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農村家庭室內外都可用的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屬衛生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農村家庭室內外都可用的坐便器。
技術背景:—般坐便器多為水沖彎管虹吸式,或申請的專利樣式為用隔墊物或塑料袋等,在室外,尤其是在農村,特別是北方農村的冬季不適合這幾種樣式的使用。而傳統的蹲式便池容易使人感覺累,腿腳易酸麻,尤其是老年人、肥胖人或下肢病殘人的使用非常不方便;易視見、有異味、蠅蟲滋生等缺點。現設計一種無需大量水沖洗的坡狀滾落式坐便器,將方便在多種不利條件下的使用,也能適合北方農村的冬季使用。
發明內容:一種滾滑式的坐便器,包括有坐便器主體,坐便位的設計,承便位及去便通道;具體為它有底滾滑板和滾滑通道,前內部為銳角防濺設計,有防溢味活動門。便坐處有兩種設計:一種為人們常用的圓圈型,另一種為寬幅條的坐便帶型。條帶式座便器有一個帶圈壁的底座,圈壁的兩側呈大凹形,前后較高為40-50厘米,前面為平頂帽頭,寬8-10厘米,前面從頂向下的I厘米處有一個向內凹的橫槽深有0.5厘米,寬有I厘米,長8-10厘米;后部有一個與前部相對應,高度和寬度相等且方向相背的槽,只是槽的寬度和深度要加大。兩側為圓弧形凹下,下凹為20-30厘米,圓弧的邊為略向內收的圓邊或過水管包邊。
前部從圓弧邊沿向下向前的內部為兩塊呈銳角內角放置的防濺板,下至滾滑板前端頭,防濺板長20厘米,上至下略向后傾,與水平面呈75° -85°角,這種設計將有效的防止小便液哧向便池時尿液反濺向皮膚的不潔。坐便器承接糞便的部位是下落滾滑板,滾滑板寬為12厘米,與水平呈45-60度的底坡,滾滑板兩側有向外傾斜的側板,與滾板面呈100度角,相交連的角為圓角,角弧為直徑1-2厘米圓的四分之一周長。便池內后側為向前傾的后滑板,下端與滾滑板形成12-15厘米的倒梯形出口,在出口向后滾滑板與坐便器主體形成一個倒梯形通道。在出口的位置設一個活動門,門呈略彎弧形,上經管與桿形成轉軸掛在出口的主體上,或設計成活動門上端有一管內彈簧頂著的兩端為T型的插銷,劃在有插孔的主體后滑板的端頭,活動門垂直高大于滾滑通道的垂直高,使門能在自然垂掛時,門的邊沿能貼靠在滾滑板上,當有物體擠靠時能輕易躲開,無物體相靠時又能形成自然垂掛輕靠在滾滑板上,這樣就形成一個阻隔,防止氣味反流,門的形狀為倒梯形,中間部為硬塑料,周邊為軟膠邊;或為中間較厚而邊緣較薄的軟膠片,以能形成較好的封閉。在滾板出口的端尾部,也設一個活動門,這個活動門周邊大于通道端尾口,滾滑通道的端尾部呈下邊略長的平斜口,在室內用時形成兩次封閉,而在北方的室外為防止冬季凍結只使用出口尾端的活動門。[0009]滾滑通道的中部為實體或向上設一個空氣通道,空氣通道上接通氣管,使其能依靠向上形成的負壓抽排坐便器里的異味,通氣管直徑在6-10厘米,而在坐便器體上通氣管向下呈漸次擴張的漸至矩形喇叭口型至滾滑通道的上頂面寬;通氣管向上盡可能不轉彎或不轉直角彎,這樣有利于抽排污濁空氣,通氣管道上端設計成T型,不論通氣管的上端口部是直立型還是水平型,其T型管的上橫管的上邊長,下邊短,斜口呈45°且兩口對外呈喇叭口狀,這樣有利空氣的流通又能防止雨水的流入。通氣管中間部位也可安有小型排風機,有人如廁時打開使用,出廁后關閉,更有利于在有人如廁時廁內氣味的排放。在內膛池壁外,外包壁內的實體部設通水管,或在下凹弧形包邊內設水管,來水端接自來水管,送水端在坐便器前端的防濺板的上部,連接在較細的向兩邊分的管上,分別在兩個防濺板的上端,并有多個孔眼向內向下向防濺版面哧射,以作防濺板和滾滑板上的濕潤水膜或作清潔使用,在方便前以較小的水先濕潤防濺板和滾滑板,形成一個水膜,在便后只需少許的水就可沖洗干凈。在自來水接入部有一手動開關用來調節水的開關與水的大小。