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雨水截水及滲排一體化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新型雨水截水及滲排一體化系統,系統由滲透雨水口,滲透過濾井,滲透井,HDPE滲透管、滲透池、土工布、礫石層構成,為一成套化系列產品,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雨水截水及滲排一體化系統,主要解決了一種成套化的雨水利用系統,既能實現對雨水初期的凈化,又能實現雨水的儲存和滲透,還能將多余的雨水正常排放的技術問題,并解決該系統所能承受的雨量負荷的問題。本發明可替代傳統的雨水管道和雨水口、雨水檢查井,采用滲透式的雨水口、雨水管、雨水井、雨水池可實現雨水的收集、滲透及排放。本發明可以減少傳統埋深的雨水管道,降低了室外管網的敷設難度。
【專利說明】一種新型雨水截水及滲排一體化系統【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雨水截水及滲排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雨水截水及滲排一體化系統。
【背景技術】
[0002]雨水利用作為非傳統資源的利用具有多重功能:節約用水緩解水資源危機;雨水滲透增加地下水含量、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減少和減緩雨水排水量,降低城市雨水洪災等。降落在地面或屋面的雨水,如若直接排放,必定加大城市雨水徑流,增大市政管網排水壓力,采用截流-滲透-儲存-排放為一體的系統,可以對雨水起到一個初期過濾凈化的作用,雨水通過滲透雨水口、滲透管、滲透井和滲透池的儲存、滲透一部分的水量,來不及滲透的雨水再排入市政管網。既可以節約用水,緩解市政排水壓力,又可以涵養地下水,美化生態環境,是一種對雨水更好地利用方式和手段。目前還沒有成熟的雨水截流-滲透-儲存-排放的系統,一般只是對雨水采用完全排放或完全回收的手段或局部滲透利用。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實施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既能實現對雨水初期的凈化,又能實現雨水的儲存和滲透,還能將多余的雨水正常排放的新型雨水截水及滲排一體化系
統。
[0004]所述新型雨水截水及滲排一體化系統,包括滲透過濾井、滲透雨水口、滲透井以及滲透池,所述滲透過濾井一側設置有雨水進口,另一側通過滲透管與所述滲透井連通,所述滲透雨水口通過滲透管與所述滲透井連通,所述滲透井通過滲透管與所述滲透池連通,所述滲透池的另一側設置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用于與市政管網連通,所述滲透過濾井滲透雨水口、滲透井滲透池以及滲透管外層均設置有滲透層。
[0005]做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滲透層為礫石層,所述礫石層空隙率> 25%,所述礫石層外圍包裹土工布層。
[0006]所述土工布層厚度為1.5mm,密度300mg/m2。
[0007]所述滲透過濾井設置攔污裝置,用于過濾固體物和懸浮物,同時具有滲透功能。
[0008]所述滲透過濾井、滲透井、滲透雨水口,其井壁、底均需開孔,開孔直徑為8-10mm,開孔率1.5%-3%。
[0009]所述滲透管為HDPE滲透管,滲透管全部開孔,開孔直徑為8-10mm,開孔率為
1.5%~3%。
[0010]所述滲透雨水口、滲透井、都為PE材質,所述滲透池為PP材質,具有良好的通水能力和良好的耐久性,同時具有滲透功能。
[0011]所述滲透池內還設置有排泥泵,所述排泥泵與所述滲透池(4)頂部連通。
[0012]所述滲透池內還設置有反沖洗泵,所述反沖洗泵上部與設置在所述滲透池頂部的反沖洗閥門井連接。[0013]所述滲透管敷設坡度為0.01-0.02。
[0014]實施本發明實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實施例新型雨水截水及滲排一體化系統設計原理簡單,施工方便,既能實現雨水的初期凈化,又能實現雨水的滲透及儲存,涵養地下水源和美化周圍生態環境,還能將多余的雨水正常排放,具有常規排水的排水功能,具有一舉多得的效果,適用于建筑與小區的雨水利用也可適用于城鎮規劃雨水利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新型雨水截水及滲排一體化系統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滲透排放 管網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0017]本發明實施例新型雨水截水及滲排一體化系統,如圖1所示,包括滲透過濾井1、滲透雨水口 2、滲透井3以及滲透池4,滲透過濾井I 一側設置有雨水進口,可通過雨水管網收集屋面雨水,另一側通過滲透管7與滲透井3連通,滲透過濾井I設置有攔污裝置,用于過濾固體物和懸浮物,同時具有滲透功能,滲透雨水口 2通過滲透管與所述滲透井連通,可截流路面和廣場的雨水,滲透井3通過滲透管與滲透池4連通,滲透池4的另一側設置有溢流管5,溢流管5用于與市政管網連通,滲透井3,滲透過濾井I,滲透雨水口 2上部設有攔污裝置,為不銹鋼制品,可以起到截留雨水中的雜物、懸浮物的作用,減少雨水中的SS等指標,滲透過濾井I滲透雨水口 2、滲透井3滲透池4以及滲透管外層均設置有滲透層6,如圖2所示,滲透層6為礫石層10,礫石層為中粗砂,礫石層空隙率> 25%,礫石層外圍包裹土工布層11,土工布層厚度為1.5mm,密度300mg/m2, 土工布宜選用無紡土工織物,單位面積質量宜為10(T300g/m2,滲透性能要大于所包覆滲透設施的最大滲水要求,要具有良好的保土性、透水性和防堵性,滲透過濾井1、滲透井3、滲透雨水口 2,其井壁、底均需開孔,開孔直徑為8-10mm,開孔率1.5%_3%,滲透管為HDPE滲透管,滲透管全部開孔,開孔直徑為8_10mm,開孔率為1.5%~3%,滲透管敷設坡度為0.01-0.02,滲透雨水口 2、滲透井3、都為PE材質,滲透池4為PP材質,具有良好的通水能力和良好的耐久性,同時具有滲透功能,滲透池采用模塊成品,池底距地下水位距離不得小于1.5m,滲透井一般采用成品,井底距地下水位的距離不得小于1.5m ;滲透池4內還設置有排泥泵8,排泥泵8與滲透池4頂部連通,滲透池4內還設置有反沖洗泵9,反沖洗泵9上部與設置在所述滲透池頂部的反沖洗閥門井10連接。
