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填埋氣收集系統的冷凝液簡易排放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垃圾處理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填埋氣收集系統的冷凝液簡易排放裝置。
背景技術:
城市垃圾處理場在處理垃圾時,一般要將填埋氣從垃圾體中抽出。因為填埋氣含有大量的甲烷等易燃易爆氣體,如果不抽出會產生不安全隱患。現在一般將填埋氣抽出后用于發電。填埋氣從垃圾體抽出溫度約為35 40°C,大氣環境溫度季節變化通常在0-30°C,由于從垃圾體內抽出的填埋氣迅速進入收集管內,管內氣體與管外環境溫差較大,填埋氣中含水會因溫度驟降形成冷凝液,管內冷凝液蓄積,不利于填埋氣的抽取,必須及時導排出管外,但是收集管網內為負壓,且必須杜絕空氣的進入,因此冷凝液的排放有過高的要求,國內外填埋氣收集系統的冷凝液排放裝置通常需要完成兩個功能①排水②水封(即密封管網使管內管外氣體嚴密隔絕)。現有技術一般是在需要排放冷凝液的地方挖坑,通過滲透的方法將冷凝液排放掉。這種挖坑的方法工程結構復雜、工程量大,而且不方便監測。因此發明一種填埋氣收集系統的冷凝液簡易排放裝置非常有益。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填埋氣收集系統冷凝液排放裝置的缺陷,提供一種填埋氣收集系統的冷凝液簡易排放裝置,它可以方便地實現排水和水封兩種功能。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氣井和與氣井相連接的輸氣管,其特征是:輸氣管上連接有冷凝液排放管,冷凝液排放管的底部裝有U形冷凝井。所述的冷凝液排放管沿垃圾體邊坡設置。所述的輸氣管與氣井的連接處裝有控制閥。本實用新型因地制宜提出一種簡單的冷凝液排放裝置,將裝置安裝在垃圾填埋體的邊坡之上,順著坡度向下達到一定的高差,此高差應大于根據管內外的壓力差而造成的水柱高差,讓冷凝液排放到低處,U形冷凝井制作成存水彎的結構,讓液體通過U形冷凝井自然排放,因為冷凝液在管網中不斷形成,所以U形冷凝井不會斷水,可以達到水封的效果,同時實現自然排水,完成冷凝液排放的裝置的兩大功能,其結構簡單,造價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氣井I和與氣井I相連接的輸氣管2,輸氣管2上連接有冷凝液排放管4,冷凝液排放管4的底部裝有U形冷凝井5。所述的冷凝液排放管4沿 垃圾體邊坡6設置。所述的輸氣管2與氣井I的連接處裝有控制閥3。
權利要求1.一種填埋氣收集系統的冷凝液簡易排放裝置,它包括氣井和與氣井相連接的輸氣管,其特征是:輸氣管上連接有冷凝液排放管,冷凝液排放管的底部裝有U形冷凝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填埋氣收集系統的冷凝液簡易排放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冷凝液排放管沿垃圾體邊坡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填埋氣收集系統的冷凝液簡易排放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輸氣管與氣井的連接處 裝有控制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垃圾處理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填埋氣收集系統的冷凝液簡易排放裝置。它包括氣井和與氣井相連接的輸氣管,其特征是輸氣管上連接有冷凝液排放管,冷凝液排放管的底部裝有U形冷凝井。所述的冷凝液排放管沿垃圾體邊坡設置。所述的輸氣管與氣井的連接處裝有控制閥。本實用新型因地制宜提出一種簡單的冷凝液排放裝置,將裝置安裝在垃圾填埋體的邊坡之上,它既可以達到水封的效果,又同時實現自然排水,完成冷凝液排放的裝置的兩大功能,其結構簡單,造價低。
文檔編號E03F1/00GK203080679SQ20132003228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2日
發明者陳清剛, 喻書凱 申請人:武漢新冠億碳能源開發有限公司