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差動氣壓噴霧除塵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環保除塵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利用氣壓差實現壓力控制并充分收集利用公共場所損失的物理動力和自然降水的自動噴霧除系統。
背景技術:
減速帶也叫減速壟,是安裝在公路上使經過的車輛減速的交通設施,形狀一般為條狀,也有點狀的,材質主要是橡膠或金屬;其主要應用于公路道口、工礦企業、學校、住宅小區等場所,用以減速機動車、非機動車速度的交通專用安全設置。車輛經過減速帶會喪失
一部分動力勢能,以達到減速目的,而這部分喪失的勢能目前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實驗證明降低pm2. 5濃度的最有效便捷的方法就是通過水霧加濕,同時汽車尾氣也是造成pm2. 5濃度日益加大的重要因素,因此,城市建設或者公路建設中均會用到水霧除塵系統對環境進行凈化。然而,傳統的除塵系統不僅結構復雜、成本高昂,而且需要外接電源作為除塵系統的動力供給,以至于增加了地方財政負擔,并難以大量地廣泛應用于公共場所。上述兩種設施或設備均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以及對資源浪費的缺陷,而現有技術中也沒有將公共場所衰減的勢能收集和雨水利用結合使用的先例。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將衰減動能收集和雨水利用結合應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實現方便、成本低廉的差動氣壓噴霧除塵系統。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差動氣壓噴霧除塵系統,包括減速帶,設置于減速帶內的氣囊,通過導氣管與該氣囊連通的儲水裝置儲壓裝置,以及設置在儲水裝置儲壓裝置上的噴霧執行機構。進一步的,所述儲水裝置儲壓裝置包括與所述導氣管連通的儲水儲壓罐,以及設置在該儲水儲壓罐側壁上的單向進液閥。所述噴霧執行機構包括下端伸入儲水儲壓罐內部、上端位于儲水儲壓罐外部的導流管,且在該導流管上端的側壁上還設有噴霧口。同時,在所述導流管上還設有位于噴霧口下方、用以控制儲水儲壓罐內所儲水單向流通的壓力釋放機構。具體的說,所述導流管包括一根設有噴霧口的噴霧導流管,以及另外一根下端端口伸入儲水儲壓罐內部且位于罐內液面以下的主導流管;而所述壓力釋放機構則包括與噴霧導流管下端連通并與主導流管上端連通的擴散腔體,以及設置在該擴散腔體內的差動球閥或安全閥?;蛘?,所述壓力釋放機構由設置在導流管上并位于噴霧口下方用以控制導流管連通狀態的差動球閥或差動浮球閥組成。為了防止氣體倒流,在所述導氣管上還設有止回氣閥。更進一步的,在所述儲水儲壓罐底部還設有用以排除其底部污垢的排污閥。[0014]為了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所述儲水裝置儲壓裝置還包括與儲水儲壓罐連通的沉降過濾池,鑒于美觀需求,該沉降過濾池可為收集公路雨水建設的雨水水景池,或者是依托收集高層建筑雨水建設的雨水水箱或雨水水景池。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I)本實用新型在減速帶內設有若干氣囊,并將氣囊通過導氣管與儲水裝置儲壓裝置連通,當汽車或者其它機動、非機動物體下壓或擠壓減速帶時,減速帶內的氣囊就會壓縮空氣并通過導氣管將空氣壓縮儲存至儲水儲壓罐內,當罐內儲存壓力達到一定程度時,儲水儲壓罐上的差動球閥打開,罐內氣壓推動罐內水從噴霧口噴出,該系統將減速帶與除塵設備和雨水利用相結合使用,其一方面在保證減速帶正常功能的前提下,有效地利用了日常生活中經過減速帶減速后車輛或其它物體所損失的動力勢能,該部分動能轉化為壓縮空氣的勢能,從而作為動力向除塵系統提供動力輸出,無需再外接電源或其它動力設備,不僅降低了能耗,而且完全由物理動力源提供除塵動力,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綠色環保,對我國環境,乃至整個世界的環境均具有重大意義;(2)本實用新型儲水儲壓罐一般放