402),水渠槽(402)外設有一體隔斷式懸浮裝置(4),一體隔斷式懸浮裝置(4)上方設有一組發電機組,所述的發電機組包括凹面式葉輪(2),凹面式葉輪(2)與杠桿式推桿(5)連接,杠桿式推桿(5)中外部設有齒輪圈,齒輪圈與變速箱或發電機連接,在所述的凹面式葉輪(2)上方設有活動罩蓋(3),在該活動罩蓋(3)上設有開口(301),該開口(301)與導流管對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水庫外水力超倍發電系統,其特征在于一組一體隔斷式懸浮裝置(4)與該連接式框架結構(I)連接,水渠槽(402)形成于上述兩塊一體隔斷式懸浮裝置(4)中間,凹面式葉輪(2)設置在該水渠槽(402)內。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水庫外水力超倍發電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凹面式葉輪(2)進水口處設有導流板(201)。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水庫外水力超倍發電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一體隔斷式懸浮裝置(4)上設有與所述連接式框架結構(I)連接的升降孔(401)。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水庫外水力超倍發電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凹面式葉輪(2)的葉片的外周面上設有軟邊(6)。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水庫外水力超倍發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葉輪(2)的葉片上設有用于加強結構強度以及增加水流推力的井字架和米字架。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水庫外水力超倍發電系統,其特征在于在葉輪(2)的圓周上設有連接各杠桿式推桿(5)的連接圈(7),推桿(5)中部外側設有齒輪圈。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水庫外水力超倍發電系統,其特征在于在葉輪(2)的下部設有弧形增力裝置(202)。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水庫外水力超倍發電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出水連接下一組整套發電機組。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水庫外水力超倍發電系統,它有十多個獨特創新結構于一體,它可使水庫中已流出并已發過電的水再能發電1-10次,本發明與現有的水力發電相比,第一次發電的能量轉化率在20-50倍,第二次到第十次發電分別在8-5倍;該系統包括在水閘大壩泄水口下面設有的導流管、框架結構、懸浮裝置、水渠槽,凹面葉輪、杠桿式推桿、活動罩蓋、齒輪圈、變速箱和發電機,由于本發明結構獨特,全球獨創,可使得葉輪能獲得最大的流體機械能利用率,既可大大降低發電成本,又可大大提高經濟效益,且安裝維修方便,操作簡單。本發明填補了國內外在水庫外能超倍發電的空白,同時也引領水庫外能超倍發電的新潮流和改寫水力發電新篇章。
文檔編號E02B9/04GK102828888SQ201210255200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3日
發明者沈永林 申請人:沈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