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槽去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槽去水器,特別是一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耐用衛生的水槽去水器。
背景技術:
舊式水槽去水器結構復雜、配件多易失落,而且塑料、膠圈在時冷時熱的水的環境下,容易老化、變質,從而出現漏水和廚柜內有異味、發霉等嚴重衛生問題。現有的去水器的下水部分多為波紋管,時間長了,也會出現老化,而且造成污物積壓在波紋管內,清洗不方便,久而久之,就會腐蝕管道而且散發出難聞的氣味。因此需要一種結構簡單,耐用衛生的去水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耐用衛生的水槽去水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水槽去水器,包括依次連接的水槽、下水器、彎管,下水器外層還套有一個外下水器。水槽至少為I個。下水器和外下水器底部自帶螺紋,用于將下水器和外下水器連接起來。因為外下水器大、下水器小,就算有滴水、漏水都會通過外下水器流向排水口。外下水器與彎管之間采用無縫焊接。所述水槽、下水器、外下水器、彎管均采用不銹鋼制造,耐腐蝕性強,壽命長。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水槽去水器采用人性化設計,并采用不銹鋼制造,具有結構簡單,安裝方便、耐用衛生的優點。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兩種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方式水槽去水器的連接結構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方式水槽去水器的連接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實施方式的水槽去水器的結構示意圖,所述的水槽去水器包括依次連接的水槽7、下水器2、彎管4,水槽7底部帶有圓孔,便于安裝下水器2,下水器2外部套有外下水器1,外下水器I直徑大,下水器2直徑小,外下水器I與下水器2通過底部螺紋3連接,就算下水器2由于腐蝕而漏水,水流也會通過外下水器I流到排水口。外下水器I與彎管4通過無縫焊接連接在一起。彎管4具有防異味功能,并能防止臭氣回返;彎管4末端有用于連接總下水管的標準螺紋5,為易接式排水口。安裝時,外下水器I和彎管4已經事先焊接好,先將已經焊接好的外下水器I放于水槽7下方,然后將下水器2內層套上膠圈放于水槽7內的下水圓孔,旋轉下水器2,通過下水器2和外下水器I底部的螺紋將下水器2和外下水器I連接到一起,繼續旋轉下水器2,直到下水器2和外下水器I完全收緊,膠圈成擠壓狀態時停止旋轉。圖2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實施方式的水槽去水器的結構示意圖。它與第一種實施方式的不同之處在于,水槽7為兩個,兩套去水器通過直管8連接,彎管4和直管8通過無縫焊接連接在一起,在直管8與水槽7之間還設有溢水口 6,直管8末端有用于連接總下水管的標準螺紋5。安裝時,兩個外下水器I分別與兩個彎管4先通過無縫焊接連接在一起,然后都通過無縫焊接連接到直管8上。再將焊接好的外下水器I放于水槽7下方,兩個外下水器I中心分別對準兩個水槽7的圓孔,然后將一個下水器2內層套上膠圈放于一個水槽7的下水圓孔,旋轉下水器2,通過下水器2和外下水器I底部的螺紋將下水器2和外下水器I連接到一起,繼續旋轉下水器2,直到下水器2和外下水器I完全收緊,膠圈成擠壓狀態時停止旋轉。用同樣的方式將另外一個下水器2安裝到另外一個水槽7上。再緊上溢水口6處的小螺釘。所述兩種實施方式的水槽去水器均采用不銹鋼制造,耐腐蝕性強,螺紋也不容易失效,使用壽命長。
權利要求1.一種水槽去水器,包括依次連接的水槽、下水器、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器外層還套有一個外下水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槽去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至少為I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槽去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器和外下水器底部自帶螺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槽去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下水器與彎管之間采用無縫焊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槽去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下水器、外下水器、彎管均采用不銹鋼制造。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槽去水器,包括依次連接的水槽、下水器、彎管,下水器外層還套有一個外下水器。水槽至少為1個。下水器和外下水器底部自帶螺紋,用于將下水器和外下水器連接起來。因為外下水器大、下水器小,就算有滴水、漏水都會通過外下水器流向排水口。外下水器與彎管之間采用無縫焊接。所述水槽去水器采用不銹鋼制造。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水槽去水器采用人性化設計,具有結構簡單,安裝方便、耐用衛生的優點。
文檔編號E03C1/182GK203008057SQ20122064740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9日
發明者鄺鉅呂 申請人:鄺鉅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