置在雨水水景池內或與雨水儲水箱連通,雨水水景池或雨水儲水箱用以接收、聚集、沉降自然雨水,然后再將雨水通過進水單向閥存儲在儲水儲壓罐內,最后,通過噴霧口噴灑,用以除塵降溫,當該系統普及到一定程度后能有效地利用了降水,而且雨水經過范圍性的存儲利用,能減緩城市排水系統的壓力,起到儲存地表徑流,大大地減輕城市泄洪的壓力;(3)本實用新型主要由減速帶、儲水儲壓罐以及噴霧執行設備構成,其結構較之傳統的除塵系統得到有效改善,成本更低廉,日常維護也相當簡單,甚至無需維護,而系統構造則十分新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非常高的創造性;(4)本實用新型在基本結構的基礎上,還設計了一個沉降過濾池與儲水儲壓罐連通,作為另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該沉降過濾池一方面可用以存儲水分,再將水分進行沉降過濾,使得除塵系統所噴灑的水分更加干凈、環保,另一方面,向沉降過濾池內添加水,可以保證除塵系統隨時都能正常工作,避免了地區降水不足而影響除塵系統除塵作業的缺陷。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的局部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局部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設有差動浮球閥的局部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另外一種噴霧口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另外一種噴霧口與導流管的組合結構示意圖。圖8為氣囊與導氣管的結構示意圖。上述附圖中,附圖標記對應的名稱為1_減速帶,2-氣囊,3-導氣管,4-儲水儲壓罐,5-導流管,6-噴霧口,7-單向進液閥,8-差動球閥,9-安全閥,10-止回氣閥,11-排污閥,12-沉降過濾池,13-差動浮球閥。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其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實施例I目前,用于公路建設、城市建設的除塵降溫系統,結構均十分復雜,而且需要外接電源或其它動力源為除塵系統提供動力,才能使除塵系統工作,其成本不僅較高,而且日常維護也十分不便;而應用于公路、小區的減速帶,機動、非機動車輛經過減速帶減速后,會喪失一部分動力勢能,所喪失的動力勢能傳至地面后,逐漸消失,并未得到有效地利用,本實用新型在考慮了上述兩種設備或設施現有技術的情況后,通過創造性的勞動,設計出了一種將二者相結合的新型除塵系統。
如圖I所示,差動氣壓噴霧除塵系統,該系統主要由安裝在公路上的減速帶1,若干設置在減速帶I內部的氣囊2,以及通過導氣管3與氣囊2連通的儲水儲壓罐4構成,如圖8所示,在氣囊2內設有單向進氣孔,在減速帶I內形成有連通各個氣囊2的氣路,導氣管3則直接與該氣路連接;其中,儲水儲壓罐4不僅可以存儲水分,也可存儲壓縮氣體,以保證其內的氣壓,一般地,儲水儲壓罐4放置在雨水池內,雨水池為普通池子,也可為收集公路雨水建設的雨水水景池,或者是依托收集高層建筑雨水建設的雨水水箱或雨水水景池,其用以接收、聚集、沉降日常雨水,將之再次利用,而且雨水經過范圍性的存儲,其難以肆掠,進而改善了地表徑流,大大地減輕城市泄洪的壓力;在儲水儲壓罐4的側壁上設有單向進液閥7,當雨水池內的積水液面達到單向進液閥7的位置后,經由單向進液閥7流入儲水儲壓罐4內進行存儲備用。需要說明的是,氣囊2可設置在公路、樓道等有動能衰減要求的公共場所,通過對氣囊2做功衰減動能轉化為壓縮空氣勢能,如將氣囊2設置在公共場所中樓道的靠左側(在低處正對樓梯,因為行人靠右原則,左側多為下樓道居多,此時對下行行人有緩沖作用,同時也可收集重力勢能,能更好地壓縮氣囊,形成壓縮空氣),通過下行行人的重力勢能壓縮氣囊形成壓縮空氣;從而實現向外噴霧設備提供動力,克服了現有技術中噴霧設備需單獨提供電源或液壓等動力機構的缺陷。本實施例在儲水儲壓罐4上安裝有一個由導流管5構成的噴霧執行機構。