[0018]本發明的工作過程:降落到屋面與地面上的雨水進入到滲透設施內,屋面雨水通過雨落管進入滲透過濾井中,地面雨水匯流到滲透雨水口中。雨水在徑流過程中夾帶的沙石、雜質等經過滲透過濾井和滲透雨水口中自帶的截污過濾裝置進行截留、過濾,過濾之后的雨水填充于礫石層中,不停的滲透到周圍的土壤中。隨降雨不斷的進行,雨水量逐漸增加,雨水在滲透管網中邊儲存邊滲透,最后到滲透池中進行滲透和儲存,當超過該系統最大雨水量負荷時,系統就將多余的雨水排入下游的市政管網。
[0019]本發明適用于不同規模的建筑小區雨水利用系統,也可適用于整個城鎮雨水利用系統,整個系統為一整套成套化的產品。在具體的工程中,雨水滲透量、貯存量、排放量的多少以及工程規模等需根據《建筑與小區雨水利用工程技術規范》計算確定
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發明一種較佳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發明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發明權利要求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發明所涵蓋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雨水截水及滲排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滲透過濾井(I)、滲透雨水口(2)、滲透井(3)以及滲透池(4),所述滲透過濾井(I) 一側設置有雨水進口,另一側通過滲透管與所述滲透井(3 )連通,所述滲透雨水口( 2 )通過滲透管與所述滲透井連通,所述滲透井(3 )通過滲透管與所述滲透池(4 )連通,所述滲透池(4 )的另一側設置有溢流管(5 ),所述溢流管(5 )用于與市政管網連通,所述滲透過濾井(I)滲透雨水口( 2 )、滲透井(3 )滲透池(4)以及滲透管外層均設置有滲透層(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雨水截水及滲排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滲透層(6)為礫石層,所述礫石層空隙率> 25%,所述礫石層外圍包裹土工布層。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雨水截水及滲排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布層厚度為1.5mm,密度300mg/m2。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雨水截水及滲排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滲透過濾井(I)設置攔污裝置,用于過濾固體物和懸浮物,同時具有滲透功能。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雨水截水及滲排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滲透過濾井(I)、滲透井(3)、滲透雨水口(2),其井壁、底均需開孔,開孔直徑為8-10mm,開孔率1.5%-3%。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雨水截水及滲排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滲透管為HDPE滲透管,滲透管全部開孔,開孔直徑為8-10mm,開孔率為1.5%?3%。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雨水截水及滲排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滲透雨水口(2)、滲透井(3)、都為PE材質,所述滲透池(4)為PP材質,具有良好的通水能力和良好的耐久性,同時具有滲透功能。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雨水截水及滲排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滲透池(4)內還設置有排泥泵,所述排泥泵與所述滲透池(4)頂部連通。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雨水截水及滲排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滲透池(4)內還設置有反沖洗泵,所述反沖洗泵上部與設置在所述滲透池頂部的反沖洗閥門井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1或6所述的新型雨水截水及滲排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滲透管敷設坡度為0.01-0.02。
【文檔編號】E03F1/00GK103541421SQ201310488014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7日
【發明者】馬軍, 佘惠雯 申請人:廣東圣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