用作滾滑板的材料要用致密結實且十分光滑的材料,如陶瓷、玻璃、塑料、玻璃鋼等;可以是納米材料,可以加特氟龍不粘涂料處理,以及已有的但不為多數公眾所知的十分光滑的且不粘水及污潰的新材料。具體說可以是獨立且優質的材料作成的滾滑板、防濺板、側板及滾滑通道與廉價且結實的材料組成的坐便器主體粘接組合成本設計坐便器;也可以是滾滑板等與主體是同質材料合成,在滾滑板、防濺板、側板、滾滑通道部位作不粘材料處理。活動門也作特氟龍不粘涂料處理。座底部為拋物線形。寬幅條帶式坐便器,即坐便位為寬幅條帶,這種坐便帶為相當結實并且較柔和的如滌綸、腈綸、錦綸做的帶子或布條,為兩根相隔平行放置,寬8-10厘米,相隔8-10厘米鎖定在兩個直徑1-2厘米的圓棒上,用圓棒卡在前后支架頂端帽頭的長槽內,在需要方便時坐在兩個帶子上。 這兩根寬幅條帶也可以用較硬的材料如尼龍塑料片制作,在其上面設用布包裹著的柔合軟質如布料、泡沫板、海綿等材料墊。在寬幅條帶上可設有一次性紙質墊,這樣有利于家庭成員的個人衛生,防止病菌的傳播。圓圈型坐便器在便坐處與人們常用的傳統圓圈型一樣,有平口的坐便器主體便池,有承坐墊圈,有坐便器上蓋;而在承接方便物的地方采用滾落式,這一部分在本發明中的設計是完全相同,即如前文滾滑板滾滑通道的描述。在坐便墊圈的轉軸部設有可更換的彈簧轉軸卡,用在夏季的用PVC塑料制作的坐便墊圈,用在冬季的坐便墊圈可設有聚氨酯泡沫墊或綿軟坐便墊,以防冬季室外如廁的不適。坐便器主體可為陶瓷、加加強筋的玻璃鋼、金屬框架塑料或金屬框架水泥制作。為了便于運輸,可以將坐便器制作成兩部分,以地平線為分界制作成地上坐便器主體和地下滾滑通道部。在兩部分相接處可以是斜面對接或相對直角錯坎對接,安裝時對接面要涂有與坐便器主體制作相應的粘接劑,滾滑通道的底滾滑板面要與主體坐便器滾滑板面相平或略低,切不可高于主體坐便器滾滑板面。[0020]為了適應舊有廁所的改造,坐便器可以簡化成沒有滾滑通道,只有滾滑板和一個活動門,即地平線以上的主體部分。坐便器主體內外噴涂有瓷面漆或多種彩繪漆,并可作成幾何、動物、花草圖形。經過上述諸多設計,改變了糞便的去池方式,解決了很多干旱地區無水作虹吸去池的不便和農村北方冬季室外作水沖虹吸去池方法的不能;非常適應在廣大農村推廣使用。它解決了傳統的蹲便易使人感覺累,腿腳易酸麻,特別是老年人、病殘人如廁的不便;防溢味活動門的設計,有效的阻斷了蚊蠅的滋生,異味的彌散和可視見的內心不適。在不凍季或不凍地區或室內使用也會大量節省水的使用。而在冬季或室外也可以作無水使用,如果能在農村大量推廣使用,對農村衛生建設,特別是廁所衛生建設無疑是一場革命性的改變。
:圖1為寬幅條帶型滾滑板式坐便器前后中線剖面圖。圖2為傳統圓圈型滾滑板式坐便器前后中線剖面圖。圖3為上平面向下15厘米斷平面俯視圖。
圖4為水泥料質鋼筋架焊接成型示意圖。圖5為通氣管T型管示意圖。圖6為滾滑板與側板圓角示意圖。圖7為簡化式圓圈型滾滑板式坐便器前后中線剖面圖。1,底滾滑板;2,防濺板;3.1,側板;3.2,后側滑板;4.1,通道前端防溢味活動門;
4.2,通道端尾防溢味活動門;5,滾滑通道;6,水管;6.1,防濺板端頂水管哧水管;6.2,水管開關;7通氣管道;8活動門轉軸;9,地面;10,坐便器主體;11,坐便帶;12,儲便池;13,儲便池出口 ;14,坐便帶竄連圓棒;15,坐便器圓圈坐墊;16,坐便器蓋;17.廁所墻;18,坐便器蓋轉軸;19,通氣管T型口 ;20,甕型儲池;21,雙甕連通口 ;22,上下分體式坐便器對接縫。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1,在室內使用坐便器方案為:由于在農村的住房不像樓房那樣有直管高落差和抽排系統來維護衛廁的功能運轉,所以在農村的衛生間應靠外墻的內側,并盡可能在后半部的邊角處,可結合墻外沼氣池的修建在相對應的墻內設衛生間。如果沒有沼氣池,在相對應的墻外地下先修建一個較大的不滲漏的池子,在池子的頂部有一個可供出料用的口和蓋,在池子口邊引出一個細管,斜向埋出離住房較遠的地方,在近地面處用磚砌一小池,內放粗沙,用粗沙埋蓋上管口,有利糞便產生的沼氣、氨氣等的慢散。