當汽車、人或者其他非機動車輛經過減速帶I減速時,向減速帶I做功,其喪失的機械勢能轉換為動力勢能,從而迫使氣囊2壓縮空氣,并通過導氣管3將壓縮后的空氣高速傳輸并儲存至儲水儲壓罐4內,其完全由物理動力源提供除塵動力,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綠色環保;一般地,導氣管3的出氣口設置在儲水儲壓罐4的下端,氣流經出氣口進入儲水儲壓罐4后,一部分與水相溶,另一部分在儲水儲壓罐4內上升,當其上升至頂部時,由于儲水儲壓罐4是密閉的,壓縮空氣進入儲水儲壓罐4后,形成氣壓,此時,在氣壓的作用下,儲水儲壓罐4內的水分通過導流管5上升。在上述的基礎上,本實施例在導流管5的中部位置設有一個壓力釋放單元,其由設置在導流管5上并位于噴霧口 6下方用以控制導流管5連通狀態的差動浮球閥13組成,如圖5所示,該差動浮球閥的基本結構與市面上的浮球閥一樣,其不同點在于本實施例將浮球閥的浮球由原來硬質浮球改進為軟質浮球,其與罐內液面接觸或者位于液面下方,雨水經單向進液閥7 (有一定的閉合力,以保證在水體中部取水)進入儲水儲壓罐,罐內液面上升,可變形的浮球在浮力作用下,閉合,此時,完成進水過程,壓縮氣囊向儲水儲壓罐輸入空氣,罐內氣壓上升,罐內氣壓與差動球閥浮球內的氣壓形成氣壓差,使浮球壓縮變形,浮力下降,當變形到一定程度后,差動浮球閥13開啟,罐內壓力釋放,水通過導流管5向外噴出,形成噴霧。本實施例還設計了另外一種技術方案,在導流管5的中部位置設有一個壓力釋放單元,且導流管5包括一根設有噴霧口的噴霧導流管,以及另外一根下端端口伸入儲水儲壓罐4內部且位于罐內液面以下的主導流管;而壓力釋放機構則包括與噴霧導流管下端連通并與主導流管上端連通的擴散腔體,以及設置在該擴散腔體內的差動球閥8,一般地,差動球閥8為塑膠材質制成的球體,塑膠球內壓力與罐內壓力差,造成塑膠球壓縮變形。差動球閥8中的密閉塑膠球體根據罐內壓力和自身內部壓力差產生壓縮變形,并由此產生變形動力或浮力變化,實現差動球閥8的開閉,從而實現差動儲水儲壓罐的壓力控制。除塵系統不工作時,差動球閥8位于擴散腔體的底部,堵住導流管5,當罐內氣壓大于差動球閥8塑膠 球內部氣壓,則壓縮差動球閥8的塑膠球,迫使其壓縮變形,由壓縮變形產生的機械力實現導流管5連通,差動球閥8連通后,罐內液體通過設置在導流管5上的噴霧口 6噴出,完成噴霧工作。實現本實施例的基礎在于空氣以及液體的流向均需為單向運動,所以,本實施例在導氣管3的出氣口附近還設有一個用以防止氣體倒流的止回氣閥10。為了保證除塵系統噴灑的水分的干凈,在儲水儲壓罐4的底部還設有一個排污閥11,沉積在儲水儲壓罐4底部的雜質通過排污閥11排出儲水儲壓罐4外,從而提高了該系統噴灑水分的干凈程度,有效地保證了除塵效果。實施例2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I的不同點在于,壓力釋放單元中的擴散腔體內設有安全閥9,其通過罐內與外界的氣壓差,單方面向外開啟,僅允許水流以及氣壓流向導流管5的上端。實施例3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I的不同點在于,還增設了一個沉降過濾池12,該沉降過濾池12與儲水儲壓罐4連通,其一方面可用以存儲水分,再將水分進行沉降過濾,使得除塵系統所噴灑的水分更加干凈、環保;另一方面,向沉降過濾池內添加水,可以保證除塵系統隨時都能正常工作,避免了地區降水不足而影響除塵系統除塵作業的缺陷。實施例4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2的不同點在于,還增設了一個沉降過濾池12,該沉降過濾池12與儲水儲壓罐4連通,其一方面可用以存儲水分,再將水分進行沉降過濾,使得除塵系統所噴灑的水分更加干凈、環保;另一方面,向沉降過濾池內添加水,可以保證除塵系統隨時都能正常工作,避免了地區降水不足而影響除塵系統除塵作業的缺陷。按照上述實施例,即可很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需要說明的是,噴霧口 6的設計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設置,一般地,其可設置在導流管5的側壁上,也可在導流管5的上端端口增設一個如圖6所示的噴霧裝置,其與導流管5的組合形狀如圖7所示,應用該裝置進行噴霧除塵,其噴霧覆蓋面更廣,除塵效率更高。
權利要求1.差動氣壓噴霧除塵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減速帶(1),設置于減速帶(I)內的氣囊(2),通過導氣管(3)與該氣囊(2)連通的儲水裝置儲壓裝置以及設置在儲水裝置儲壓裝置上的噴霧執行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差動氣壓噴霧除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水裝置儲壓裝置包括與所述導氣管(3)連通的儲水儲壓罐(4),以及設置在該儲水儲壓罐(4)側壁上的單向進液閥(7)。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差動氣壓噴霧除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噴霧執行機構包括下端伸入儲水儲壓罐(4)內部、上端位于儲水儲壓罐(4)外部的導流管(5),且在該導流管(5)的上端還設有噴霧口(6)。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差動氣壓噴霧除塵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導流管(5)上還設有位于噴霧口(6)下方、用以控制儲水儲壓罐(4)內所儲水分單向流通的壓力釋放機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差動氣壓噴霧除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管(5)包括一根設有噴霧口的噴霧導流管,以及另外一根下端端口伸入儲水儲壓罐(4)內部且位于罐內液面以下的主導流管;而所述壓力釋放機構則包括與噴霧導流管下端連通并與主導流管上端連通的擴散腔體,以及設置在該擴散腔體內的差動球閥(8)或安全閥(9)。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差動氣壓噴霧除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釋放機構由設置在導流管(5)上并位于噴霧口(6)下方用以控制導流管(5)連通狀態的差動浮球閥(13)組成。
7.根據權利要求2 6任一項所述的差動氣壓噴霧除塵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導氣管(3)上還設有防止氣體倒流的止回氣閥(10)。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差動氣壓噴霧除塵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儲水儲壓罐(4)底部還設有用以排除其底部污垢的排污閥(11 )。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差動氣壓噴霧除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水裝置儲壓裝置還包括與儲水儲壓罐(4)連通的沉降過濾池(1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差動氣壓噴霧除塵系統,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機動、非機動物體經過減速帶減速或公共場所緩沖減速后,所喪失的動力勢能沒有得到有效利用,以及目前的除塵系統結構復雜、成本高昂、需外接電源或其它動力源的問題。該差動氣壓噴霧除塵系統包括減速帶,設置于減速帶內的氣囊,通過導氣管與該氣囊連通的儲水裝置儲壓裝置,以及設置在儲水裝置儲壓裝置上的噴霧執行機構。其中,儲水裝置儲壓裝置主要由儲水儲壓罐構成,而噴霧執行機構則包括下端伸入儲水儲壓罐內部、上端位于儲水儲壓罐外部的導流管,且噴霧口設置在導流管上端。本實用新型不僅結構簡單、成本低廉,而且實現方便、節能環保。因此,適合大范圍的推廣運用。
文檔編號E03B3/02GK202658545SQ201220377800
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1日
發明者吳英戈, 何靜, 岑樸素, 蔣成素 申請人:吳英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