在北方農村,所修的池子和管道都要在凍土層以下的不凍土里,如果必須經過凍土層,要給管道加泡沫防護層保溫防凍。管道口接坐便器的滾板下端。在室內衛生間內的坐便器上的防溢味活動門設兩個,分別在通氣口的兩邊。水管接自來水管,在方便前以微小水濕潤防濺板和滾滑板,以形成一個水膜來阻隔粘性便對滾滑板的粘貼,在便后用小水進行一次沖洗,以去除殘余污便,開關為手動式,可視有無污潰來決定是否要沖洗或沖洗水流量的大小。特別注意的是在北方農村的冬季,在水管不能被凍結的情況下方可使用來水沖洗的方式作清潔沖洗,如果不能保證室內不凍結就不能常用水清洗,只是在有污跡時用溫水清洗一次。要把上活動門卸下,以防尿液余跡凍結活動門,卸下的方法是,用一小段膠條粘住活動門的面板,留一部分粘在手指上,另一只手抽去活動門軸桿,拿下活動門,安裝時也用相同的方法安裝。保留滾板端尾的活動門,保持通氣管的暢通。實施方式2,在室外修建帶坐便器的廁所,有沼氣池的結合沼氣池修建,沒有沼氣池的應先修建糞便的儲集池,池的大小以一家人一年內的排泄量為衡量,以不滲不漏為準,或直接用對接式預制廁所儲罐,在安裝時用素水泥漿將縫隙填補充分結實,使其不滲不漏。儲集池的清理出口在擬建廁所的墻外,并適度埋于地下,儲池與坐便器的接入口在上部側壁,坐便器的滾滑板下端口或滾滑板延長管道在儲池內延長5-10厘米,以阻隔可能的蠅蛆的爬出,滾板下端部或滾板延長管與水平夾角在45° -60°之間。修建廁所墻,留出安裝滾板位。作地面和墻面的平整抹灰或貼瓷磚等,將坐便器對準出便口,并在坐便器與地面間墊上泡沫軟膠墊。根據自己喜歡或經濟能力可選擇安裝的款式,即傳統圓口形或條帶式的陶瓷質、玻璃鋼質、塑料或水泥質。在南方可依據自家意愿接水管作清潔清洗,而在干旱地區或北方的冬季就不必或不能用水來作清潔,因所設計的光滑大角度滾板,有一定的自潔能力,只在長時間有污跡時作次清洗就可保持較長時間的清潔。實施方式3,在室外修建帶坐便器的廁所,結合沼氣池或現在農村推行的雙甕型糞池或在原來老廁所的基礎上進行適當改造作無通道直落式組合。具體做法是,原來老式農村廁所多為墻外池加坡型道至墻內,墻內為較長的敞口坡道,將坡道改陡至水平夾角50-55°的坡道,將敞口改成15*15厘米方口或直徑15厘米的圓口,離后墻20-30厘米;老式農村廁所糞池在墻內的,在池上加蓋水泥板,水泥板上留有15*15厘米的方口或直徑15厘米的圓口,離后墻20-30 厘米;雙甕型的內甕通便口要求離后墻20-30厘米。在修改后的通便口上座落坐便器,坐便器滾滑板尾端對準糞池通便口 ;坐便器可以沒有滾滑通道,沒有排氣通道,有或沒有水管作沖洗;保留一個防溢味活動門。實施方式4,金屬支架水泥坐便器的制作方法為:先用金屬焊接一個支架,這個支架的上兩端頭寬6厘米,向下漸寬,底寬25厘米,前后長45厘米,并設交叉的斜拉筋,用I比2的水泥沙灰加增強劑、107膠,澆注在光滑模具上固化成型。固化養生干燥后,在內膛前部粘貼兩立片且相互成銳角的光滑不粘污的瓷片,在滾落部粘貼光滑且有不粘功能的底瓷片和兩側立瓷片,立瓷片與底瓷片的交角為鈍角且角頂尖為半徑I厘米的90°圓周弧。在所有的水泥表面刷漆,可漆成多種顏色或彩色。在滾滑通道的上方兩側有穿軸孔眼,將活動門安裝在穿軸上。實施方式5,玻璃鋼坐便器:玻璃鋼的組成成分可有多種變化,總的要求為外層要光潔不易污損而耐磨,內加強層、加強筋要結實抗壓,其一組方制作流程為:在型膜上打脫模蠟,用乙烯基質樹脂和玻璃纖維表面氈作厚度為3毫米的耐磨層,加強層用纏繞紗采用螺旋纏繞工藝和環向纏繞工藝,成型后靜置10小時以上脫模。如上列舉實施方案不具限定其組配方式,在具體施工安裝時可依據家庭條件和實設施的地理位置及家居地區的位置區別,可任意組配實施,以求盡可能的滿足使用者的使用要求和區位條件的要求。
權利要求1.一種農村家庭室內外都可用的坐便器,包括有坐便器主體,坐便位,承便位及去便通道;其特征是:它有底滾滑板和滾滑通道,前內部為銳角防濺設置,有防溢味活動門;便坐處有兩種方式:一種為人們常用的圓圈型或一種為帶有寬幅條帶的坐便帶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農村家庭室內外都可用的坐便器,其特征是:坐便器的承接糞便部有滾滑板,滾滑板與水平夾角為45° —一60°,滾滑板兩側有向外傾斜的側板,側板與滾滑板形成的夾角為100°,相交連的角為圓角,角弧為直徑I一一2厘米圓的四分之一周長。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農村家庭室內外都可用的坐便器,其特征是:滾滑板前端有防濺板,防濺板為兩塊呈銳角放置的向前傾的立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農村家庭室內外都可用的坐便器,其特征是:滾滑板下半部,滾滑板與坐便器主體形成一倒梯形通道,滾滑通道為滾滑板的延長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農村家庭室內外都可用的坐便器,其特征是:坐便器主體可以沒有滾滑通道或有滾滑通道但以地平線為界分體制作。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農村家庭室內外都可用的坐便器,其特征是:在滾滑通道上設有防溢味活動門,活動門經轉軸掛在滾滑通道上端口或下端口的上沿實體上,活動門呈彎形,門的周 邊與通道壁或通道口相接處為軟質膠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農村家庭室內外都可用的坐便器,其特征是:有用于抽排異味的通氣管道,使其能依靠向上形成的負壓抽排坐便器里的異味,通氣管道下端為向下的喇叭形,通氣管道上端為T型管,T型管上橫管兩端向外呈喇叭型。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農村家庭室內外都可用的坐便器,其特征是:坐便器的一種為寬幅條帶式坐便器,即坐便位為寬幅條帶,這種坐便帶為尼龍,腈綸制成,為兩根相隔平行放置,兩根寬幅條帶的兩端分別用圓棒穿在一起,圓棒卡在坐便器前后端帽的卡槽內。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農村家庭室內外都可用的坐便器,其特征是:滾滑板用陶瓷、玻璃、玻璃鋼致密結實材料制作,與坐便器主體粘接在一起,也可與坐便器為相同的材料一次鑄造合成,并在滾滑板表面作不粘水及污潰的特氟龍涂料處理。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農村家庭室內外都可用的坐便器,其特征是:接水管至防濺板上端,在防濺板上端的水管上有多個孔眼出水哧向防濺板。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農村家庭室內外都可用的坐便器,其特征是:坐便器主體內外噴涂有瓷面漆或多種彩繪漆。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農村家庭室內外都可用的坐便器,其特征是:坐便器的坐便墊上設有綿軟泡沫墊。
專利摘要一種農村家庭室內外都可用的坐便器,屬衛生設備領域;這是一種適合廣大農村室內外使用的節水直排滾落式坐便器,設計有滾落板和防濺板、有滾落通道、有防溢味活動門、有排氣管通道;便坐位有兩種設計一種為傳統的圓圈型,一種為寬幅條帶型;有適應有水源條件的地方,也有適合干旱地區或北方冬季使用的款式。
文檔編號E03D11/10GK203096884SQ20122068831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4日
發明者雒和林 申請人:雒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